某市雨水管道排口防倒灌设计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1

某市雨水管道排口防倒灌设计实践

荣梅1

(1.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51)

[摘要] 

河道涨潮期水位会升高,会通过雨水排口倒灌回雨水管道内,为了避免倒灌引起雨水管道的存水过多,建议在排河口处增设河水防倒灌措施,为其他一些涉及排河口项目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 雨水管道 防倒灌

1.建设背景

某市道路现状雨水排口共三处排入河道:道路桩号K0+890处道路标高为899.620m,较50年一遇洪水位898.5m高1.12m;道路桩号K1+471处道路标高为896.470m,较50年一遇洪水位894.514m高1.96m;道路桩号K1+682处道路标高为895.407m,较50年一遇洪水位894.07m高1.337m;路面的标高均高于河道水位高程。具体信息如下:

1.1 河道排口信息

雨水管排入河道处

河道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

市政道路雨水管排入河道标高

桩号

蓄水高程(m)

20年一遇洪水位(m)

50年一遇洪水位(m)

管底高程(m)

路面高程

K0+890

894.52

896.91

898.5

894.3(d1600蓄水高程0.22m)

899.620

K1+471

891.32

893.337

894.514

891.853(d1350)蓄水高程高0.533m)

896.470

K1+682

891.32

892.84

894.07

890.948(d1500)蓄水高程0.372m)

895.407

根据规范要求,雨水出水口内顶最好不低于多年平均洪水位,一般应在常水位以上。本工程雨水管道标高,管顶标高均位于常水位以上,部分管内底标高位于常水位以下,结合当地水利部门的要求,建议采取防倒灌的工程措施。

2.方案设计

2.1.方案比选

目前国内常用的防倒灌设备主要分为有动力和无动力两类,有动力防倒灌设备主要有传统闸门、下开式堰门和液压旋转堰门;无动力防倒灌设备有鸭嘴阀、拍门、浮箱式堰门、管中型防倒灌器等。由于本工程位于河岸边线范围,考虑到后期养管和维护,尽量选用无动力设备。

2.1 目前常用的无动力防倒灌设备优缺点对比表

序号

项目

管中型防倒灌器

浮箱式拍门

鸭嘴阀

拍门

1

工作原理

不锈钢的外壳与特殊混合硅胶的膜瓣一体化结构。

通过浮筒在水中的浮力带动闸板的开启度来调节过流断面。

橡胶法兰结构,鸭嘴出口在本身弹性作用下合拢。材料记忆。

在水流的作用下使门页自动开启或关闭

2

现场要求

无需接电

无需接电,需在截流井内部进行堰口的设计和浇筑

无需接电

无需接电

3

材质

不锈钢外壳,内为特殊混合材质的膜瓣。

金属材质

全橡胶

金属材质

4

加工难度

两种材质,一体化结构,加工较难

金属件加工一般

全橡胶结构,加工简单

金属件加工一般

5

土建和安装要求

截流井侧的管道中或排口内。

截流井内

管道排口端面或者排水井内

管道排口端面

6

优点

1、无需外接动力电源;

2、易于安装,节省施工和安装成本;

3、水头损失低;

1、无需外接动力电源;

2、耐腐蚀,坚固耐用;

3、过流量大;

1、无需外接动力电源;

2、成本低;

1、无需外接动力电源;

2、成本较低;

7

缺点

1、管道内安装,不易观察管内情况;

2、进口设备价格高。

1、需增加构筑物,土建成本增加;

2、易卡异物,影响行洪或防倒灌;

3、运行维护量较大。

1、如采用露天安装,橡胶容易老化失效;

2、易卡异物,及时维护管理。

1、易卡异物,影响行洪或防倒灌;

2、运行维护量较大。

3、开启水头较大。

结合现状排水情况及类似工程经验,兼顾经济合理性,推荐本次雨水排口采用橡胶柔性止回阀,管中型防倒灌器及拍门作为备选方案。

2.2.方案设计

鸭嘴阀是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柔性止回阀,在无内部压力的情况下,鸭嘴出口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合拢,随着内部压力逐渐增大,鸭嘴出口逐渐增大,从而确保液体能够排出。由于鸭嘴阀是由橡胶材质制成,若将其安装在排口处长期受河水的冲刷和太阳暴晒,会加速老化和破损,故建议采用设置鸭嘴阀井的形式,其中的橡胶柔性止回阀满足《鸭嘴式橡胶止回阀》(CJ/T 396-2012)等相关规范的规定。后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避免管道内杂物导致鸭嘴阀闭合不严密,需要及时清除。

鸭嘴阀井布置如下图所示:

 

2.1鸭嘴阀井平面图                             图2.2 鸭嘴阀井剖面图

3.方案小结

工程实施过程中防倒灌的措施多种多样,本次工程为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经济性提出的工程方案,尚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给后续的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并建议结合实际条件和需求,采取不同的防倒灌措施,做到因地制宜,考虑施工空间和运维能力,达到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 城镇排水)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