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风险识别的意愿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制造风险识别的意愿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武涛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100031 

摘要制造商能够提前识别到制造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前做到预防和改善措施,这将会大大减低或者避免产生不良品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或者避免客户对产品的投诉;提高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形象。

风险识别已经是欧美、日韩等较强制造业国家提高自身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早期识别风险和预防是这些制造强国能够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快速,为提高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上的竞争力,制造商的风险识别也很普遍,但不少企业的风险识别的意愿还是不强,因为风险识别需要时间,资源,识别完风险采取措施还需要资源和成本。本文意在总结出风险识别的意愿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希望促进企业文化的改变提高风险分析的意愿。结果表明低程度接受风险,追求长期利益,专业导向决策的企业文化更有意愿风险识别。

关键词:风险识别,企业文化质量控制

第一章 引言和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依据不同,结果不同,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也可以分为官僚文化和民主文化等等【1】。通过对已有的文献阅读,影响风险识别的意愿的企业文化有企业对风险接受程度,企业追求的利益是长期还是短期,企业的决策是专业还是权利导向决策。

第二章风险识别的意愿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1,企业对风险接受的程度

有学者发现,有的企业倾向于接受风险,有的企业倾向于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并不意味着企业愿意承担所有风险,愿意为风险付出代价;规避风险也不是企业愿意花任何成本来识别风险和预防风险【2】。企业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会随着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来做出调整。但确实企业之间对接受风险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低程度接受风险的企业更多的是以较为谨慎的态度提前识别风险,提前制定计划来规避风险,这种企业文化的组织也更愿意去学习科学的风险管理科学和方法,想尽办法规避风险,少承担风险,整个组织的人员更加乐于去识别风险【3】。而高程度接受风险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承担一定的风险,有心理准备接受这样的风险发生,并非不识别风险,而是由于承担风险的意愿导致风险识别的意愿降低。

接到客户的订单,排产,生产,检测,包装,发货运输,低风程度险接受的企业会分析客户的要求,包括交付时间,合格率,价格等等,企业会分析影响交付的原因,产生合格率的潜在原因,造成价格高的原因,低风险接受程度的企业由于想少承担风险而主动识别风险,避免风险发生;而高程度接受风险的企业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首先在接受的程度和界限上就不同,有些风险在低程度接受风险的企业中被识别,很可能在高程度风险接受的组织中就不是风险,例如,低程度风险接受的企业识别了延期交货是风险,合格率低一点是风险,价格高出客户预期是风险,而高程度风险接受的企业或许认为延迟交期不是风险,合格率低也不是风险等等。

2,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存在,并通过企业自身的运营过程而得到利益【4】。企业定义了自身获得利益的战略,这个战略用时间维度来区分就有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有研究表明,当企业以完成短期利益为目标时,其风险识别的意愿偏低,其原因是企业更愿意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利益而有意的忽略一些不确定风险,尤其是短期内不会发生的风险;而当企业以完成长期利益为目标时,其风险识别的意愿偏高,企业在做出获得利益决策之前更愿意识别更多的潜在风险和制定规避风险的方案,以获得长期利益【5】

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短期利益追求的企业文化更加注重交货,以快速完成订单需求,以得到当前订单的利益和与客户的短期合作为主要目标,而在加工制造环节,更多的求快,求量从而忽略了风险识别和质量管理和监控,例如设备的保养,人员的培训,工序的合理,量具的校验,材料的管控;而长期利益追求的企业文化则注重于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以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为目标,而有很高的风险识别意愿,针对识别到的潜在风险而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3,企业的决策是专业导向还是权利导向

企业文化在决策导向上可以分为专业导向和权利导向,有时也称之为民主文化和官僚文化或者大家长文化【6】。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而要完成一个决策时,专业导向决策多数是以流程为基础,多职能部门在不同角度多维度分析、讨论、识别风险为主,最终根据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危机,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而做出相对合适的决策;权利导向决策更多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根据自身经验或者自身意愿对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个方向,而其他人或者其他部门更多是跟随【7】

当决策是由专业导向时,多职能部门在一起全面的分析。生产部门会考虑合格人员是否充足,设备修护部门会考虑设备状态,物流部门会考虑原材料是否供应充足,质量部门也会考虑当前检验项目是否足够等等。这样的决策过程中,风险识别的活动就自然的形成了,很多时候在识别风险的同时,能够很快的制定多数解决方案。而当决策是由权利导向时,风险识别更多的要依靠做出决策的人或者部门的意愿,经验和做决策时的信息量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局限性,很可能对某一方面的风险识别是足够的甚至是过度的,同时对其他的一些方面的风险识别是不足的甚至是忽略的。例如生产部门侧重考虑人员,但是更多的是考虑加工制造人员,而忽略检测人员;而物流部门侧重考虑原材料是否充足而忽略了物料合格等等。

第三章总结

综上所述,制造业风险识别的意愿与企业文化中的三个特性有一定关系,其中低程度风险接受的企业更有意愿做风险识别,高程度风险接受的企业做风险识别的意愿相对较弱;追求长期利益的企业文化比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更有意愿识别风险;专业导向决策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加全面的识别风险,而权利导向决策的企业文化会偏重于某一方面或忽略其他方面的风险识别。由于作者现在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风险识别的意愿和企业文化的相关性的验证还不够,今后多积累总结知识和经验,为增强企业的识别风险的意愿提出理论依据,为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基于扎根理论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分析——以格力为例_张金玲

【2】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制研究_周胤

【3】C军工企业MX6X飞行模拟器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研究_杨蕾

【4】浅谈质量风险的识别与防控_邵莉

【5】农民失地过程风险与结果风险的组织化矛盾_徐晓军

【6】中美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比较研究_李奔波

【7】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策略思考_李准

Genera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