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3

肝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石彬  李慧丽 通讯作者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摘要

目的:针对肝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开展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方法:将本院的90例肝癌术后患者按照所使用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45例患者使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为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45例病人所使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为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进行肠内营养+标准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使用营养支持之后的各种身体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分别包括通气的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炎症情况、血白蛋白、总蛋白等等,以此为依据来得出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安全性。结果:本研究所有术后患者都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实验组的45例患者全部成功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并且没有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与常规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要比常规组短,营养支持要比常规组长(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接受营养支持之后,实验组的血总蛋白、白蛋白回升幅度都比常规组大(P均<0.05),血红蛋白水平维持稳定(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并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肠道功能,加快蛋白合成代谢,是目前肝癌患者术后接受营养支持的主要选择。

关键词:肝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标准肠外营养

1.引言

肝癌患者手术后一般都会有一定的营养不良,这将会对他们的免疫功能、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应加强手术后的营养,以保证病人的身体机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的营养分为两类:(1)肠内营养(EN)和(2)肠外营养(PN)。然而,持续、高剂量的肠外营养会对肠粘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容易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由于肠内营养拥有着较多优势且与人类的正常生理途径相符合,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对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肠外营养和全肠外营养(TPN)这两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估,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癌患者,以随即数字表法为基础将所选择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常规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常规组的年龄范围在62~75之间,平均(67.79±3.31)岁;病程1~4年,平均(2.53±0.64)年;男性患者有24名,女性患者为21名。实验组的年龄范围为60~77岁,平均(67.49±3.51)岁,病程1~5年,平均(2.63±0.51)年;男性患者有21名,女性患者有24名。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病理验证已经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患者;所有病例的临床数据都是正确无误的;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涉及到的内容完全知情,并主动配合。排除标准:重度肝脏和肾脏损害患者;别的部位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已经参与到其他研究活动的患者等等。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所有患者都是完全知情且自愿参加,相关资料也仅用于研究目的。

1.2方法

对于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治疗的常规组患者,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将葡萄糖、电解质与脂肪乳得混合物,肠外营养成分为微量元素等。对于采用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实验组患者,需要使用肠内营养乳剂(TP)。对这两组的患者都要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并且在之后一年中进行追踪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一些营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就是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这需要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mL的空腹静脉血,在采集血液后,需要进行在旋转速度为3000 r/min、10min内进行离心,以此来使血清进行分离。以上各项指数的测定和对比都是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机来完成的。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都进行了免疫功能的对比,具体内容就是:血浆CD3+、CD4、CD4+/CD8+、CD8+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的制备方法都和①是相同的,根据流细胞仪对上述指标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对比。③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走访记录,并通过自制量表来对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别包括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等项目,各个项目的满分为100分,随着分数的增加也就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导入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数据信息,其中计量资料包括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心率水平,以(x±s)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均以%(率)形式表述,组间χ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指标具体数据通过表1可查。

2.2细胞免疫水平具体数据通过表2可查。

2.3生活质量随访期间,常规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之间的对比评估均高(P<0.05),具体数据通过表3可查。

表1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x±s)

组别

例数

TP(g/L)

ALB(g/L)

PA(mg/L)

TRF(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45

52.3±3.8

56.29±5.2

27.1±3.1

28.2±4.2

311.69±0.61

329.41±0.37

1.79±0.19

1.92±0.10

实验组

45

53.11±3.8

60.11±4.1

27.2±4.4

33.1±4.1

311.74±0.42

335.03±0.41

1.82±0.11

2.11±0.12

t

0.861

3.714

0.237

5.624

0.175

65.306

0.599

7.15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比,*P<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水平(x±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45

60.82±7.52

66.12±8.23

37.94±8.2

38.51±9.04

26.64±4.51

24.34±3.63

1.61±0.52

1.74±0.02

实验组

45

60.94±7.2

70.57±8.54

37.74±8.22

42.95±8.75

26.79±4.61

22.22±3.12

1.59±0.5

1.87±0.11

t

0.065

2.509

0.117

2.264

0.143

2.956

0.079

8.09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比,*P<0.05

表3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常规组

45

69.32±8.03

43.10±5.09

64.09±8.39

60.20±6.83

实验组

45

83.39±8.75

70.29±6.32

82.41±11.30

70.21±6.97

t

7.944

22.387

9.884

6.839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肝脏恶性肿瘤发病几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过度饮酒,肝硬化以及饮水的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肝癌患者的死亡几率极高,五年的生存几率不足百分之五,的饮食质量,对于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快伤口愈合,促进术后康复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肝癌这种疾病通常发病较为隐匿,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中期到晚期,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的治疗目的是为了延长生存的周期,提升生活的质量。微创介入治疗的方式具有着创伤性比较小,同时安全性比较高,这种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没有办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介入治疗的方法, 因为肝癌具有着较为丰富的血供,同时来源于肝动脉的血供超过百分之九十,通过将含有化疗药物的注入到肝动脉中,能够对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能够将肿瘤的血供阻断,并且能够通过缓慢释放局部的高浓度化疗药物的方式让肿瘤细胞缺血和血氧,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快速凋亡和坏死,从而起到了对于疾病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机体的创伤,所以更加容易被患者们所接受。但因为患者疾病会造成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所以在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科学的营养支持同样重要。在临床上,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是肝癌患者手术后最常使用的营养管理方式。肠外营养是一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肝癌患者辅助疗法,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并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康复,这是一种简单、方便操作、适用范围广的选择疗法。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其治疗方案的制定需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且由于长期高剂量的静脉注射存在不利于恢复肠黏膜的结构与功能、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不良反应,制约了其治疗效果。然而在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肠内营养对肠黏膜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是一种适合于长期使用的治疗方法。它最主要的优点是可将营养素直接输入到肠道中,经入鼻-空肠导管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制剂。但因当前医学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区域内单独使用肠内营养还不够普及,而是采用肠内外营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在本研究中,患者需要在手术后第一日开始接受肠内营养,这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原则相一致。而早期的肠内营养,就是在手术后24—48小时就可以进行营养支持,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早还是迟都不会有明显的好处。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采用肠内外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有利于患者肠道生理功能的恢复。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全身炎症炎性反应综合征,判断的准则是:收缩压<90 mmhg,心跳>9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体温>38.0度或<36.0度,PaCO2<32 mmHg,白细胞>12×109/L,或者中性粒细胞>10%。这一患者于手术后第五日发生 SIRS,然而在 ICU的护理下已经有显著的改善。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不可控制的严重并发症,更没有出现死亡问题,这就说明两种方案在临床上都是安全、高效的,且与肠内营养相结合更有助于患者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入院天数没有显著性差别,这就表明肠道营养的联合应用并不能减少患者的入院天数,考虑到这和患者接受肠道营养疗法所需的疗程过长有一定联系,因此在后期仍需继续增加样本进行研究。然后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液学指标之后,可以得出,在术前,肠内外营养连合组与单纯肠外营养组相比较,两者的蛋白水平都是比较均衡,并且血红蛋白也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在手术应激之后,实验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下降幅度要比常规组大得多,但是在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恢复幅度却要比常规组快,这表明了联合肠内营养对于提高人体蛋白合成代谢有着更好的效果;并且虽然结合肠内营养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血红蛋白,但是可以保持其稳定,且伴随着轻微的上浮,这是单独的肠外营养无法做到的。

综上所述,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能够使肝癌患者在手术后的肠粘膜组织及免疫系统得到迅速的修复,副作用小,且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姚水丽,白建玉,杨丹丹. 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老年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能量摄入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内科, 2022, 17 (06): 622-625.

[2]于艳,史代萌,曹立颖. 肠内营养对肝癌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2, 31 (22): 4139-4144.

[3]蔡翔,李鹏,顾宏牵等. 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肝癌术后的应用研究 [J]. 浙江创伤外科, 2020, 25 (04): 651-652.

[4]王瑛,袁鹤立,袁楠等. 肠内营养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 (15): 3649-3654.

[5]王瑛,袁鹤立,甄珍等. 肠内营养剂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肿瘤学杂志, 2019, 25 (07): 641-645.

[6]李满,梅方超,易斌等. 肝癌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的Meta分析 [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7, 24 (01):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