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徐玉霞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初级中学校409000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功能。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劳动课程

引言

对初中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使学生能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并能创造性劳动,还能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仍有不少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学生对劳动缺乏正确认识等现象比较普遍。基于此,学校要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充分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1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劳动课程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狭隘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大多数人对劳动持有偏见,在此偏见影响下,很多初中生形成了“轻视劳动、不尊重劳动”的错误劳动观念。实施劳动教育可以使初中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初中生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劳动的不易,切实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真正体会劳动的重要性,进而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

1.2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劳动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和生产技能,通过劳动课程的实施,可以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2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2.1引导学生加深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了劳动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应走进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应从多途径多渠道开展:通过主题班会、墙壁展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加深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通过线下劳动实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通过制作值日周期表组织学生展开劳动、定期组织学生更换板报及墙画内容。学生只有切身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并知晓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变化中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这样,当学生步入社会时,也会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也会真正理解劳动所带来的意义及价值,从而端正自身的劳动态度,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2.2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初中劳动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能提高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例如,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族舞蹈、民间音乐等,使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在初中劳动课程中,除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族舞蹈、民间音乐等内容,还可以加入传统农业劳动、民族医药知识、民俗活动等,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址、博物馆,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和表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劳动课程,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2.3利用地域特色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多样,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域特色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如山区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活动,草原地区可以进行畜牧业劳动实践,沿海地区可以进行海洋资源保护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劳动观念。此外,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中,如编织、刺绣、木雕等,或者参与到民族节日的筹备工作中,如赛龙舟、跳大神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源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如帮助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等。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4家校积极沟通合作,助力家校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但由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家校合作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狭隘化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定期通过互联网、家校通、家长会等途径和方式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共同推进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家长也需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劳动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起到的深远影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营造出和谐恰当的劳动氛围,在劳动中积极鼓励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帮助父母做家务是十分光荣的,进而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避免孩子产生惰性心理,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责任感。

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为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邱素贞.初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2(18):88.

[2]叶继生.新时代加强初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22(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