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

赵谦

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省市成都市新都区、邮编:610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育改革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成为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德育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其强调于将学科教育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本文分析德育生活化教学内涵与意义,以初中生物教学为视角,分析两者之间的融合点,探讨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生活化

引言

初中生物课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却在教学目标上呈现出不可忽视的交集,二者相辅相成。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跨学科整合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之中,利用初中生物学科丰富的实践活动,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生活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与德育教育内容紧密结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德育效果的实质性提升,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德育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感悟到德育思想对其影响,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其核心内涵就在于,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输,而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则是通过生活实践体验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感,拉近学生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内涵的目的。此外,德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育基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背景的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合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实践性与道德法治教育的生活化要求,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法律的约束,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高中生物教学与道德法治教育的融合

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必须拥有丰富的素材以及场景,而初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生物实验和观察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命体会,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责任感意识,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与初中生物了解生命奥义、珍惜和尊重生命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本文之中,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课的实践研究场景与活动,通过生物实验和观察活动以及主题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并深入思考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珍惜生命的意识,从而实现德育生活化的目的。

、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一)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例

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生物教学内容与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例如,在《植物的生长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实验中的成败得失。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体验到了科学研究严谨性的同时,更培养其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这种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帮助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发挥,并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道德和法治的教育,深刻地理解了生物成长的自然规律与原则。

(二)组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道德和法治

在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之中,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实践活动的有效应用,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利用生物学科中丰富的科技活动、环保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周边生态保护区实地考察,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现状和保护措施。并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对家乡的环保建议或者行动方案。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之中,近距离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中的社会责任感与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社会责任感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社会热点关注能力的培养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了道德、法律、环保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社会热点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和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例如,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因编辑技术的到来,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这种与学生生活习性相关的热点社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新闻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公众意见,之后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报告,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社会热点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能深入思考科技发展背后所带来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初中生物与道德发展教育的融合,丰富了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体验。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学科实验与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法律的约束,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在未来的德育生活化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四春.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 文渊(中学版),2022(2):85-87.

[2] 焦怀成.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实践[J]. 文渊(中学版),2022(2):675-677.

[3] 毕家齐. 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思想品德》与《道德与法治》的比较研究[D]. 渤海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