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冯岗

身份证号码610623198902231359

摘要: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面临严峻危机,特别是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稍有滞后。土木工程施工周期长、规模大、安全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难以预料。因此,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保障工程顺利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复杂度较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现场施工的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其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和质量管控工作,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更难。

1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1.1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健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前提。

1)科学、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土木工程施工规范化进行的保障,但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如部分施工团队忽略对施工现场的实际考查,在未了解实际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制定“模板化”管理制度,而使制度缺乏实操性,无法根据施工现场真实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方式。(2)某些施工单位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在施工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以至于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缺乏正确应对施工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自身工作职责的深度认知,不明确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常出现操作不规范或者违规操作等行为。(3)对某些企业来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等方面,安全管理制度只是作为口号,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与执行。

1.2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复杂,施工项目专业体系涵盖面广,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施工原材料质量监管力度不足,某些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违反工程材料相关管理规定,采购未达质量要求的施工原材料,影响了所建工程的使用寿命。(2)施工工艺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少数施工人员按照自身认知进行施工,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施工,自然造成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3)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工作不到位。施工现场的一些质量监督人员,未严格履行自身职责,质量监督流于表面。(4)工程验收是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验收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工作责任心,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施工现场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越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越高。

2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型

从生产安全角度分析,常见的安全风险类型如下:

2.1高处坠落

很多工程建设都需要开展高空作业,若人员未能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或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般来说,分为脚手架坠落与悬空区域坠落等类型。从事故的原因分析,首先是人为因素,例如,脚手架位置驻足休息或者身体外探或者安全防护不到位等。其次是物资因素。作业现场未能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防护,人员未佩戴安全帽与安全带,或者安全防护设施存在质量问题等。最后是管理因素。使用的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配置的安全防护装备不足、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机械设备安全事故

机械化施工作业背景下,由于机械设备使用造成的安全事故数量也不断增加,且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从诱发事故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为重要因素。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未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或者安全防护装备使用未遵循规范,或者机械设备操作失误等,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使用的机械设备,若存在设计与制造问题,或者安全性能不达标,都潜在很大的风险并存在安全隐患。

2.3其他事故

工地环境复杂且恶劣,面临的安全形势与风险很大。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气候、人员、机械设备等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着工程施工的安全。为实现土木工程安全生产目标,需结合工程实际与安全生产新形势,做好深度分析,提出优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3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措施

3.1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

对比传统的工程管理,本文从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的角度入手,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该施工项目周期较长,施工现场的组成结构也比较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针对以上问题,在施工现场提高监管力度,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更加坚固且稳定的围挡设施,并将各个设施首尾相连,确保无关人员不会进入施工现场,实现施工现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绝。同时,严格按照“五牌一图”的原则在施工现场及周围设定安全标志,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使员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按照要求施工,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该项目除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几方面内容:首先,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派遣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排查,并划分出问题区域

[7]。结合LEC评价方法对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针对重大风险问题还设有明确的评价会议记录,杜绝施工现场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安全第一责任人这一概念,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将项目经理作为施工安全责任首要负责人,并要求其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当实际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时,相应的负责人需要承担一定连带责任,并将这一制度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负责人的资格评定问题,以此促进其责任意识的提升。最后,采取一定奖惩措施,使施工企业中各级部门人员进一步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保障制度体系的持续运行。同时,使各个参与员工认识到施工生产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对违章指挥等行为明令禁止,并针对存在违章作业的班组或个人,按照惩罚规定进行处理。

3.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化管理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行为。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管理人员严格监审施工人员上岗资格,杜绝无证操作。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检查施工现场,包括施工设备使用情况、施工材料运输情况、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佩戴情况及施工废料存放情况等,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且利用相应技术与方法对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和预测,保证施工现场安全[8]。除此之外,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并且制定安全检查时间表,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对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存在操作行为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需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告知其行为后果,并通过广播给予通报批评,对其处以相应罚款,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操作。

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方法必须有效落实,这样才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做好建立科学的安全文化,增加安全管理激励体制,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安全投入,以及强化应急管理等,做好这些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宪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193-194.

[2]周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22-224.

[3]黄玉凤.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江西建材,2020(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