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研究

郑蕖潇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对城市的韧性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城市化、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的增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地质灾害、人为破坏等,其韧性亟待提升。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下空间工程的韧性提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研究旨在通过对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应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冲击。

1.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述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城市地下进行的各种工程活动,包括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场所、地下管线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地表空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功能布局。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面临着地质灾害、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多方面挑战,影响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因此,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需要明确韧性的内涵和特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便有效识别问题和制定提升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现状和挑战,可以为制定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的具体举措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策略

2.1多层次规划

多层次规划是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它主要通过整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以提高城市的整体韧性。在多层次规划中,首先需要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考虑地下空间与地表空间的协调发展。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和相互矛盾点,消除重复建设和冲突问题。多层次规划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且灵活的规划标准和指导意见,以引导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这包括定量评估和监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各项指标,如可持续性、安全性、适应性、灵活性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多层次规划还需要注重与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广泛沟通和合作。在规划过程中,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关切,增加规划的公平性和参与性,推动规划的实施和持续发展。多层次规划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及时反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发展的情况,并针对新的需求和挑战进行调整和优化,保持规划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2.2先进技术应用

先进技术应用是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先进技术应用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地下空间工程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采用高强度材料和新型防水防损技术,提高地下空间工程的抗灾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开展现代化建设方法,如模块化结构、预制构件等,使施工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安全。另一方面,先进技术应用还包括智能化监测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下空间工程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空间工程的全面管理和运行情况的有效监控。先进技术应用还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优化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和维护。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研究,预测地下空间工程的受力状态和风险情况,制定科学的维护方案和应对措施,提前进行修复和加固。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灾害风险,并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2.3应急预案完善

应急预案的完善是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建立完备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灾害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面对突发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预案完善需要明确不同类型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针对地质灾害、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和应急响应措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组建专业化的队伍、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资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并有效处理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完善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协调机制,密切监测地下空间工程的运行状况,提高信息共享和应对效率。应急预案完善还需要定期演练和评估,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升。

2.4公众参与和教育

公众参与和教育是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加强市民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认知和参与,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共同维护地下空间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地下空间利用的理解和重视,培养他们对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鼓励公众举报违规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公众参与和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韧性,还可以增强社会共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展望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营。通过智能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下空间工程的持续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可持续性与环保: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材料等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和绿化工作,促进地下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灵活性与适应性:由于城市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建设模块化、可拓展的地下空间,使其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变化和扩展,提高工程的适应性和容错能力。多元化与综合化: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将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不仅可以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交通、停车、商业等功能,还可以考虑融入社会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将致力于智能化、可持续性、灵活性和多元化。

结束语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的提升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通过多层次规划、先进技术应用、应急预案完善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建设更安全、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为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更具韧性的现代城市,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雷升祥,赵伟,雷宇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韧性提升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3,43(10):1627-1636.

[2]蔡思奇,谭月,向蕾.以地下空间为抓手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出版者不详],2023:10

[3]邵峰,丁玉生,史平阳等.韧性城市理论视域下地下空间研究现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S1):78-86.

[4]苏栋,黄茂隆,韩文龙等.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评估模型与应用[J].中国地质,2024,51(01):157-169.

[5]廖英泽,王国盛,李喆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发展现状及策略[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2,42(06):1183-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