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研究

贾西雁

梓潼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2150

【摘要】目的:评估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对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医护人员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维持常规护理操作)和观察组(40例,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对两组医护人员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操作错误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服务。

【关键字】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操作的日益复杂化,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愈加凸显。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强调在手术过程中关注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和监测反馈等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然而,尽管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理论上被广泛认可其重要性,但其在实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验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影响,并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评估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本研究将通过随机将参与研究的介入手术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于实验组,并维持常规护理操作于对照组,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操作错误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预期结果将为我们提供关于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及其实际效果的重要见解,为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医护人员80例。将其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和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两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医护人员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维持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维持常规护理操作

实验设计:

将参与研究的介入手术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将维持常规护理操作,不引入任何特殊的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常规护理操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按照现有的护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手术前准备: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区域等。

手术过程护理:协助医生操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手术后清理:清理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室等。

样本选择:

从参与研究的介入手术室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确保与实验组在基本特征上的匹配性。

数据收集:

收集对照组手术室护理操作的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记录手术过程中护理操作是否按照规范执行。

操作错误率: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次数。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术中并发症的情况。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常规护理操作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1.2.1 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实验设计:

将参与研究的介入手术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观察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制定明确的护理操作规范:建立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标准化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标准。

实施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培训: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方法。

建立护理操作的监测和反馈机制:设立监测措施,监测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执行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样本选择:

从参与研究的介入手术室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确保与对照组在基本特征上的匹配性。

数据收集:

收集实验组手术室护理操作的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记录手术过程中护理操作是否按照规范执行。

操作错误率: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次数。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术中并发症的情况。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操作错误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医护人员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操作错误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对两组医护人员实施治疗后,观察组的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操作错误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操作错误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操作错误率%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90 ± 3.7

5±2.42

3±0.65

对照组

40

70 ± 2.9

12±2.8

8±0.63

t

-

5.746

6.772

5.332

P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在介绍重点环节安全管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到,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在手术室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况和紧急情况,如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严谨的执行和安全的操作,成为了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评估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影响,并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评估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我们能够全面了解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组引入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后,手术室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得到明显提升,操作错误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强调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以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红霞. 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进展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 (06): 19-21. DOI:10.16286/j.1003-5052.2023.06.007.

[2]韦庆旭.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 (07): 193-194+220.

[3]郭丽丽.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的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D].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 DOI:10.27231/d.cnki.gnmyc.2020.000467.

[4]张丹. HFMEA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 (20):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