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助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产房助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

牟晓敏

泗洪医院 江苏 宿迁223900

【摘要】目的:探究产房助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房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期间采取产房助产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产房助产护理产妇产后出血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包括产妇心理状况、产后使用麻醉剂与镇静剂、产妇自身体质因素等,为防止产妇产后出血,需要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服务,保障产妇身体健康。常规护理精细程度不足,缺少对产妇心理层面的干预,难以保障护理质量。产房助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能结合产妇特征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1]。基于此,本文以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产房助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年龄22~37(30.06±1.21)岁;孕周37~41(38.88±0.28)周;观察组40例,年龄21~35(30.10±1.25)岁;孕周37~41(38.85±0.31)周;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为其讲述分娩知识,并监测其身体体征,提供一系列常规护理内容。

观察组:产房助产护理。①预防出血:护理人员为孕妇讲述分娩知识及注意事项,对其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使孕妇对分娩知识详细了解。在分娩前,协助产妇完成一系列产检项目,检查其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等问题,明确产后出血潜在风险,并提前预防,针对高危孕妇加强关注,重点护理。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讲述饮食注意事项,告知产妇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营养均衡,分娩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对其生命指标监测,当发现产妇出现宫缩现象需要及时记录,并关注产程变化。当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胎心情况进行监测,且在第三产程做好胎盘剥离,最大程度减少对子宫的伤害。分娩结束后需要注重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预防产后出血。②产后出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24h监护,若存在出血情况,需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若产后出血由于宫缩乏力导致,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子宫合理按摩,将残余血块清除,并注射宫缩素,若产妇由于凝血障碍发生出血,需要提供相应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满意度。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十分满意(85-100分),基本满意(60-84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1-不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n(%),(±s)]

组别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产后2h出血量(ml)

观察组n=40

35(87.50)

5(12.50)

104.51±10.28

对照组n=40

25(62.50)

15(37.50)

144.25±10.35

/t

6.667

6.667

17.229

P

0.010

0.010

<0.001

2.2 满意度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40

16(40.00)

22(55.00)

2(5.00)

38(95.00)

对照组n=40

12(30.00)

17(42.50)

11(27.50)

29(72.50)

-

-

-

7.440

P

-

-

-

0.006

3.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例如产妇精神紧张、情绪不佳、产程过长或产妇存在一系列慢性疾病均会引发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对产妇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产后出血预防,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这一情况,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风险,为其提供安全保障[2]

产房助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分娩护理服务,能为产妇提供针对性且全面性的护理帮助,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护理优势。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多年临床经验及个人技能,将护理质量达到最优化。在本研究中,以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示,产房助产护理有利于改善产妇分娩方式,降低产后出血量,使产妇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究其原因,该护理模式具有专业化、人性化特点,能根据产妇病情及个体化情况提前预测其产后出血风险,并在分娩各环节实施相应护理服务,从生理、心理等层面进行改善,并从饮食、认知等层面干预,最大程度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发生[3]

综上所述,产房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期间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颜丽芬,林少瑜. 精细化护理对分娩后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2):303-305.

[2] 于艳.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169-170,175.

[3] 倪文琼,刘雁梅,阮玲欢. 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