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应用于银屑病患者中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同伴教育应用于银屑病患者中的影响研究

张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1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应用于银屑病患者中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案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同伴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病耻感、自我效能感。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病耻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护理能改善银屑病患者病耻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同伴教育;银屑病;病耻感;自我效能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理特征为皮肤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皮屑积累、红斑出现、斑块形成,临床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银白色鳞屑覆盖红色斑块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波及关节,形成银屑病关节炎,影响患者运动能力[1]。银屑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等,旨在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但因银屑病慢性复发特性,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面临治疗依从性下降、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故治疗期间需同时开展有效护理干预。传统护理方法主要侧重疾病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指导,而在心理支持、疾病教育等方面较为欠缺,限制患者病情管理、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同伴教育护理属于新兴护理方法,通过组织银屑病患者间交流与学习,不仅能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治疗信息,还能增强其心理支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本次对我院91例银屑病患者采取探讨,旨在讨论同伴教育护理对患者病耻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案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6)。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31~62岁,平均(46.49±6.78)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1~62岁,平均(46.01±6.7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银屑病;②认知功能正常;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重度心脏病、肝病、肾病等严重内脏疾病;②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③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含:①健康宣教;②心理支持;③生活方式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同伴教育护理,包含:①建立同伴教育护理群体:通过门诊记录,护理人员初步筛选符合条件者,通过电话访问等方式,向其介绍同伴教育护理项目目的、预期效果、参与方式,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疾病活动度、心理状态等,并基于评估结果,组成同伴教育护理群体;②知识共享与教育: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确保其具备足够信息,以便在同伴间进行有效知识共享,组织专题讲座、工作坊,邀请医疗专家就银屑病最新治疗进展、管理方法进行深入讲解,并安排心理健康专家介绍应对长期疾病心理策略,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③心理支持与情感共享:护理人员通过组织培训,教授患者如何有效表达自身情感与需求,以及如何倾听与支持他人,并通过定期小组会议或在线交流平台,为其提供一个分享个人故事、感受、应对策略机会;④生活方式调整:护理人员应提供基于证据的饮食建议,强调平衡营养、避免可能引发疾病加重食物,鼓励患者分享饮食改变经验,如如何选择抗炎食品、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坚持健康饮食原则。

1.3观察指标

①病耻感:护理前后分别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评分,包含外在病耻感、内在病耻感2方面,各方面评分0~50分,分值高代表病耻感高;②自我效能感:护理前后分别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CD6)评分,包含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2方面,各方面评分0~30分,分值高代表自我效能感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结果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结果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耻感

护理前,病耻感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耻感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病耻感(,)

组别

n

外在病耻感

内在病耻感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6

38.63±3.14

16.72±2.16

44.74±3.41

19.15±2.83

对照组

45

38.21±3.29

24.42±2.27

44.85±3.56

27.31±2.17

t

0.623

16.579

0.151

15.411

P

0.535

<0.001

0.881

<0.001

2.2自我效能感

护理前,自我效能感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自我效能感(,)

组别

n

症状管理自我效能

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6

10.41±2.15

25.66±3.51

10.85±2.26

25.91±3.59

对照组

45

10.16±2.06

18.01±3.43

10.38±3.01

18.26±3.07

t

0.566

10.513

0.844

10.914

P

0.573

<0.001

0.401

<0.001

3讨论

银屑病是由皮肤代谢障碍生成慢性丘疹红斑、鳞屑皮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T细胞介导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若未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不仅使皮肤症状持续恶化,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全身性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临床上,银屑病治疗方案多元化,包括局部治疗、光疗、口服药物、生物制剂等,旨在减缓皮肤细胞过度增生、缓解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但长期药物治疗不仅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还会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3]。因此,除药物治疗,银屑病患者亟需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同伴教育能提供一个基于共情、理解的支持环境,患者通过分享个人经验,相互学习应对疾病策略,这种以患者为中心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对银屑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还能增强其心理韧性与应对能力[4]。本研究对银屑病患者开展同伴教育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病耻感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同伴教育护理能降低银屑病患者病耻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同伴教育通过促进患者之间交流与互助,使其意识到自身并不孤单,其他患者也经历着类似挑战与感受,这种认同感建立有助于减轻个体孤立感与羞耻感;在同伴教育过程中,患者通过分享自身经验、治疗方法、应对策略,相互之间提供实用建议与心理支持,不仅能帮助其获得关于疾病管理知识与技能,还能通过观察同伴成功应对疾病案例,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护理能改善银屑病患者病耻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堂琴,丁志兰.延续性护理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12):2007-2009.

[2]王莉,黄月娥,赵格格,等.同伴教育模式在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人文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5):518-522.

[3]林杰,冯莉,薛琳.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居家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的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20):1553-1558.

[4]熊慧,陈卓敏,刘秀娟,等.多学科协作下同伴教育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刊,2022,57(12):1386-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