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出糙率与大米不完善粒及碎米率的关系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稻谷出糙率与大米不完善粒及碎米率的关系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1.金浩博2.应良哨3.林开开4.周旖蒙5.张依涨

1.温州市粮油产品质量检测站2.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中心3.洞头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4.温州市粮油产品质量检测站5. 温州市粮油产品质量检测站  浙江省温州市32500

摘要:稻谷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加工过程中的出糙率等指标直接关系到大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然而,在稻谷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不完善粒和碎米率的存在会对大米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稻谷出糙率与大米不完善粒及碎米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机理,并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米质量;不完善粒;碎米率;稻谷出糙率

引言

大米作为人们日常主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当前大米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善粒及碎米率易受稻谷出糙率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大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稻谷出糙率与大米不完善粒及碎米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改进,对于提高大米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稻谷出糙率、大米不完善粒和碎米率的概念和定义

稻谷出糙率是指在稻谷加工过程中,净稻谷试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的质量分数。出糙率作为稻谷的重要定等指标,出糙率越高,说明稻谷的总糙含量较高,不完善粒含量较低,稻谷的品质也就越好。大米不完善粒是指在大米的加工及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霉粒、糙米粒等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影响大米的品质和外观。不完善粒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米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情况。大米碎米率是指在大米的加工过程中,碾磨机碾出的碎屑米粒(长度小于同批试样完整米粒平均长度的四分之三)所占的比例。稻谷不完善粒含量高、水分含量过低、碾磨机的碾米效果越差是导致碎米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者需要在种植环节严格把控稻谷品质,在加工环节严格控制仪器参数,降低碎米率,提高大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稻谷出糙率、大米不完善粒和碎米率是衡量稻谷加工质量和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生产者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和调控,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大米产品。

2.稻谷出糙率大米不完善粒碎米率的影响分析

2.1稻谷出糙率对大米不完善粒的影响

稻谷出糙率指净稻谷试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质量折半计算)占试样的质量分数。出糙率偏低时,说明稻谷的品质较差,糙米中不完善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霉粒、发芽粒)含量较高,而糙米不完善粒的提高也标志着大米不完善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霉粒、糙米粒)的提升。在大米生产过程中,这些不完善粒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大米的品质和口感,从而直接到影响大米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体验。为了减少不完善粒的产生,提高大米的质量,改进策略在于提高稻谷的出糙率。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保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气候适宜等,为稻谷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应选择高质量的种子,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同时,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和株式繁殖率并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最后,采取科学的收割方式,收割的时间选择应该在稻谷成熟后的最佳时期进行,而且应该使用适当的收割机械,避免机械碾压、打捆等损伤稻谷外壳的情况发生。稻谷出糙率直接影响大米的不完善粒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和措施,可降低大米的不完善粒率,提高大米质量,提升行业竞争力。

2.2稻谷出糙率对大米碎米率的影响

稻谷的出糙率对大米碎米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稻谷的出糙率偏低时,意味着糙米中不完善粒含量较高,而糙米不完善粒中虫蚀粒、病斑粒、生霉粒已严重伤害到大米的胚或胚乳,会导致大米的稳定结构被破坏,从而在后续碾米过程中使得碎米率上升,增加了碎米的含量,影响大米外观、口感和整体质量。碎米率是衡量大米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的碎米率会降低大米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价值,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降低碎米率,提高大米的品质,需要从提高稻谷出糙率入手。通过优化种植环境、选种优质水稻品种、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稻谷的出糙率和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确保能够有效控制碎米率,提高大米的成品率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及时调整生产参数,全面提升加工工艺的规范性和精准度,以降低碎米率,优化大米质量。稻谷出糙率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大米碎米率的生成。通过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大米的碎米率,提升大米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稻谷出糙率提高对策与改进措施

3.1提高稻谷质量管理措施

为提高稻谷质量管理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种植环节管理,选择优质种子,调整适宜的密植度和施肥措施,以确保稻谷生长期间充分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喷施农药,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对稻谷的危害。合理制定水稻的灌浆期、收获时间,避免不完善粒产生。及时通风晾晒稻谷,防止霉变等问题。严格按照质量检测标准,确保稻谷出糙率和不完善粒等品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稻谷的品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大米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2优化加工流程以降低碎米率

为降低碎米率,可以优化加工流程采取以下措施:在脱壳阶段,使用高效、精准的脱壳设备和技术,避免脱壳不完全导致部分稻谷碎裂。在碾白过程中,合理调整碾米机的参数和运行速度,确保碾出的大米颗粒完整,减少碾碎现象的发生。建议对加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碎米率升高。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技能和加工流程的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碾米过程的影响。引入先进的筛选技术和设备,精确筛分出碾糠和大米,避免碾碎小碎米的混入。建议对加工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优化每个环节,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从而降低碎米率,提高大米的整体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有效地提升加工流程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碎米率,提高大米的加工品质。

3.3改良不完善粒鉴别和筛选技术

为改良不完善粒的鉴别和筛选技术,可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先进的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发自动化的不完善粒鉴别系统。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米粒的细微缺陷、裂缝、病斑和霉变等问题。引入高效的选设备,利用颜色、形状和光谱特征等信息对不完善粒进行筛选。这种设备能够速准确地将有缺陷的米粒和健康的米粒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不完善粒的分选效果。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化分选算法,实现更精细、更高效的不完善粒筛选。开展不完善粒的质量评估研究,建立不完善粒的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精确的质量评估方法,可以确定出导致不完善粒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改进种植、贮藏和加工措施,避免不完善粒的产生。对于已经产生的不完善粒,可以尝试利用一些特殊的加工技术和工艺,将其转化为其他价值产品以减少资源浪费。

结束语

稻谷出糙率对大米不完善粒和碎米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可以提高大米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稻谷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进一步优化加工流程和提升技术水平,以实现稻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晓秋,李晶.黑龙江大米质量安全追溯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7):80-82.DOI:10.13665

[2]邵雅芳,余静,郑欣等.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影响的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23,31(06):1-9.DOI:10.16210

[3]刘婧,安晓宁,王艺诺等.我国与CAC关于稻谷、糙米和大米质量安全标准比对分析[J].中国稻米,2023,29(03):28-33.

[4]胡立刚,贾佳.答好卖大米这道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必答题[N].东方城乡报,2023-04-18(001).DOI:10.28174

[5]余恩源,张群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识别与分析——以镉大米事件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