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沈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王锐 郑海霞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的重要指示要求,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数字沈阳”和“智造强市”建设的有力支撑。结合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来制定数字经济的融合策略,保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以夯实基础,优化政策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以及强化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等措施,在数字治理能力的提升下,为数实融合打造坚实后盾,同时,深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营造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数据标准体系,优化政策体系,推动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开发,全方位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水平,竭力推动数字沈阳的建设步伐。鉴于市场需求、企业决策、技术进步这三类驱动力的共同影响,我们应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实体经济产业链进行转型,以推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实体经济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SY20230251Y)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  辽宁 沈阳(113122)

通讯作者:王锐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政府联合市场同舟共济在“十四五”时期,要使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作为政府”与“高效市场”在数字基建中的互助作用,对各种性质的企业、投资的关系进行调和,不断提高IT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有用性。数实深度融合是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平台三者之间的互动、循环与迭代,并与场景的深度结合,加速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步伐,形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内外循环” 系统,沿着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进展路径,推进实体经济业务变革、价值创新的过程。

一、沈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意义

1、激发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资金引入数字领域,可促进数字产业打破技术瓶颈,在技术、产品交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以数字化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多层面和多链条方向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数字产业链集群发展不断壮大,为数字的产业化转型夯实了基础。

2、互联网公司加速布局产业互联网,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我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储备、深厚的行业洞察和独特的管理智慧,紧握发展契机,消除数据壁垒,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借助数字化转型,我们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并因发展需求与充裕的资金支持,更有动力和实力构建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带动行业变革。以往,传统企业在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过程中,数字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能力是最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的前沿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各种应用的能力。这些企业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应对策略,促进从特定场景到整体生态的数字化转型过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的重要指示要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占领国际影响力高地的关键所在,这是我国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数字沈阳、建设强大省市的基石。在市场需求、企业决策以及技术进步的共同驱动下,应从为了能够更快地对实体行业进行“互联网+”和“智慧+”,从而完成从产业链下游到产业链上游的转变,助力“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程。

二、沈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中面临新挑战

1. 数据隔离问题越发凸显:由于技术限制,数据要素在企业内部、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流动受到了限制,这些阻碍直接影响了数据要素的顺畅流动和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和推动作用。

2.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中,部分企业对于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由此影响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企业发展受限,只限于在较小的范围内发展,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跨领域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行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由此业造成了企业资源浪费的问题。

3. 为了提高融合发展生态体系的效益,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完善:由于初始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网络仍在不断试点并推广。目前,人工智能的研发工作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实际应用相对较少。相对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势头强劲,正在积极推进建设进程。因此,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有待继续扩大。

4.方向出现偏离,追求短期回报阻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进程:就实体产业来看,众多实体产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数字化转型已尤为重要性,但实践中仍存在方向脱离轨道的现象。一些实体行业相信,进入电子商务平台才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但在拼多多等众多平台角逐下,实体厂都通过粗放的方法来获得盈利,以减少生产成本。实质上,此种操作模式阻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妨碍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策略

1. 消除数据孤岛现象,深入挖掘数据要素的重要性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我们需加速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制定并出台推动不同主体间数据开放与共享的行业操作指引与规则。

其次,在市场维度上,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搭建尤为重要,让交易活动有更多的要素主体参与,推动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激发要素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最后,从技术层面来看,通过充分利用智能合约和隐私计算等关键技术的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降低数据交易中的不明确性和减少投机主义行为,提升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将有助于降低数据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增强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化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孤岛难题,对于在产业内部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基础和打造更紧密的数字合作生态至关重要,有助于在产业内部构建更高层次的信任基础和更为紧密的数字合作生态。

2. 借助体制优势,全力以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科技革命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围绕尖端科技的较量异常激烈。故而,我们务必全面施展制度优势,竭尽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证紧紧握住数字技术的主导权。

3. 延展应用场景的幅度和深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度

深入学习上海等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促进产业向高级化、现代化转型的成功做法。对沈阳的产业结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各行业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全面加强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渗透和融合,探索出一条以数字化赋能为动力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4. 聚焦中小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其数字化转型升级

首先,倾斜政策,利用财政支持措施来减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从而解决它们因资金问题而“犹豫不决”或“无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采取提供数字化服务补贴或“数字化红包”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借助政府的财政支持,并通过向数字产业化服务企业让渡部分利益来实现,降低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经济投入。

其次,鼓励并支持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引导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构建服务平台,旨在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改造到具体应用的构建,以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知如何转”的问题。首先,应重点培育一批新型实体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具备实体性、科技性和普惠性特点,还能够为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实用的工具。其次,应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打造技术服务平台,运用其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行业知识,推动行业数据智能化标准的建立,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中小企业的有效协同和深度赋能。

最后,寻求在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构建一种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模式。综合成本节约、产品质量提高以及企业利润增加等多项指标,全面评价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效益。致力于保障在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所有相关参与者都能共同享有所带来的益处,从而推动这一融合进程的可持续进步

5.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流程

基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平台”三位一体视角,构建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流程”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以数字平台建立生态形成数字经济系统“内循环”为驱动,数字企业与传统企业在“外循环”中培育新型实体企业,促进数实融合发展孕育新型实体经济。

在数实深度融合的内循环中,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平台为三大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依赖与促进,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传统实体经济把握社会的全面数据化;做为资讯科技的大众基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分享以及利用信息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导向;让物体具有敏感和精确的感觉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具有适应性和高效的执行能力;其功效与数字经济形成外循环。

在数实深度融合的“双流程”发展框架中,数据要素扮演着融合剂的角色。数字技术能够深入传统产业,提升上、下游以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连接效率,从而保持供求平衡并优化资源配置。这种整合围绕平台化的新型实体企业和平台生态展开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数实融合的关键所在。新型实体经济正是由这种整合所产生的产物。

在大数据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互联网、大数据、数字技术等应用到各实体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外界环境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在确保国民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资源的完善和重组,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优势,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融合与协同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参 考 文 献 ]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R/OL].[2023-04-24].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207/P020220729609949023295.pdf.

[2]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R/OL].[2023-04-24]. https://www.china-aii.com/newsinfo/5665789.html?tem⁃plateId=1562263.

[3]欧阳日辉.数实融合的理论机理、典型事实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22,38(5):1-23.

[4]张 帅,吴珍玮,陆朝阳,等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22,42(7):22-32.

[5]史 丹,孙光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J].改革,2023,348(2):1-13.

[6]史宇鹏,王 阳,张文韬.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展望[J].经济学家,2021(12):90-97.

[7]史 丹.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J].中国工业经济,2022,416(11):26-42.

[8]田秀娟,李 睿.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22,38(5):56-74.

[9]沈 逸,江天骄.清洁网络计划与美国数字霸权[R].上海:复旦发展研究院,2020.

[10]叶曜坤. 加快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N]. 人民邮电,2023-03-09(01).

[11]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 [R/OL].[2023-04-24]. http://mp.weixin.qq.com/s/zLHinarOJhhe_YAKyIVHnw.

[12]邹 翔. 加快中小企业数实融合步伐[N]. 人民日报,2023-0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