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刘洪涛

摘要目的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囊性脑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 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囊性脑肿瘤;神经内镜;显微手术

囊性脑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此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为头疼、视力模糊,但随着肿瘤的发展,其会对脑组织造成压迫,并引发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囊性脑肿瘤的发生主要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而在囊性脑肿瘤发生后临床要给予患者及时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1]。既往临床对患者治疗时主要实施显微手术,显微手术具有一定临床作用,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可采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以确保临床效果,此种术式结合了神经内镜的微创和显微手术的精准的优势,能在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的同时,实现对病变的有效处理,因此,积极探索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就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性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内容见下。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囊性脑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74岁,平均(44.50±2.09)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6岁,平均(44.69±2.13)岁。两组间资料的比较结果表明(P〉0.05)。

纳入标准:(1)经CT、MRI等诊断确诊;(2)耐受手术治疗;(3)研究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等;(2)合并其他严重脑组织疾病;(3)精神病史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显微手术,术前做好器械准备等,行全麻,确定肿瘤位置切开,采用撑开器打开,进行颅骨钻孔,扩大钻孔,于硬膜处打开切口,置入纤维镜,显微镜下行囊液组织吸除,分离肿瘤包膜和结节,电凝处理,切除肿瘤,常规缝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囊液组织吸除前步骤和对照组相同,吸除后放置神经内镜,监测盲区处,充分观察后,对肿瘤加以切除,切除后,置入神经内镜,观察死角部位,对残留组织加以分块、切除,确保肿瘤的完全切除,这一过程中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切除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洗瘤床,保证肿瘤清除,最后常规缝合。

1.3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预后情况。NIHSS评分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GOS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患者预后越好。

1.3.2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三叉神经损伤、面神经功能损伤、其他(外展神经损伤等),发生率为发生例数所占比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均数±平方差(±s)为计量资料,t检验,率(%)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术前两组的NIHSS、GOS评分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NIHSS、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神经功能、预后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GOS评分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30

18.31±2.28

7.25±1.46

2.35±0.38

4.52±0.36

对照组

30

18.92±2.11

13.47±1.79

2.42±0.31

3.89±0.21

t

-

1.076

14.789

0.782

8.279

P

-

0.287

0.000

0.438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三叉神经损伤

面神经功能损伤

其他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1

0

6.67%

对照组

30

2

4

3

30.00%

x2

-

-

-

-

5.455

P

-

-

-

-

0.020

3讨论

目前的研究显示[2],囊性脑肿瘤的发生遗传、环境等有关,但具体病因并未明确,疾病发生后患者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而手术则是此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主要应用显微手术,其可在显微镜支持下提供理想的视野,实现对肿瘤的切除,但显微手术的不足也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肿瘤本身同正常脑组织的分界较为模糊,故容易留下残存病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2]

,在患者的治疗中引入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提升效果。其中,神经内镜属于一种管状仪器,其能通过小的开口进入颅内,提供清晰的视野,辅助临床识别肿瘤边界、周围结构等,在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结合时,则能充分结合显微手术的微创术式,能实现对囊性脑肿瘤的彻底切除,降低残留风险,并且能极大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所以在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有较大改善,预后状况较好,从而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继而确保患者的远期康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NIHSS、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满足治疗需要,提升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手术的精准性,确保患者预后的改善。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手术部位的特殊性,临床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根据患者需要制定具体的手术计划,以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少谦.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2,30(11):8-11.

[2]李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05):78-80.

[3]周捷,何素珍.显微手术联合神经内镜治疗囊性脑肿瘤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