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载信号的列车防撞系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基于车载信号的列车防撞系统分析

陈岳超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电务段

天津300143

摘要: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应重视避免碰撞的发生,保护列车行驶的安全,而列车防撞系统则是起到这一作用。本文主要是基于车载信号,对列车防撞系统进行研究,主要是从关键技术、列车定位、障碍物探测、车距计算四个方面入手,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列车防撞系统有一个深入了解。

关键词:车载信号;防撞系统;定位

前言:在列车信号控制系统中,车载信号系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为了能够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性,车载信号系统具备了防撞功能。通过利用此功能可以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性,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下面就针对防撞系统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关键技术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如果前方存在障碍物,或是前后车两者间的距离过近,没有达到安全距离,那么便会发出障碍物警告提示,司机需要采取紧急制动方法。若是车辆拥有鸣笛接口,那么车载控制器便可以鸣笛警示,向列车前方人员与车辆发出提示[1]。尤其是在雾霾与大雾较为严重的情况中,此功能可以为司机安全驾驶提供保障。所以,针对拥有防撞功能的列车而言,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了列车定位、障碍物探测与车距计算,合理利用各项技术提高防撞功能的作用。

二、列车定位

对列车进行定位可以用的方法较多,例如RFID电子标签、卫星定位等等,然而此类方法都存在着缺陷,如果想要让定位拥有较高的精准度与可靠性,应当采用组合定位方案[2]。因为卫星定位设施较为完善,再加上RFID电子标签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且此项技术的应用价格也较低,所以采取组合定位方式能够有效完成列车定位,即GPS/BDS+RFID+里程计,使得列车定位具有更高的精准度。采用此种组合式定位方案,只有三者同时出现故障,才会无法对列车进行定位,但三者一同出现故障的概率极低,若是其中任何定位方式出现了故障,系统都会发出警示,便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因此组合定位方案拥有更高的稳定性。

三、障碍物探测

如果想要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以免出现碰撞事故,特别是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借助障碍物探测状态对前方障碍物进行探测,当障碍物进入到距离列车非常近的位置,便立刻发出警示,此时司机则可以采取措施规避,避免出现碰撞事故[3]。根据当前列车中可采用的探测技术,主要包括了:红外线探测技术,距离探测精确性与全天候探测能力较差;雷达探测不仅拥有较高的精确性,能够有效应对全天候的探测,而且还拥有非常高的抗干扰能力;超声波探测,由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适合应用在人流密集区域中。由此能够看出,为了能够让列车准确探测出障碍物,应当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此项技术具有良好适应性、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在障碍物探测方面能够产生良好效果。

(一)防撞系统构成

在车载防撞系统中,主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1)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障碍物信息;(2)车载控制器,用于对列车各方面信息与障碍物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判断障碍物与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3)列车定位设备,用于获取列车实时信息;(4)司机显示模块,用于将车载控制器处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给予司机相应的提示;(5)告警模块,当出现了碰撞事故则会发出语音提示。

(二)毫米波雷达原理

所谓毫米波,主要指的是波长在1毫米到10毫米的波段,毫米波同时具备了红外与微波的波普特点。由于毫米波雷达在使用时可以应对全天候,拥有较宽的频带以及较高的角分辨率,可以有效利用脉冲压缩技术,并且所使用的元器件尺寸都很小,使得整体系统的体积也很小[4]。毫米波雷达的构成部分包括了:(1)天馈模块,该模块包括了伺服、馈线以及毫米波天线三个部分,用于接收处理模块发出的控制命令,将发射模块中发出的信号定向辐射到相应的空间中,同时接收大量回波信号;(2)发射模块,用于接收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能够产生低占空比与高功率的射频信号;(3)接收模块,用于处理天馈模块发出的信号,再将其发送到视频与数字处理模块中;(4)数字处理模块,能够产生全天定时信号,为其他模块提供信号与指令,清除通道零漂;(5)电源模块,为设备提供能源。

(三)探测流程

列车在探测障碍时,雷达将探测得到的信号传输给车载控制器,然后再根据列车运行情况、目标与列车之间的相关信息,对目标运动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目标是静止的,应判断目标是否会发生碰撞故障,若会发生碰撞,则将其标记为障碍物,反之忽略不计。如果目标是运动的,应对目标与列车运动轨迹进行计算,再根据两者位置关系,确定是否将目标标记为障碍物。当系统将目标标记为障碍物,那么则向司机发出警报,避免司机由于各方面因素而无法有效处理。

四、车距计算

列车在获取自身速度时主要是借助速度传感器,利用定位设备得到列车运行与位置等方面的信息,由于位置、速度以及方向等方面的信息都要上传到运营调度中心。并且,列车通过运营调度中心了解到其前后列车运行状态信息,再利用毫米波雷达探测设备获得前后方列车的距离,通过车载控制器进行计算与处理,若是列车前后的距离已经低于安全距离,那么车载设备则发出报警提示,避免出现碰撞事故。对列车间距进行计算时,如果列车定位信息都是车头处的信息,进行计算时主要包括了前车对向与同向静止、前后车对向与同向运行四种情况。

总结:总之,加强对列车防撞系统的开发,使其拥有更加良好的防撞功能,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天气与路况,当预测到列车有可能发生碰撞事故,及时发出报警提示,让司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规避碰撞事故的发生,从而提升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保障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国军,程贵良.基于车载信号的列车防撞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0, 16(11):3.

[2] 凌飞邹臣国张福景王琦.一种基于防撞记录单元的列车故障诊断系统设计[J].内燃机车, 2021, 000(010):28-31.

[3] 王冠翰,杨长卫,袁成,等.隧道内弹塑性钢管混凝土防撞系统设计及列车撞击荷载研究[J].铁道建筑, 2023, 63(9):111-116.

[4] 宋丹,刘登.基于二次雷达技术的地铁防撞预警系统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9, 16(0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