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预后的影响

张倩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4例,循证护理干预)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发热、皮下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预后,调节心理状态,可应用。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循证护理干预;SDS;SAS;预后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常见疾病,多数脑瘤体积不大,未出现破裂时,症状不明显。随着脑瘤体积增大,患者会出现一定压迫感。而破裂出血为加大CA者死亡发生率的主要因素[1]。针对CA者,临床多以介入治疗为主,其具备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但因部分患者对该方法不了解,治疗阶段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预后。故需强化患者介入治疗期间护理干预。基于此,研究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A患者68例为对象,分析循证护理干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CA患者共68例,收治时间(2021.12-2022.12),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1:1划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11±2.12)岁。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23±2.08)岁。对比2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入院宣告,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及生活指导等。

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构建以护士长为首的循证小组;将行介入治疗对CA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问题为护理问题,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护理问题进行研究,以实证、循证护理为基础,制定对应方案,并客观评判此法是否具备一定可操作性。实施阶段:预防颅内再出血: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针对再出血者,行以下治疗:中和肝素、脱水、脑血肿穿刺引流;考量患者病情,提供脑保护剂、止痛剂。脑血管痉挛预防:观察患者头是否疼、有无失语问题,肢体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对其血压进行监测。皮下血肿预防:穿刺时,选取合适的穿刺点、针,取出导管后,以导管大小,用纱布按压穿刺处5-30min,必要时,用沙袋压迫。术后24h,患者不可随意走动。术中针对其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观察造影剂浓度、用量。术后患者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呼吸机辅助呼吸,清醒后,考量患者呼吸情况,转鼻导管吸氧,观察穿刺管、尿管有无堵塞。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为焦虑,≥53分为抑郁,满分为80分。

②并发症发生率:如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发热、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数/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软件。计量、计数数据分别指代为(±s)、%,检验t、χ2;(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2组比对,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SAS、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SAS

SDS

SAS

SDS

对照组

34

50.49±2.33

53.40±2.60

39.23±2.28

41.39±2.51

观察组

34

50.40±2.24

53.35±2.54

34.17±2.14

37.26±2.24

t

-

0.162

0.080

9.436

7.158

p

-

0.872

0.936

<0.001

<0.001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34,血压增高0例,血管痉挛1例,发热0例,皮下血肿0例),对照组23.53%(8/34,血压增高2例,血管痉挛2例,发热2例,皮下血肿2例),组间对比=6.275,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12<0.05)。

3.讨论

CA介入治疗,侵入性操作,需穿刺动脉,对患者动脉血管、血管内皮组织造成一定伤害;加之通过使用抗凝剂,对患者凝血功能不利,术后,患者会出现相关并发症[2]。故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需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SAS、SDS评分比对,2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发热、皮下血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P<0.05),说明对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循证护理干预,以护理阶段发生的问题为主,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获得实证后,探讨、评估已经制定的护理方案,并将有价值、可信度较高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有助于增强护理水平[3]。通过对CA者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干预方案,可及时发现患者治疗后存在的问题,避免并发症形成,改善患者预后,避免患者因术后出现并发症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患者心态更良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后期干预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动脉瘤患者,本次研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SAS、SDS评分、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发热、皮下血肿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有促进意义,可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娟,金慧莉,高灵花.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综合护理情况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8):901-904.

[2] 张泉,徐剑峰,韩华强,等. 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2):2103-2106.

[3] 陈红,吴键,张晋珍,等.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4):16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