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 从预防做起

/ 1

保护听力 从预防做起

郭乃银  王美娟(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4

耳朵,作为我们感知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不仅帮助我们聆听世界的美好,还是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耳朵:

耳朵的解剖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2、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咽鼓管,起到声音传递放大的作用,将声音通过外耳的收集,中耳的放大,传到内耳;

3、内耳有耳蜗、前庭、半规管,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

耳部是人体感受器声音的感受器,生理状态下,外耳收集声音后,经中耳听骨链放大后将声音机械信号传至内耳,经Corti器换能后传至听觉中枢。

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一旦受损则形成不可逆听力损伤!

一、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听力下降?

1、交谈时,听不清楚,要求对方重复。

2、接打电话时,总感到环境太嘈杂,话筒声音小,要求对方提高音量。

3、看电视、听音乐、开会时,别人感觉正常的音量,自己老感觉听起来吃力。

4、本来不是大嗓门。却老是不自觉的加大说话音量。

5、出现耳鸣。

三、生活中影响听力损失的几大元凶

1.噪音

据统计,噪音是仅次于衰老的致聋病因。生活噪音来源交通噪音、集体活动噪音、机械设备噪音、娱乐场所噪音等。

2.用药不当

一些常用药属于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武类、抗疟药)可能导致不可逆听力损失。耳毒性药物以损害高频段听力为主,耳聋或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或发生于停药后。生病时一定不要乱吃药,应谨听医嘱服药。

3、耳朵炎症

4、长时间接打电话

现如今,手机都是人手一部,人机不可分离。但是频繁或长时间的接打电话也会损伤听力甚至引起神经性耳聋。建议打电话要长话短说,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免提通话。

5.不健康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吸烟(或二手烟)会增加听力损伤熬夜的几率;而不健康作息会使身体过度疲劳,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致缺血缺氧,导致耳聋。

四、听力损失按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轻度损失:听力不像正常听力者那么好,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如树林风吹声。

中度听力损失: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开始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助。

重度听力损失:对于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仍感模糊,助听器帮助较大。

极重度听力损失:基本或完全听不见。

噪声性听力损伤严重影响精准信息传送和军事行动能力

五、为了保持耳朵的灵敏度,人人享有健康的听力,我们可以从筛查、预防和保健三方面进行。

噪声控制:是预防噪声性耳聋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要求把噪声控制在90分贝以下。不同音量的声音下会使人有不同的听觉感受。

0-20分贝    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0-40分贝   安静、如轻声絮语

40-60分贝  一般、如普通室内谈话

60-70分贝   吵闹

70-90分贝   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0-100分贝  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00-120分贝  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如果发现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干预:

关爱耳朵,从日常细节做起

1.合理使用耳机:佩戴耳机遵循“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外界环境声音超过60分贝,尽量不使用耳机。

2.避免长时间通话:一次接打电话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尽量使用免提功能。

3.选择合适的掏耳工具:使用柔软的棉签轻轻清理耳廓内的污垢,不要深入耳道,更不要使用硬物掏耳。

4.远离噪音环境: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高分贝的环境中,如需前往,可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听力功能。

图片耳保健操:

    第一步搓耳根

食指与中指来回揉搓耳朵根部,直至耳根发热

第二步捏耳垂

拇指与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伸,让耳朵有牵拉的感觉

第三步提耳尖

拇指与食指捏住耳尖的位置,并做向上提拉的动作

第四步鼓膜按摩法

用手掌压紧外耳三秒钟后,快速放松

第五步拔耳朵

用指腹快速拔耳廓

第六步 鸣天鼓

掌心抱紧耳朵,手指紧按后枕部,食指压中指,食指滑按敲击后脑,耳中像放炮声

每一个动作各做3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可起到缓解耳聋、耳鸣的作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