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秆类植物饲草利用蠕化加工技术与工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茎秆类植物饲草利用蠕化加工技术与工艺分析

刘丽俊  靳伟龙  薛晨  杨翠平  乌日嘎  荆雅茹

固阳县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  内蒙古包头   014200

摘要:对饲草营养价值进行提升和利用,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茎秆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在全球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其高纤维和低消化率,直接用作饲料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近年来一种利用生化手段改良茎秆品质、提高其应用价值的新技术——“蠕化加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茎秆类植物饲草利用蠕化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茎秆类植物饲草;蠕化加工技术与工艺;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粗饲料加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茎秆类植物因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成为难得的优质饲草资源。然而该类植物纤维结构复杂,不容易被消化酶降解,限制了其营养价值的充分发挥。蠕化加工是一种新型粗饲料加工技术,它通过模拟动物胃肠内物理化学环境,改变其物理结构及化学成分,改善其消化性能,改善其营养价值。这一技术的应用为茎秆类饲草的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对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茎秆类植物饲草利用蠕化加工技术与工艺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饲草的消化率

传统的粗饲料加工技术(如机械粉碎)虽可提高粗饲料比表面积,但对难消化组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处理效果有限。蠕化加工是利用生化手段将难消化组分转化为易于消化吸收的物质,提高整体消化率[1]。例如玉米秸秆经过蠕化处理后,其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消化率显著提高,为畜禽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与营养物质。

(二)有利于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

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既可分解粗饲料中难消化组分,又可经微生物代谢生成维生素、氨基酸等有益代谢产物,进一步提升粗饲料营养价值。此外蠕化处理还能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饲料的卫生安全性。

(三)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蠕化加工技术,可实现饲草资源“零废弃”,既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传统的粗饲料加工方法相比,该工艺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2]。同时利用畜禽粪便制备优质饲料,对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茎秆类植物饲草利用蠕化加工技术与工艺的策略

(一)物理预处理

茎秆类植物饲草应用蠕化加工技术,可以先利用机械力量对茎秆类植物饲草进行粉碎、揉捏,破坏其纤维结构,提高其软化程度。物理预处理不仅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营养价值,而且能提高其他物质的易吸收能力。可使饲草更适口,大大提高了动物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3]。比如玉米秸秆是一种典型的茎秆类植物饲草,其组织成分纤维含量高,动物消化率低。为提高其饲料利用价值,采用蠕化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物理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蠕化加工的物理预处理中,需要先对收获的玉米秆进行初步清洗、切成适当长度的段。这一步的目的是除去玉米秆中的杂质,使玉米秆长度变短,便于下一步加工。然后把切好的玉米秆送到蠕化处理机中,本机内装有多组可转动的滚轮,滚轮表面有特别凸起,可模拟动物胃肠道的蠕动。在无水或其它化学添加剂的作用下,玉米秸秆经机械挤压、摩擦等物理作用使其纤维结构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玉米秸秆中的纤维被有效破坏、软化,增大比表面积,有利于动物消化酶与纤维的接触与分解,从而大幅提高玉米秸秆的消化率。经蠕化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可直接用作饲料,也可掺入其它饲料原料中。这种蠕化加工方法既能提高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又能避免化学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微生物接种和发酵

茎秆草饲料的蠕化加工技术和技术,微生物的接种与发酵是其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接种饲料,可有效促进饲料纤维的分解,提高饲料营养价值。通过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优化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环境,可以促进牧草的蠕化进程。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而且可以产生大量的有益菌,从而进一步提高动物的肠道健康水平[4]。比如选择高效产酸菌为接种菌种,如乳酸菌。在预处理阶段将收获的玉米秸秆粉碎成适宜的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接触与发酵;在接种前要保证所用设备及环境处于无菌状态,避免微生物间的竞争,保证所接种的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接种乳酸菌后,将发酵罐密封起来,形成适宜乳酸菌生长及产酸活性的厌氧环境。然后对发酵过程进行精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发酵前期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这个温度是乳酸菌生长、发酵的最佳温度。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此时需要对外界温度进行控制,保证罐内温度在40℃以下,避免高温对乳酸菌活力的抑制。而且玉米秸秆在接种前需调节其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5%-70%左右,以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及产酸。在发酵期间,采用密闭容器,保持湿度恒定。另外发酵初期pH值一般较高,随着乳酸菌产酸能力的增强,pH值逐渐下降。当pH低于4.0时,大多数杂菌生长受到抑制,有利于发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对发酵过程中的酸碱度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调整发酵液的酸碱度,是保证发酵品质的重要环节。

(三)蠕化加工后处理

茎秆类植物饲草经过蠕化处理后,其蠕化制品的后处理就变得非常重要。此阶段主要包括干燥、冷却、筛分、包装等。在干燥过程中除去过多的水份,使产品贮存稳定;冷却可以防止过热,提高安全性;筛选过程保证了产品的均一性,剔除了不合格的颗粒;最后一道包装工序是为了方便运输及长时间贮存。这几道工序是保证蠕化制品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以玉米茎秆为例,在进行蠕化处理之后,进行干燥、冷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干燥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热空气干燥方法。该方法是将经过蠕化处理的玉米秸秆送进干燥机,利用热风循环快速蒸发玉米秸秆中的水分。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65℃到85℃,这样可以保证牧草的营养成分不会因高温而受损。另外在干燥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牧草,使牧草干燥均匀,避免出现局部烧焦或干燥不彻底的现象。接着在干燥之后,冷却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粗饲料在干燥过程中温度很高,如果直接包装储存,由于温度的差异,易产生水珠,从而影响粗饲料的质量。因此对牧草干燥后,必须用冷却机对牧草进行冷却。在降温过程中,一方面利用自然风或冷风机使饲草温度降低到接近室温,另一方面通过降温除去残留的水分,保证饲草的干度。经预冷处理的饲草,其品质稳定,更适合长期贮存。干燥、冷却后的牧草才能进行最后的包装。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选用通风良好、密封性好的包装材料,防止湿气再次渗透到饲草中,从而保证饲草的干度和营养价值。

结束语

茎秆类植物饲草经过蠕化处理后,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其营养价值与利用率,而且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环保需求的不断提高,茎秆类植物饲草的蠕化加工技术必将向高效、环保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深入探究茎秆草的蠕化机制,优化其加工工艺,能实现茎秆类植物饲草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我国生态农业与绿色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宾雪梅,赖吉星,黄金昌,吴翠红.关于新形势的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的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07):84-85.

[2]张文涛.推广饲草机械化加工技术促进草畜产业平衡发展[J].中国农机监理,2023,(02):33-35.

[3]张娟.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畜牧业,2022,(18):65-66.

[4]王自谦.对玉米秸秆机械加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