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试析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

高远  马锋  杨瑞芳

榆林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灾害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成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开展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对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环境保护

引言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水文水资源调查与管理工作,为提高我国的水文数据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平与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洪涝灾害的预警、防灾减灾、水资源保护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尽管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充沛的国家,但人均占有量低,面临着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问题。因此,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和防洪方案,有效提升防洪能力和环境质量。

1.水文水资源管理现状

1.1.水资源污染与保护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污染和保护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水资源污染和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在治理方面还存在着体制、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漏洞,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以黄河流域为例,国家大力推进黄河保护,沿线各省签署了保护协定,并在流域内实施了相应的监测断面,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水环境质量的不足,但仍存在一些小流域水环境问题,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在进行水资源管理时,民众的环保观念仍需加强。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定纳污红线。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的管理不严,部分人群的环保意识薄弱,造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些区域的总体行动迟缓,影响了总体的治理成效。

1.2.水资源利用技术发展问题

近些年,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水资源使用和预警机制建立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方案,有效提升了防洪减灾的能力,但从技术发展的实际来看还稍显不足。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技术发展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可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如大数据的处理方案对历史水文水资源流量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对水文水资源未来预测等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但是在应用新技术时,还需与区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结合起来,建立卫星数据、区域数据采集和历史数据等综合性的内容,对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处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抗洪减灾,必须进行技术集成。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同时,对水文监测设备的改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国家在相应的水域开展了大量的水文监测工作,增加了水文监测设施的投资,但是一些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都还不够完善,相应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数据收集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亟待提高,信息共享的能力也急需加强。

2.水文水资源防洪现状

2.1.城市防洪能力弱

2.1.1.城市防洪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防洪水平普遍不高,防洪与排涝设施建设年限较长,导致排水管网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发挥排水功能。比如,近几年国家对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和洪水后的污染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在的雨污分流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的城市,中小城市的雨污分流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并推动其规模化发展。

2.1.2.防洪要求重视不够

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忽视防洪要求的问题,如部分城市的低洼区域一直作为防洪、泄洪区域,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低洼区域得到了开发,在短时间内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每年汛期出现短时强降水后,低洼城区的积水非常严重,无法有效排涝,导致居民生活不便。

2.2.居民防洪意识弱

居民防洪意识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居民防洪意识弱一般与地域有关,如提到洪水,绝大部分居民认为只有南方才易发生,但近些年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北方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明显提升,但北方居民防洪意识弱导致洪涝灾害、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幅上升,因此进一步增强居民防洪意识非常有必要。此外,居民防洪意识弱也与宣传教育有关,如居民防洪意识主要通过电视渠道获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居民开展专项防洪教育工作。在防洪方面干预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居民防洪意识弱的问题。

3.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保护措施

3.1.坚持生命至上,提升居民防洪意识

3.1.1.培养居民防洪意识

水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做好地区居民防洪意识培养工作。在洪水期间,要引导居民尽量减少外出,不在河边停留,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另外,在宣传和引导工作中,儿童安全教育是第一位的,所以水资源部门应联合各级学校,对学生进行主动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并且要远离水域。

3.1.2.加强防洪抗灾宣传教育

加强防洪抗灾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导居民遇到洪水后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如何避免错误行为以及指导居民自救。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将防洪抗灾作为日常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可深入社区向居民定期普及抗洪知识,为居民播放抗洪自救视频,让居民知道洪水来临时要尽量攀爬到高处,如高地、房顶或树上。即便已经身处洪水中,也要时刻保持冷静,抓住能充分利用、便于自己漂浮起来的木盆、木板、大型塑料桶等物品。

3.2.坚持预防为主,完善水文预警机制

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智能监测系统与卫星定位系统,对所在区域的水文水资源情况进行汇总,同时对上游来水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覆盖所在区域的水域情况,了解水文资料,从而建立水文预警机制。在抗洪减灾方面,要积极加强预警工作,应有专人对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采集工作,通过大数据和先进系统形成预警体系,并将预警系统与一线单位紧密联系,做到及时响应。

3.3.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修复

国家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强化涵养水源等工作,将一系列的政策落细落实,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很好地恢复,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资源部门积极地进行水污染问题的治理,解决本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并主动地与各个部门联系,跟踪水污染状况,使水污染对水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另外,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将水污染防治与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在该地区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文水资源防洪和环境保护过程中,通过社会公众的参与,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在实际中,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环境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做好防洪预警、防洪后的水资源污染处理工作,增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彩兄.关于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1):26-27.

[2]周强成.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分析[J].河南科技,2020,39(35):153-155.

[3]汤林林.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1):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