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口袋公园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基于口袋公园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陈剑蕾

宁波外代新扬船务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国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依托。因此明确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定位和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类别中的口袋公园的发展为例,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营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口袋公园建设路径

1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2021年《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相对于图书馆、文化馆、 博物馆、 艺术馆等传统公共文化空间而言的,包括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睦邻中心、公共集市、公园等在内的,室内外均可建设使用的、功能和服务更多样的公共场所。

2 口袋公园的概念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来源于1963年5月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建议,它的原型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规模较小、形状多样、面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因此“口袋公园”在城市里迅速“开花”。

3 口袋公园对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资源”相对于“人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城市中,土地是稀缺资源,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大型公园附近的房地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房价的价格高地,只有少部分高收入人群才能负担得起,那么其他社区的居民如果想到这些大型公园休闲、锻炼,就显得不那么便利,甚至需要利用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在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群体、学龄前儿童,他们赋闲在家,对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非常频繁,如果小区周边步行可达的范围内没有合适的场所,那么他们的这一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

口袋公园离散性分布在居民区周围,面积小但数量多,空间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很好地解决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于公园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可以说是“以小博大”,以“小公园”满足“大需求”。

大型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数量有限,接待量相对于城市人口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基数所需的配置。而口袋公园就像 “机器猫的百宝袋”,不仅承载着社交、娱乐、运动、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而且随处可见,让人们实现“推门可享”,社区居民游园距离由原来的1500米左右缩短至500米及以内。

3.1口袋公园大幅节约经费资源

据宁波市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一则公园改建工程批复书显示,一大型公园的一次附属用房改建工程,总投资就花费1000万,这样大大小小的改造工程经常发生,经费之高可见一般。

口袋公园重视“微改造”“微更新”,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要点,突出人文性和公共性,比之大型公园更具“性价比”。据从事园林绿化行业的专业人士说法,常见的400平方米左右的“口袋公园”,如果只是简单地种植绿植,造价大概在200万-300万元;在常规的公园景观植物基础上,如果加上休闲座椅、步道建设、景观雕像、健身器材等设施,每个建设费用预计大概在500万-1000万元。如果充分利用轨道交通项目的绿化移植树木及设施,还能极大地节约项目建设资金。

3.2口袋公园使市容市貌焕新

口袋公园的亮点在于通过就地取材、见缝插针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场地、高架桥下空间、滨水绿道甚至屋顶,盘活城市闲置空间,同时也使原先破旧、杂乱的环境得到了美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又有效填补了老旧小区公园功能的缺失,成为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传统文化、开展文体活动的好去处。近年来,city walk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 city walk城市漫步),是继多、快、省的特种兵式旅游后,又一类兴起的城市旅游热潮。一些由闲置工厂、旧建筑改造的各具特色的市集、时尚中古店、精致咖啡馆等各种主题的文化空间,也顺势成为了年轻人热衷于光顾的“打卡地”,大大刺激和推动了当地消费。

3.3口袋公园成为社区文化聚落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相比,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更低,居民常常是“连对门邻居都不认识”,特别是有全职工作的人,居家时间短,产生交集的机会少。口袋公园作为人们休闲散步、放松心情的场所,让居民在开放的空间上聚集,产生交互的可能性,例如,社区或街道会利用公园举办节日活动、法制宣传、小型集市等活动,人们有了时空交集,社交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相投的人就会走到一起,跳广场舞的、写书法的、演奏乐器的、运动锻炼的等等,社区就会变得生动而丰富起来。

4 口袋公园的治理

“口袋公园”运维周期很长、长远效应很大,既需要专业化投资,也需要和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城市的服务品质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社会参与管理新模式。

4.1 社区居民志愿者

通过聘任“轮值园长”、“市民园长”的方式,择优选择所在街道或社区志愿服务人员,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具有管理经验的退休赋闲、身体健康的老人等,参与公园管理。并设置聘任期限和考核方式,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

4.2 校社合作

参与社会实践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潜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社会实践使学生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与各级各部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潜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善和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与公园管理正好为学生接触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把他们吸纳到公园管理的队伍中,学生们丰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维能够为公园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

4.3 引入商业运营团队

有一些特色公园,比如体育主题的空间,绝非提供一个场地这么简单,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专业性,就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专业设备投入和维护、专业人才管理。那么由社会第三方出资建造和进行日常运维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探索以规模化专业化运营,配合公益化社团化管理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新模式。

5 基于袖珍公园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路径

5.1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应与周边规划方向一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层次也日益上升,城市规划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包括口袋公园在内的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通过打造活力街区和保护历史文脉等市政措施,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入具体方案中,使时代性和历史性紧密相连,成为链接城市、历史和群众的承载。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以微更新为主。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置换的方式,将边角地、高架桥下空间、废弃厂房、效能低下的设施等空间重塑更新,保留历史痕迹、历史故事,打造具有当地文化风貌和现代内涵,集社交、文化活动、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能形成社会参与互动的新公共文化空间。

5.2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应提升设计水准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肩负着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美育的引领作用,空间设计应该前卫、有特色,打造民众身边有用的美。以大众审美偏好为指导的同时,引导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树立民众的审美自信、文化自信。譬如,当前国潮之风盛行,“马面裙”、“非遗”、“古法制作”等在年轻群体里掀起一阵潮流,新公共文化空间应借此东风,顺势而为,打造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公共文化空间,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对于场地内的景观要素,也要体现文化属性和交互性,通过造型、色彩、材质的精细化设计、构思和考量,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民众的吸引力,同时利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反向辐射更多使用者,起到加强文化交互的重要作用。

5.3 新公共文化空间应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倡导多样化服务,可以引进餐饮、商业服务,但不能为了吸引客流量而背离初衷。其次,要在如何将文化用新形态表现出来上花大功夫,一些传统的曲艺、民俗、书法等,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但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很多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让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更好地被传承是一项重要课题。

可通过校企社合作的方式,借助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等艺术高校,职业技能学校,社会组织的师资力量,增强优质文化服务的资源供给,办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全民艺术普及引领示范活动。

5.4 新公共文化空间需探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包括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交通文化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等各类空间,数量多、空间分散、使用率高,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高活跃度的发展成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必解之题。

在浙江宁波,有一家名为“堇书房”的书店一经推出便在宁波走红,堇书房是由“堇”系列的十多家书房组成的一个城市书房品牌,具有文化气质独特、书香氛围浓郁、服务功能完善的特点,采取“政府+图书馆+社会组织+社区+商业”的联合运营模式,由区图书馆、新华书店、区政府宣传部共建,整合图书馆与书店的服务,提供书藉的阅、借、购;“书循环”的捐、赠、换;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学习交流等服务,成为集书店经营、文化消费、空间赋能、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文化新空间。

由此可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应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一方面弥补政府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局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服务,提高文化供给的品质,另外,也能让民众有参与感、主人翁意识,让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长久发展。

基于口袋公园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要契合城市发展规划,保证格调和谐一致,也要强调文化属性,要建得美、办得好。作为国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如今我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还需进一步推动布局优化;也要转变观念,成体系的建设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品质和提供多样化服务业态;还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慧.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05):233-235.

[2]明庆忠,李辉.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泛珠旅游一体化发展[J]//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2021(06):325-327.

[3]陈福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价值和策略[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1(07):12-14.

[4]高元,李占元.促进文化空间建设发展的公共政策——加拿大文化空间基金(CCSF)的运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21(08):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