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姜山 陈国福 艾德华 黄雨峰王帅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136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大体积前列腺增生(LV-BPH)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泌尿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00例LV—BPH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高,残留尿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LV—BPH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泌尿功能,且术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术后并发症;泌尿功能

前言:大体积前列腺增生(LV-BPH)是常见的BPH类型,可导致患者泌尿系统功能异常,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膀胱结石等并发症[1],故而需及时诊治。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方案治疗LV-BPH,前列腺电切术是常用BPH治疗术式,但治疗LV-BPH时,该术式的操作难度会提升,患者普遍用时长、失血量多、并发症常见[2]。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可有效弥补前列腺电切术治疗LV-BPH的不足,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本文即选择100例LV—BPH患者进行研究,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泌尿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00例LV—BPH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均分两组。

对照组中,患者年龄60~85岁,均值(70.12±4.02)岁;病程1~5年,均值(2.24±0.68)年。

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均值(70.15±3.99)岁,最大85岁,最低60岁;病程均值(2.28±0.65)年,最长6年,最短10个月。

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均确诊LV—BPH[3]。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体:本院使用的前列腺电切镜由WOLF公司提供,电凝功率80W,电切功率160W。常规麻醉,经患者尿道置入电切镜,先行观察患者膀胱区域、双侧输尿管情况,确定增生腺体大小、位置等信息后,开启仪器电切模式。沿患者膀胱颈的5点、7点方向切割,依次切除中叶、两侧叶。将切割点标记于患者精阜上缘。1点、5点方向顺时针切割左右叶,最后负压吸出切割的组织,并修正创面,止血处理,留置导尿管。

1.2.2观察组

本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具体:常规麻醉后,经患者尿道置入电切镜,先行以镜头观察其膀胱区域、双侧输尿管情况,确定增生腺体、双侧输尿管为分开状态后,退出电切镜,并记录病变情况。插入等离子电切镜,合理选择切口,于患者膀胱颈5点、7点方向切开至精阜,先行切开精阜近端的黏膜,前列腺中叶钝性分离,并以电切镜前端鞘钝性剥离双侧叶的前列腺(沿着外科包膜进行剥离),同时凝固止血。环状分离大部增生腺体后,从12点方向切除双侧叶增生组织,切除至前列腺中叶,并修整尖部的腺体。最后以组织粉碎器粉碎剥离的前列腺体,取出后送检。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有泌尿系统感染、短暂性尿失禁、出血三类。

1.3.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泌尿相关指标数据

于患者术前、术后9d时评估,含最大尿流率、残留尿量、症状评分三项指标。症状评分采用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评估,总分3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泌尿系统感染

短暂性尿失禁

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n=50)

4(8.00)

2(4.00)

2(4.00)

8(16.00)

观察组(n=50)

1(2.00)

1(2.00)

0(0.00)

2(4.00)

X2

-

-

-

4.0000

P

-

-

-

0.0455

2.3两组治疗前后泌尿相关指标数据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高,残留尿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治疗前后泌尿相关指标数据比较(x±s)

组别

最大尿流率(mL/s)

残留尿量(mL)

症状评分(分)

对照组(n=50)

8.65±1.98

22.35±4.16

108.56±20.58

30.25±4.26

20.12±4.26

10.12±3.26

观察组(n=50)

8.68±1.96

27.88±4.66

108.60±20.55

25.87±4.12

20.15±4.22

5.85±2.02

T

0.0761

6.2598

0.0097

5.2260

0.0354

7.8729

P

0.9395

0.0000

0.9923

0.0000

0.9719

0.0000

3.讨论

BPH是男性特有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高达60%[4],且近年来受老龄化、肥胖等因素影响,该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发病人群年龄也有下移趋势。

目前,临床首选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但对于LV—BPH,电切术的操作难度更高,患者术中出血不易控制,且前列腺外科包膜较薄,切除操作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增加手术风险;此外,LV—BPH患者增生腺体组织、包膜层面多难以准确鉴别,常规切除术多无法彻底清除腺体组织,很容易导致腺体残留[5]。因此,寻求更高效、安全的LV—BPH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本文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治疗后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高,残留尿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在LV—BPH患者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效果优于常规电切术。分析原因:等离子组织穿透度很浅,在BPH治疗中,切面规则,切口窄且深,有效清除病变腺体组织的同时,也不会灼伤软组织,对包膜、血管的损伤可能性较小,且等离子还具有凝固出血的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手术效率高。

综上所述,LV—BPH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其泌尿功能,且术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杰.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1005-1007.

[2]柴磊,王博,宫小勇.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对HSP27、VEGF、bFGF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2):81-84.

[3]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编写组,王忠,商学军,邓春华.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4):356-365.

[4]郭勇,伍之岳.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安全性[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23):68-70.

[5]王鸿,齐振阳,刘正道.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3):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