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

李慧妹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广西 平果,531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快速成长,对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上也开始进行深入调整和市场导向的研究。随之而来,工商管理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了若干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行业界限日渐模糊的时代背景下,培养能够适应未来职场挑战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然而,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满足行业需求又能引领教育创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

1.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实践中,理论教学占据了显著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侧重于将学科理论知识单一地传授给学生,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通过讲授理论模型与原则,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管理领域的基本框架和分析工具。此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学生对管理学科的基础认识,但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的桥梁。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单纯依靠理论知识已难以应对职场的多元挑战。学生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往往在毕业后面临较大的职场适应问题。市场对于具备实战经验和能够迅速解决问题能力的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趋势迫切要求教育模式进行调整,强化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教学虽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知识视野,但在缺乏足够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当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未能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发展,导致毕业生的技能配置与职场要求出现明显差异。教育机构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往往过于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市场对于实践能力的高度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他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视其实际操作能力。然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滞后性使得课程内容往往无法及时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进步,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技能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需求。此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基于理论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评估,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输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3.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理论知识的积累,而非实际商业环境中的经验获得。由于这一偏差,即便教师在理论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面对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商业问题解决中时,却常常显得不够熟练。此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教师试图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时遇到的困难。此外,教育者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规划时,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具体需求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不足。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1.加强基础性实践教学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时,强化基础性实践教学成为一项关键策略,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实践能力基础,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复杂的管理挑战。实施这一策略首先要求高职院校重新审视和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紧密贴合行业需求,覆盖从基本商业操作到复杂管理决策的全方位技能培养。接下来,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管理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此外,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商业项目中,体验实际工作流程,面对真实的商业挑战,不仅能够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同时,高职院校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

2.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显得尤为关键。这要求高职院校深入理解行业需求,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涵盖广泛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其管理能力。计划制定过程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确保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需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行业趋势,明确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根据这些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学计划还应细化到课程结构设计,确保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机制也需科学建立,既要考量学生的实践成果,也要重视过程中的能力表现,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效。此外,持续优化教学计划,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保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至关重要。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过程要求高职院校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首要任务是通过系统地培训和继续教育,让教师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实践教学方法。培训内容应确保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高职院校还需要为教师创造与行业专家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合作,教师不仅能够更新自己的行业知识,还能够了解当前企业最新的管理挑战,从而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需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直接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参与这类项目不仅能让教师在实践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够积累宝贵的实践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至关重要。

结束语: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要求高职院校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更要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威,马文博,王高峰.产教融合视角下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J].科技风,2023,(23):28-30.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323010.

[2]刘威,丁宇宁,王琳.产教融合视角下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科技风,2023,(22):70-72.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322024.

[3]马卫东,项华录,陈俊羽.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以宿迁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1):119-122.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31.028.

[4]马勇,刘荣增,张道庆.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8):137-138.DOI:10.16871/j.cnki.kjwhb.2021.0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