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我院 2019 年前三季度临床科室 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 ,探讨我院 多重耐药 主要 分布 及抗生素 耐药 原因,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 发生。 方法 统计 2019 年前三各季度临床科室送检标本, 分析科室前三季度检出数和排名前五位检出,统计 2019 年 1-11 月份我院多重耐药监测结果, 比较每季度检出的耐药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占比( % ),公布全院前五位耐药抗菌药物敏感率,提高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从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 2019 年前三季度 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进行分析;完善我院多重耐药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和 多重耐药管理合作机制 。 结果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呈递增趋势,其中 ICU 在前三季度中检出数量最多,也是多重耐药主要分布科室。送检主要标本类型为痰、尿、血,监测得出前五位耐药: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中耐药菌株随阳性检出率递增而递增,耐碳青霉烯类占比( % )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结论 临床应提高送检标本率,明确病原性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桦芝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桦芝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四联球菌的抑活性。结果 桦芝多糖抑能力对四种受试均具有抑制作用,当多糖样品溶液浓度为 1.25 mg/mL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的抑最低浓度为 2.5 mg/mL;当浓度达到 5.0 mg/mL时对四联球菌可起到抑制作用,且随多糖溶液浓度增大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桦芝多糖具有一定的抑活性,且抑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 标签: 桦菌芝 多糖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布鲁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从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经血培养确诊 17例布鲁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中 12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 2例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及右侧髋关节滑膜炎, 5例误诊为椎间盘感染, 1例误诊为睾丸炎, 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1例误诊为腰椎结核,经血培养确诊布鲁病 ;加强对全员医师的培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或疗效不佳时,应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即使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也不应该放弃布鲁病的可能,高度怀疑布鲁病时应及时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结论 布鲁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容易误诊。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发热,有无牛羊猪接触史,并完善影像学检查、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和血培养检查,避免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布鲁菌病 误诊 椎间盘移位 发热 腰腿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 本文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期间医用护目镜雾技巧 。 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 201 9 年 1 月到 20 20 年 3 月,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护目镜的 40 名医护人员,并根据雾方式的差异将医护人员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医护人员 数量均 为 20 例。对照组使用雾喷剂进行雾处理 ,而研究组则使用洗洁精涂抹进行雾处理,最后采集并记录所有 医护人员的 雾效果 以及起雾时间情况等 方面的 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研究组 医护人员 在雾效果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雾效果为: 95.00% ( 19 例),对照组雾效果为: 25.00% ( 5 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此外, 在医护人员 起雾时间情况数据方面,研究组 医护人员 也优于对照组。在连续工作 6 小时后,研究组医护人员护目镜起雾数量为 2 例( 10.00% ),对照组医护人员护目镜起雾数量为 16 例(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 结论 : 在对护目镜进行雾处理时,通过洗洁精涂抹进行雾能够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保证在使用期间防止护目镜起雾,且操作简单,洗洁精购买十分方便,应当在实际的医护工作中积极应用和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医用护目镜 防雾技巧
  • 简介:摘要:肠道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器官”,与衰老及老年痴呆就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已有研究证实皂苷具有抗衰老和痴呆的功效,然而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在肠道内难以吸收,血药浓度低,需经过肠道群尤其是益生菌代谢转化为具有药效的物质。因此,皂苷通过调节肠道群而防治抗阿尔兹海默症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将就肠道群、皂苷与阿尔兹海默症的关系进行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益生菌,皂苷,代谢,阿尔兹海默症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消化道群多样性对于维持家畜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畜消化道中定植群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所有动物的消化道是厌氧环境,所以在体外的好氧环境中,有些菌种不易培养,而这些菌种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消化道优势群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借助一些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方法主要是测序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测序法包括指纹图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这些方法均基于分子生物学水平,可避免菌体培养步骤,直接分析消化道群的组成和功能。综述了上述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它们在动物消化道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选择和联合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家畜消化道菌群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群以及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 北京 100000 摘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期间,综合医院口腔科门诊作为暴露级别较高科室,亟需做好预防应急管理措施。重点做好患者和医护的双向防护,本文从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口腔门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及日后应对类似疫情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诊疗 预防感染 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