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对2例标本采用经典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采用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2例患者标本血清学结果显示:患者红细胞与抗-A,抗-A1和抗-B均不凝集,血清与A1细胞弱凝集,与B细胞呈现强凝集。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这2例标本的基因型是ABO*O01.01和罕见型A等位基因的杂合子,罕见型A等位基因与ABO*A1.01序列相比在第7外显子第467位C>T变异,导致第156位脯氨酸(Pro)转变为亮氨酸(Leu),963位与964位之间插入了一个核苷酸C。结论结合血清学和基因测序结果,此2例标本为A亚型,引起该罕见型A等位基因的特异性突变为:c.467C>T和c.963_964insC。

  • 标签: A亚型 血型血清学 基因测序 移码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1例ABO血型A亚型并探讨其分子基础。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表型。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被检者正定型抗-A弱凝集,反定型A型。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被检者存在1个Aw等位基因和1个O等位基因,其中Aw等位基因存在nt543变异(543 G > C)。结论此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样本为一种罕见A亚型,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见报道。

  • 标签: ABO亚型 血型血清学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变异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并根据健康儿童GAA基因变异携带率推断理论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的18岁前起病的57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GAA基因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底物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干血斑中GAA活性,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GAA基因变异分析。以2 395名健康儿童全外显子测序中GAA基因检测计算GAA基因变异携带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57例患儿中男26例,女31例。婴儿型患者28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肌无力及心肌肥厚,发病年龄(2.5±1.4)月龄,确诊年龄(5.0±3.0)月龄,其中26例于1岁内死亡。晚发型患者23例,表现为肌无力、呼吸困难等,发病年龄(12.0±5.0)岁,确诊年龄(17.0±7.5)岁,7例诊断时已出现呼吸衰竭。非典型婴儿型6例,1岁左右发病,表现为肌无力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年龄为2.5~7.0岁。GAA基因分析显示,57例患者共检出47种变异,其中3种错义变异c.797C>T、c.1109G>A及c.1757C>T为可能致病新变异。c.1935C>A(25/114,21.9%)和c.2238G>C(15/114,13.2%)为较常见变异,57.1%(16/28)婴儿型患者检出c.1935C>A的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65.2%(15/23)晚发型患者携带c.2238G>C。c.796C>T及c.1082C>T多见于非典型婴儿型。在28例婴儿型患者中,26例(92.9%)至少携带1个错义变异。健康儿童GAA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为24/2 395,推测该病的理论发病率为1/40 000。患者组GAA变异谱与健康儿童携带的GAA变异谱基本一致,假性缺陷变异c.1726G>A 和c.2065G>A 纯合子检出率在患者组分别为26.3%(15/57)和35.1%(20/57),在健康儿童组分别为1.7%(40/2 395)和3.9%(94/2 3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51.2、121.9,均P<0.01)。结论糖原贮积病Ⅱ型临床表现呈连续的临床谱特征,少数患者为非典型婴儿型。常见的2种变异c.1935C>A和c.2238G>C分别与婴儿型及晚发型有关,c.796C>T及c.1082C>T多见于非典型婴儿型。绝大多数婴儿型患儿因携带1个错义变异推测为交叉反应性免疫物质阳性。糖原贮积病Ⅱ型理论发病率约1/40 000。

  • 标签: 糖原贮积病Ⅱ型 表型 GAA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VT1)通过靶基因调控乳腺癌细胞分化、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 LncRNA PVT1、微小RNA(miR)-1207-5p表达水平;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PVT1慢性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至人乳腺癌细胞,检测转染后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转染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miR-1207-5p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TAT6)和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271 ± 0.305比0.023 ± 0.006和1.679 ± 0.347比0.031 ± 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2.357 ± 0.271比1.000 ± 0.000和0.103 ± 0.021、3.265 ± 0.375比1.000 ± 0.000和0.265 ± 0.024),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48、72、96和168 h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24 h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 mRNA均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476 ± 0.102比1.000 ± 0.000和0.429 ± 0.097比1.132 ± 0.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蛋白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396 ± 0.104比1.062 ± 0.002和0.434 ± 0.067比1.141 ± 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PVT1可能为miR-1207-5p调控的宿主基因,协同通过调控靶基因STAT6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及转移,抑制该基因转录可能为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VT1)通过靶基因调控乳腺癌细胞分化、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 LncRNA PVT1、微小RNA(miR)-1207-5p表达水平;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PVT1慢性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至人乳腺癌细胞,检测转染后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转染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miR-1207-5p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TAT6)和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271 ± 0.305比0.023 ± 0.006和1.679 ± 0.347比0.031 ± 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2.357 ± 0.271比1.000 ± 0.000和0.103 ± 0.021、3.265 ± 0.375比1.000 ± 0.000和0.265 ± 0.024),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48、72、96和168 h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24 h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 mRNA均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476 ± 0.102比1.000 ± 0.000和0.429 ± 0.097比1.132 ± 0.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蛋白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396 ± 0.104比1.062 ± 0.002和0.434 ± 0.067比1.141 ± 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PVT1可能为miR-1207-5p调控的宿主基因,协同通过调控靶基因STAT6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及转移,抑制该基因转录可能为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表型及ATP7B基因变异类型特征,探讨其对WD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16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ATP7B基因变异特征等资料。根据诊断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316例WD患儿中男199例、女117例,确诊年龄为5.4(4.0,7.6)岁。无症状组261例(82.6%),年龄4.9(3.9,6.4)岁;有症状组55例(17.4%),年龄9.6(7.3,12.0)岁,主要症状为肝肾功能、神经和皮肤损伤。所有WD患儿中,95.9%(303/316)确诊时肝功能异常;98.1%(310/316)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 mg/L;97.7%(302/309)24 h尿铜含量超过40 μg;仅7.4%(23/310)角膜K-F环阳性和8.2%(23/281)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豆状核异常信号,且均有肝肾功能或神经损伤等症状。无症状组WD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有症状组,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均低于有症状组[(208±137)比(72±78)U/L,(55±47)比(69±48)mg/L,103(72,153)比492(230,1432)μg,t=9.98、-1.98、Z=-4.89,均P<0.001]。314例患儿完成ATP7B基因检测,共检测到107种变异类型,其中10种新发变异,检测到3例患儿携带第10~11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无症状组患儿携带错义变异的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组[81.5%(422/518)比69.1%(76/110),χ²=8.47,P<0.05]。携带c.2333G>T纯合变异的WD患儿(106例)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不携带者(208例)[(23±5)比(61±48)mg/L,t=-2.34,P<0.001]。结论ALT升高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而血清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需结合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等多种检测技术明确WD的基因诊断。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基因型 表型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95% CI为0.364~0.992, 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标签: 肝肿瘤 ARID1A基因 潜在类别模型 低频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95% CI为0.364~0.992, 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标签: 肝肿瘤 ARID1A基因 潜在类别模型 低频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在广州市城区开展横断面调查,对4 15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运动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并进行遗传变异检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MP2基因遗传变异(rs243865和rs7201)、遗传风险评分(GRS)等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化值的关联。通过逐步法分析标化体重指数(BMI)对于GRS等级与标化血压的中介效应,并采用回归模型的相乘项评价运动与GRS等级对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4 155名中小学生,男性2 132名(51.3%)。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分别为1 401名(33.7%)、1 422名(34.2%)和1 332名(32.1%),年龄分别为(8.2±0.3)、(13.1±0.4)和(16.2±0.5)岁。调整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后,与rs243865 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CT基因型携带者舒张压高0.461个标准差(显性模型β=0.461,95%CI 0.199~0.723)。与rs7201 C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AA/AC基因型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0.147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47,95%CI 0.014~0.279)和0.171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71,95%CI 0.039~0.304)。每增加1个GRS等级,收缩压升高0.151个标准差(β=0.151,95%CI 0.029~0.272),舒张压升高0.242个标准差(β=0.242,95%CI 0.120~0.363)。BMI的中介效应分别占GRS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总效应的28.3%和12.6%。控制BMI后,GRS对舒张压的直接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高强度运动不足(<0.5 h/d)与GRS对收缩压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项β=0.518,95%CI 0.088~0.949,P=0.018)。结论MMP2基因rs243865和rs7201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存在关联,肥胖在其中可能具有中介作用,运动不足和MMP2基因遗传变异对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 标签: 血压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儿童 青少年 遗传变异
  • 作者: 刘丽 邵文威 李成文 冯四洲 裴晓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300072,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北卡罗莱纳州,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天然状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治疗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探索并建立定向基因修饰MSC-exosome的方法并验证修饰后MSC-exosome的功能。方法构建小鼠急性GVHD模型,观察比较不同剂量MSC-exosome组和MSC组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进而通过体外T细胞活化实验和体内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实验检测比较组间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获得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进而感染人MSC,分离获得其外泌体。检测比较天然状态和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外和体内对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结果①MSC-exosome(300 μg×3次)和小鼠MSC(1×106×3次)均能够有效改善急性GVHD小鼠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②相比IL-2对照组,10、25、50 μg人MSC-exosome和1×106人MSC体外共孵育处理均能够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86.0%(IL-2)、40.0%、39.6%、42.8%和41.0%;相比PBS对照组,50、100、200 μg小鼠MSC-exosome和1×106小鼠MSC在体内均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42.6%、33.1%、14.2%、10.6%和14.6%。③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定向修饰人MSC-exosome的表达率分别超过40%和60%。④相比天然状态,PD-L1和PD-L1-ITGB1定向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内对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具有更好的增殖抑制效果;在体外亦能明显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结论MSC-exosome具有与MSC相似的免疫调节作用。经过PD-L1和PD-L1-ITGB1修饰后的MSC-exosome能够有效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腺相关病毒 基因修饰
  • 作者: 刘丽 邵文威 李成文 冯四洲 裴晓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300072,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北卡罗莱纳州,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天然状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治疗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探索并建立定向基因修饰MSC-exosome的方法并验证修饰后MSC-exosome的功能。方法构建小鼠急性GVHD模型,观察比较不同剂量MSC-exosome组和MSC组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进而通过体外T细胞活化实验和体内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实验检测比较组间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获得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进而感染人MSC,分离获得其外泌体。检测比较天然状态和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外和体内对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结果①MSC-exosome(300 μg×3次)和小鼠MSC(1×106×3次)均能够有效改善急性GVHD小鼠的生理指标评分、生存和体重减低程度。②相比IL-2对照组,10、25、50 μg人MSC-exosome和1×106人MSC体外共孵育处理均能够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86.0%(IL-2)、40.0%、39.6%、42.8%和41.0%;相比PBS对照组,50、100、200 μg小鼠MSC-exosome和1×106小鼠MSC在体内均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的增殖,增殖比例分别为42.6%、33.1%、14.2%、10.6%和14.6%。③携带PD-L1和PD-L1-ITGB1的AAV2YF3突变体定向修饰人MSC-exosome的表达率分别超过40%和60%。④相比天然状态,PD-L1和PD-L1-ITGB1定向修饰后MSC-exosome在体内对抗原特异性活化的OT-1细胞具有更好的增殖抑制效果;在体外亦能明显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结论MSC-exosome具有与MSC相似的免疫调节作用。经过PD-L1和PD-L1-ITGB1修饰后的MSC-exosome能够有效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提高Treg的比例。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腺相关病毒 基因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新生儿筛查性能、优化筛查指标,并探讨广州地区PCD发病率及SLC22A5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采用串联质谱法对辖区内2015至2019年出生的200 180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游离肉碱(C0)<10 μmol/L伴多种酰基肉碱降低为PCD筛查阳性,召回新生儿及其母亲复查,复查仍阳性者进行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同时以丙酰基肉碱与棕榈酰基肉碱之和(C3+C16)作为多种酰基肉碱的辅助量化指标,并评估其效果。PCD新生儿及PCD母亲所生新生儿血酰基肉碱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广州地区2 395名健康儿童外显子测序中SLC22A5基因结果计算人群致病变异携带率,推算PCD发病率。结果在200 180名新生儿中筛查阳性239例,阳性率0.12%,确诊PCD 37例,其中PCD新生儿15例,PCD母亲22例,新生儿PCD发病率为1/13 345,分娩母亲人群PCD发病率约为1/9 099,阳性预测值15.5%。初筛C0<10 μmol/L共810例,增加量化指标(C3+C16),以C0<8.5 μmol/L或C0 8.5~9.9 μmol/L伴(C3+C16)<2 μmol/L为阳性切值,则筛查阳性224例,确诊37例,不增加假阴性。PCD新生儿与PCD母亲所生新生儿两组间初筛C0及(C3+C1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2.4)比(5.0±1.8)μmol/L,(1.4±0.4)比(1.2±0.5)μmol/L,t=3.826、0.326,P=0.058、0.572]。7例PCD母亲有不同程度的晨起头晕、疲劳,其中1例在妊娠期出现心肌病。SLC22A5基因分析显示,PCD新生儿常见3种变异为p.S467C、p.F17L、p.R254X;PCD母亲及健康儿童常见3种变异均为p.S467C、p.F17L及p.R399W,罕见重型变异p.R254X。健康儿童SLC22A5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为1/65,推算人群PCD发病率为1/16 500。结论PCD新生儿筛查可同时检出新生儿患者及母亲患者,增加多种酰基肉碱量化指标(C3+C16)<2 μmol/L可改善新生儿PCD筛查性能。重型变异p.R254X在PCD新生儿中常见,而在PCD母亲和健康儿童中罕见,提示低估了广州地区PCD患病率,可能漏检部分PCD新生儿。

  • 标签: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SLC22A5基因 变异
  • 作者: 刘丽 王纪文 王翠锦 王英燕 贺影忠 周昀箐 杨波 陶悦 钟玉敏 苟雪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转化医学感染研究所,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上海 200127,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脑血肿为突出表现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以脑血肿为突出表现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临床治疗及预后,并检索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伴有低热、头痛、抽搐和呕吐,于当地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后考虑患儿颅内占位,瘤内出血可能。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后行头颅CT检测显示颅内多发出血灶,伴血液系统疾病并发症可能,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未发现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生化正常,常规白细胞8×106/L,脑脊液涂片、培养、二代测序均为阴性,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查亦均为阴性,脑组织活检提示炎症可能。行脑组织mNGS提示单纯疱疹病毒1型双份标本阳性,明确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周后,患儿病情好转,随访5个月,患儿四肢瘫痪,仅有眨眼及吞咽等活动。结论临床上不能排除脑炎的脑血肿等颅内出血,要考虑到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可能性;mNGS有助于明确中枢神经系统病原体的诊断。

  • 标签: 颅内出血 脑血肿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脑组织宏基因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表柔比星为基础方案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OCA2基因rs477813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2例接受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多西他赛(EC-T方案)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检测化疗前外周静脉血OCA2基因rs4778137单核苷酸多态性。随访截至2017年4月,分析患者复发情况及无病生存(DFS)情况;分析不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Ki-67阳性指数患者中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28~80个月),失访2例,复发26例。有随访结果的150例患者中,rs4778137基因型为CC型68例(45.33%),GC型47例(31.33%),GG型35例(23.33%)。是否复发患者N分期、HER2表达情况、ER/PR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9、6.08、6.05,P值分别为0.016、0.014、0.014)。150例乳腺癌患者5年DFS率为82.2%,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167);Cox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ER/PR表达情况均为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71例ER/PR阴性患者中,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30);79例ER/PR阳性患者、60例HER2阳性患者、90例HER2阴性患者、118例Ki-67阳性指数>14%患者和32例Ki-67阳性指数≤14%患者中,rs4778137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R/PR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以表柔比星为基础方案化疗后DFS与OCA2基因rs4778137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其中rs4778137位点GG基因型患者的预后更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多态性,单核苷酸 OCA2基因 表柔比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