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对比两组治前后精子质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明确最佳治疗方案。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精子质量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开放手术 腹腔镜手术 精子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AVS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薄层增强CT检查并行双侧AVS。其中46例在双侧AVS前由专业工程师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30例未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在位率、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76例患者中,男、女各38例,平均年龄45(25~57)岁。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右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率(78%比43%)和AVS成功率(83%比53%)均较高,术中造影剂用量[M(Q1,Q3)为28(16,51)比78(59,89) ml]较低,采血所用时间[M(Q1,Q3)为44(22,61)比70(66,88) min]较短(均P<0.05)。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左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导管在位率由97%提高至98%,AVS成功率由97%升至98%,采血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中,仅非三维可视化组有1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结论AVS前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的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可提高右侧AVS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并缩短AVS的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静脉采血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 手术 复发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子宫全切术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将其平均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措施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9.41%。结论将舒适护理理念和措施应用在腹腔镜下全切术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52例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6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为26例,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例腺增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前列腺增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等临床指标变化显著,且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在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0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这一阶段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结果:参照组的抑郁评分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心理干预护理 常规干预护理 心理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9例进行观察(2016年5月—2017年12月),针对59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后,A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B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波动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各项指标的波动,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手术室舒适护理 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后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提供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选择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本次研究中按照1:1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以及观察组(56例),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分别为不同小组中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为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硬脊膜囊形态和矢状径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中患者明显更优,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为患者选择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脊神经受压迫状态进行改善,同时对患者的硬脊膜囊形态进行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颈椎后前路 手术治疗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原位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围手术期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变化趋势,对比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初步探讨双侧旁路移植血管流量特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实施原位双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7例,其中男50例,女7例;年龄29~77岁,平均(57.8±10.1)岁。患者术前均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旁路移植血管血流量和搏动指数等相关参数,并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前左、右两侧乳内动脉的平均直径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侧乳内动脉血流量更高(P=0.026)。术中左、右两侧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侧移植血管舒张期血供比例更高(P=0.022)与术前乳内动脉自身流量相比,术中左、右两侧移植血管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提升(P<0.001),搏动指数也较术前更优(P<0.001)。结论实施双侧乳内动脉CABG手术的患者,与术前乳内动脉自身血流相比,术中左、右两侧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搏动指数更优。术中靶血管位点存在不同,但两侧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瞬时血流测定 经胸乳内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既往手术评分(PSS)对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M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从PMP临床科研数据库中收集首次行CRS+HIPEC治疗的病例,分析PSS与总生存期、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相关性,评价PSS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335例PMP患者首次接受CRS+HIPEC治疗,其中PSS-0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8.2个月,PSS-1患者为63.7个月,PSS-2/3患者为55.4个月,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 P=0.779);按病理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SAEs(χ2=0.625, P=0.722)、手术相关性SAEs(χ2=0.267, P=0.901)、非手术相关性SAEs(χ2=0.677, P=0.715)在不同PS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专业化中心,PSS对CRS+HIPEC治疗PMP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影响。

  • 标签: 黏液瘤 化学疗法,癌,局部灌注 肿瘤细胞减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