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建筑装饰施工中,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常因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问题受限,而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不仅来源可持续,而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担大幅降低,逐渐成为行业创新的关键。为促进其广泛应用,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团队需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材料选择与建筑功能、美学之间的最佳平衡点,革新传统建筑方法,为未来生态友好型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建筑装饰施工 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黑色素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118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区域淋巴结转移,采用99Tcm-右旋糖酐行术前示踪显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前哨淋巴结(SLN)行病理活检;原发灶局部行扩大切除重建术;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8例患者的病史为2~360个月,平均病史为53.6个月。原发灶位于手足84例,甲下27例,皮肤7例。平均Breslow厚度为3.6 mm,合并溃疡72例(61.0%,72/118)。全组患者平均切取SLN 2.8枚,SLN阳性29例(24.6%,29/118),假阴性率为2.5%(3/118)。淋巴结显性转移和远处转移24例(20.3%,24/118),其中远处转移合并淋巴结转移7例(5.9%,7/118),单纯淋巴结显性转移8例(6.8%, 8/118),远处脏器转移9例(7.6%,9/118)。全组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33例,Ⅱ期56例,Ⅲ期29例,5年生存率为69.5%。Breslow厚度为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Breslow厚度、SLN状态、SLN阳性数目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应常规开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黑色素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118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区域淋巴结转移,采用99Tcm-右旋糖酐行术前示踪显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前哨淋巴结(SLN)行病理活检;原发灶局部行扩大切除重建术;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8例患者的病史为2~360个月,平均病史为53.6个月。原发灶位于手足84例,甲下27例,皮肤7例。平均Breslow厚度为3.6 mm,合并溃疡72例(61.0%,72/118)。全组患者平均切取SLN 2.8枚,SLN阳性29例(24.6%,29/118),假阴性率为2.5%(3/118)。淋巴结显性转移和远处转移24例(20.3%,24/118),其中远处转移合并淋巴结转移7例(5.9%,7/118),单纯淋巴结显性转移8例(6.8%, 8/118),远处脏器转移9例(7.6%,9/118)。全组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33例,Ⅱ期56例,Ⅲ期29例,5年生存率为69.5%。Breslow厚度为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Breslow厚度、SLN状态、SLN阳性数目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应常规开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恶性转化及伴有H3F3A 突变的骨巨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综合征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例术前经denosumab治疗后的骨巨细胞瘤病例。例1为49岁女性,4年前患肱骨骨巨细胞瘤。3个月前发现骶骨及腰5椎体前方肿物,考虑骨巨细胞瘤转移。经denosumab 4次注射治疗后,切除该两处肿物。例2为22岁男性,左桡骨远端溶骨性病变,穿刺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 3次注射治疗后,手术切除。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例1发现骶骨溶骨性破坏呈现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常见表现,腰5椎体前方肿物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副神经节瘤,且两处肿瘤均显示H3F3A G34W突变蛋白阳性。例2经denosumab治疗后组织形态部分表现为纤维肉瘤形态。结论骨巨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同时存在且均伴有H3F3A G34W突变时,考虑为肿瘤综合征,副神经节瘤成分并非denosumab治疗后改变。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可以发生恶性转化,应与其他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MM)主要包括手足掌侧和甲下病变,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不同类型MM中的应用,评价其在不同类型黑色素瘤中的结果及两组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2019年间收治的111例行SLNB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理证实手足掌侧MM 84例(A组),甲下MM 27例(B组)。所有患者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并符合SLNB手术指证。术前采用99mTc-Dextran示踪动态扫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SLN送病理活检。原发灶行扩大切除术,根据术式和缺损进行重建。比较A、B组间SLN阳性率及影响因素。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随访局部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和脑胸腹脏器。结果全组男57例,女54例,平均和中位年龄分别为(60.6±12.9)和60岁(6~89岁)。Ⅰ期31例,Ⅱ期54例,Ⅲ期26例。病史平均55.1个月(2~360个月)。Breslow平均深度A组为3.7 mm, B组为3.2 mm(P=0.157);溃疡A组为53例(63.1%), B组为16例(59.3%)(P=0.721); SLN阳性A组为23例(27.3%), B组为3例(11.1%)(P=0.082);切除SLN数A组平均2.6个,B组平均3.2个(P=0.101)。假阴性率为2.7%。5年总生存率为71.5%, SLN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LN阴性患者(P<0.001)。A组Breslow浸润深度是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结论临床诊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分期,推荐常规开展。手足掌侧MM和甲下MM在生物学行为、SLN阳性率方面相近。Breslow浸润深度是肢端黑色素瘤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肢端黑色素瘤 Breslow深度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重建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肿瘤学和功能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肿瘤切除后采用全肘关节置换术重建的26例肘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37.6±19.9)岁,中位年龄35.0岁(范围:11~81岁)。23例中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癌4例,尤文肉瘤4例,骨肉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原发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低级别中心性骨肉瘤1例,骨旁骨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浆细胞骨髓瘤1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混合瘤1例;良性肿瘤6例,低级别恶性肿瘤4例,高级别恶性肿瘤13例。肿瘤发生部位:肱骨远端19例,尺骨近端3例,肘关节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整块切除方法,切除后骨缺损,根据软组织条件分别采用限制型肿瘤假体和半限制型Coonrad-Morrey假体进行重建。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纳入流行病学数据、重建长度、复发及转移的肿瘤学指标、手术相关并发症、疼痛量表、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截骨后重建骨缺损长度为(12.5±3.9)cm,手术时间(154.1±50.1)min,出血量(262.2±100.9)ml;13例采用定制肿瘤限制型假体,10例采用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平均随访(50.8±41.4)个月。23例总体五年生存率为64.3%,良性肿瘤、低级别恶性和高级别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39.7%;3例肺癌、3例尤文肉瘤于随访期内死亡(6/23,26.1%),1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滑膜肉瘤局部复发(2/23,8.7%)。根据MEPS评分标准,23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2.6%(19/23),肘关节中位活动范围由术前35°提高至术后85°(t=-13.787,P<0.05),NRS评分术前中位5.0分降至0.5分(t=14.391,P<0.001)。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9/23,39.1%),近期并发症为神经损伤4例,局部感染1例,远期并发症为假体松动和失效4例,假体5年生存率为82.0%。MSTS 93评分指数平均和中位数分别为84.5%±11.0%和88.3%。结论肘关节周围肿瘤经广泛切除肿瘤局部控制良好;全肘关节置换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显著改善功能,限制型和半限制型假体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 标签: 肘关节假体 关节成形术,置换,肘 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