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毛乳头细胞(DPCs)属于毛囊结构中的一种间充质细胞成分,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和成体干细胞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多能干细胞。DPCs作为信号调控中心,不仅能够调控胚胎期毛囊发育,还可调节成熟毛发生长周期和毛囊再生。文章着眼于DPCs的生物特性,阐述了DPCs不同亚群的异质性和多能性,以及DPCs对毛囊发育、毛发生长和毛囊再生的中心调控作用。

  • 标签: 毛囊 成体干细胞 毛乳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株从长爪沙鼠盲肠分离的野生鼠疫噬菌体的生物特性。方法噬菌体来源于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一只自毙长爪沙鼠,自盲肠分离。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分析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对温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对氯仿、乙醇、异丙醇和紫外线的敏感性,宿主谱,以及对鼠疫菌野毒株的裂解性。结果噬菌体单噬菌斑直径约为10.00 mm,电镜观察噬菌体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由一直径约为51.72 nm的头部和长为10.00 nm的尾部组成。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约为20 min,爆发期为20~100 min,爆发量为200 PFU/cell。噬菌体对50 ℃以下耐受良好,在pH 5~12的条件下能保持较高活性。噬菌体对氯仿、10%乙醇和异丙醇耐受良好,紫外线照射2 min即可杀灭大部分噬菌体。噬菌体宿主谱窄,专一性强,亦能裂解鼠疫菌野毒株。结论该株鼠疫噬菌体分类归短尾噬菌体,有辅助诊断鼠疫菌的应用潜力,丰富了野生鼠疫噬菌体数据库,为野生鼠疫噬菌体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正>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总结硅谷的成功经验时写道,"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学硅谷的经验,办起了自己的科技园,但却无法孕育出像思科和雅虎这样具有开创性的公司。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缺乏新的产业的孵化器。"毋庸置疑,孵化器在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营造产业创新氛围、完善产业链整体实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医药产业恰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从其发展规律看,重大生物产品研发周期需要5-10年,大规模产业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就使得初创型的生物企业如何熬过漫长的

  • 标签: 新型企业 创新氛围 雅虎 造血干细胞 专业孵化器 研发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正>归化与异化是就翻译方法而言的。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前一种途径就是所谓的异化,即译文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采用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

  • 标签: 译者 读者 归化 异化 翻译方法 文学翻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髓系肉瘤(MS)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4月间6例T-LBL/MS合并LCH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原位杂交法进行染色分析,检索文献并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4例为T-LBL合并LCH,1例为T-LBL/MS合并LCH,1例为MS合并LCH。患者年龄5~77岁,中位年龄59岁。3例为多发淋巴结内病变,另3例为多发淋巴结及皮肤/肝脾病变。5例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3例可见数个残留萎缩的滤泡。瘤细胞有2种形态,一种为体积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呈片巢状分布。核圆形、卵圆形,这类细胞主要分布于残留的滤泡旁和副皮质区。另一种为组织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或嗜双色性。核卵圆形、不规则形,呈折叠状,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边缘窦、髓窦和滤泡间区。所有病例的背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表现为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99、CD7阳性,不同程度表达CD34、髓过氧化物酶(MPO)、CD2、CD3,Ki-67阳性指数多在30%~50%之间。而组织细胞细胞表现为CD1a阳性、S-100蛋白阳性、Langerin表达不一,不同程度表达CD163/CD68,不表达T和B细胞标志物,Ki-67阳性指数多在10%~20%之间。所有病例均无EB病毒感染。随访4例(随访时间6~63个月,中位时间18.5个月),其中1例死亡,3例带病生存。结论T-LBL/MS合并LCH是一种少见的混合型幼稚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多发生于皮肤、淋巴结,临床进展凶猛,预后差,故充分认识同一组织内两种病变成分有助于精准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预后
  • 作者: 沈莺 刘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2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内分泌科,苏州 21522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重中之重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3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认为除了胰岛素抵抗,全身低度炎症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全身慢性炎症状态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偏移导致促炎因子相对性分泌增多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辅助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B(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B,MEF2B)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亚型、结构亚型、SOX1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1月至2019年5月60例M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石蜡组织,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MCL,男性占优势(男女比为3∶1)。组织学分组,经典型MCL居多(经典型48例,变异型12例)。结构学分组,非全网型比例高(非全网型50例,全网型10例)。经典型MCL的患者多见于>60岁老年人(29例)。无论病理亚型还是结构亚型MCL,病变多为结内、结外共存病变。SOX11(+)MCL常见于经典型(P=0.040),倾向于全网型(P=0.086)。MEF2B在MCL的表达率为60.0%(36/60),MEF2B在经典型、全网型、SOX11(+)MCL中表达率高,分别显著高于变异型、非全网型、SOX11(-)MCL(P<0.05)。MEF2B阳性及阴性组MCL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SOX11(-)MCL相比,SOX11(+)MCL的瘤细胞表达MEF2B百分比显著增高(P=0.027)。MEF2B表达与瘤细胞增殖无关(P=0.341)。MEF2B及SOX11不同表达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意义(分别为P=0.304,P=0.819)。变异型(母细胞/多形性)MCL的2年内病死率明显高于经典型MCL(P<0.05)。结论MEF2B在MCL的表达与病理亚型、结构亚型、SOX11的表达有关,但与增殖及预后无关。2年内病死率高仅见于变异型MCL。然而有关MEF2B在MCL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病理学,临床 肌细胞增强因子2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自噬功能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D幼鼠20只,分为假手术组(暴露左侧输尿管,10只)和CRI组(结扎左侧输尿管,10只)。术后6周处死大鼠前收集24 h尿液并检测总蛋白,处死大鼠后心腔取血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浓度;取双侧胫骨近端固定脱钙制作组织切片,番红固绿染色观测胫骨生长板增殖区软骨细胞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自噬指标轻链蛋白3(LC-3)的细胞表达率,Tunel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细胞糖原指标糖原蛋白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RI组24 h尿蛋白[(163.5±11.3)mg比(38.6±9.8)mg,t=25.620,P<0.001],血肌酐[(67.3±16.2)μmol/L比(28.4±11.5)μmol/L,t=5.974,P<0.001],血尿素氮[(16.4±6.4)mmol/L比(4.8±2.0)mmol/L,t=5.198,P<0.001]均增高;CRI组胫骨生长板增殖区软骨细胞细胞数量减少[(4.2±2.1)个比(9.1±3.8)个,t=3.109,P=0.006],软骨细胞LC-3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27.2±12.6)%比(51.4±18.2)%,t=3.457,P=0.003],糖原蛋白1累积增多[(6.1±2.5)分比(3.5±1.8)分,t=2.669,P=0.016],凋亡率增高[(17.2±4.8)%比(5.1±3.4)%,t=6.505,P<0.001]。结论肾功能不全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自噬功能下降,糖原累积增多,凋亡率增高,软骨细胞数量减少。

  • 标签: 肾机能不全 生长板 自噬 糖原 细胞凋亡
  • 简介: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一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 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民间信仰研究 弥漫性宗教 嵌入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阴道梭形细胞上皮瘤(spindle cell epitheliomas of the vagina,SCEV)并复习相关文献。组织显示肿瘤主要由梭形间叶细胞及少量上皮成分组成,间叶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编织状或网状,细胞无异型,上皮性成分散在分布于间叶组织之间,主要由分化较成熟的鳞状上皮组成,可见细胞间桥,另可见少量呈腺样分化及类上皮性分化区域,类上皮性分化区域间质黏液样变,与周围梭形间叶成分之间可见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40、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但在肿瘤不同分化区域阳性表达程度不同,CD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两种成分均呈强阳性表达,Calretinin及WT-1呈灶性弱阳性,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SCEV。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2013年9月25日,第二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以下简称"生物展")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会为期三天,以"生物科技改变未来世界"为主题,旨在汇聚生物领域最新成果,启迪生物科技发展之道。开幕式由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主持,深圳市政府市长许勤出席开幕式。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副市长唐杰,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彭玉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分别致辞。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以及参展企业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本届展会高峰论坛分为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全球生物技术发展与合作、农业种质资源整合与应用三个主

  • 标签: 全球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好评如潮 创新论坛 焕明 副主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t-AMKL)的实验室诊断特点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资料,其在诱导缓解43个月余后确诊为t-AMKL。结果该患儿在确诊ALL后接受规范儿童ALL方案化疗,43个月后经形态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方法综合诊断为t-AMKL。骨髓形态可见原始细胞比例为0.44;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为异常髓系原始细胞;病理检查示异常细胞弱表达CD42b、CD61;电子显微镜观察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骨髓免疫组织化学示CD41阳性率34%;染色体为复杂核型。结合病史,诊断为t-AMKL。结论t-AMKL较少见,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儿童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 肿瘤,继发原发性 诊断
  • 简介:摘要胃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胃癌一般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癌前病变更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大多通过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这些病变,但因其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且患者不易耐受而未被广泛普及。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近年来被应用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筛查,也因其特异性及灵敏度低而受限。因此,寻找新的诊断生物标记物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期待通过这些标记物早期发现胃癌前病变,进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本文将对胃癌前病变生物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生物标记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育种》是生物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及良种选育两大部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与互换规律等三大规律可谓是基本理论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内容是微观的,难于用实物显示,学生学起来抽象难懂,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兴趣,能会

  • 标签: 育种学 分离规律 学习规律 基本规律 染色体片段 非等位基因
  • 简介:摘要:在水性涂料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相当重要。微生物会影响水性涂料的质量,常见的水性涂料包括油包水、水包油和水包水,目前我国水性涂料生产科技在不断进步,人们以及全社会提高了环保意识,常见的涂料类型是水包水涂料,其他几种已经开始逐步被市场淘汰。与传统的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相比,水性涂料的优势是颠覆性和压倒性的,它不仅具有环保方面的优势效能,在施工方面也能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水性涂料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富含微生物的水资源,因此容易遭到水资源中微生物的侵扰,需要加强对水性涂料中微生物含量的控制才能保证水性涂料的性质稳定。本文围绕着水性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展开论述,希望为有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水性涂料 生产过程 微生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定量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8例eGBM患者的MRI图像,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缘、信号、瘤周水肿、邻近脑膜侵犯及强化特点,并分析其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NAA)的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颞叶者3例,额叶3例,顶叶2例。6例病灶边界较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位置表浅,3例位于深部白质。3例病变内明显囊变,4例病变内可见坏死,1例无囊变坏死。1例病变周围无水肿,5例呈重度水肿,2例呈中度水肿。4例病变邻近脑膜受累,1例室管膜受累。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软脑膜播散转移。8例eGBM患者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7.15×10-4 mm2/s,较对侧降低17.6%。MRS显示2例患者病变内胆碱/NAA分别为5.27、0.81。PWI显示2例患者病灶rCBV分别为3.51、3.32 ml/100 g,分别较对侧增高36%、29%;rCBF值分别为31.5、82.1 ml·100 g-1·min-1,分别较对侧增加49%、203%。结论eGBM具有发病部位表浅,易囊变,但囊壁不光整且厚薄不均,肿块边界清楚,邻近脑膜易受累并出现脑膜尾征,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等特点。ADC值、PWI及MRS可为肿瘤的术前分级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