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行腹腔镜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1~63岁。所有病人术前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路径。观察指标:(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10例病人中,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卵巢癌转移1例;肿瘤位于S4a段3例,S8腹侧段2例,S8背侧段2例,跨S4a+S8段腹侧段3例。肿瘤长径为(3.4±1.0)cm。(2)手术情况:10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均为R0切除,无中输血和中转开腹病人。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49±59)min、中出血量为(294±163)mL、标本最小切缘为(1.1±0.2)cm。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4±151)U/L、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01±113)U/L、术后住院时间为(9±4)d。10例病人均未发生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3)随访情况:10例病人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7~13个月。所有病人无切缘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路径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肝中叶 肝切除术 三角模型 手术路径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因(SERPINC1)序列分析提高对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缺乏导致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33岁男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通过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7项易栓症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使用数据库查询基因突变谱,使用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突变基因的致病概率。结果该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中低危),病程中发现患者AT-Ⅲ活性持续低于50%,给予那曲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抗凝,患者咯血增多,更换用药为利伐沙班,栓子逐渐吸收。基因检测显示SERPINC1基因c.1148T>A(p.L383H)杂合错义突变,检索基因数据库并使用蛋白功能损伤预测软件确认该突变位点为新发致病突变,致病概率0.999 999 851 200 991,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SERPINC1基因c.1148T>A(p.L383H)为新发致病突变,补充和更新了遗传性AT Ⅲ缺乏症基因突变谱,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或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 标签: 肺栓塞 遗传性AT Ⅲ缺乏症 SERPINC1基因 利伐沙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蒂的ALTPF的切取以及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蒂的ALTPF修复四肢创面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4岁;受伤机制:交通事故伤12例,机器绞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慢性感染性创面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8.2 cm×6.3 cm~18.6 cm×11.2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5例,游离植皮7例。所有需要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A及高频CDU检查,判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大致走行方向及穿支血管位置。术后所有患者均行门诊规律性随访3~13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32例接受游离皮瓣手术进行修复的患者,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成活顺利,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相较于传统ALTPF,股前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穿支皮瓣切取相对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ALTPF,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降支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四肢创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围期的住院患儿在静脉输液时采用标记奖励法护理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住院患儿82例,均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标记奖励法护理,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和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穿刺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且穿刺成功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依从性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QOL)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住院患儿围期静脉输液采取标记奖励法护理,能有效提高依从性、QOL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还能减少穿刺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广泛应用。

  • 标签: 标记奖励法 静脉输液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Q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