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不同时期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71例HCCA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4例,女67例;年龄28~82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国内《HCCA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时间将患者分为2003~2013年组(前期组,69例)和2014~2019年组(后期组,102例)。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生存预后及式变化。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切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前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1.0个月,1、3年累积生存率43.5%、13.0%;后期组相应为20.0个月和66.5%、25.6%;后期组患者生存明显改善(χ2=8.552,P<0.05)。前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11.5个月,1、3年累积生存率46.2%、17.9%;后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应为28.0个月和75.1%、34.1%;后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明显改善(χ2=6.787,P<0.05)。后期组右半切除和联合尾状叶切除率分别为22%(23/102)、41%(42/102),明显高于前期组的10%(7/69)、23%(16/69) (χ2=4.378,5.942;P<0.05)。后期组R0切除率为67%(68/102),明显高于前期组的45%(31/69) (χ2=7.979,P<0.05)。结论自2014年后,本中心HCCA外科手术治疗倾向于大范围根治性切除,包括联合尾状叶的右半切除,患者的长期生存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右半肝切除术 尾状叶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管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管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 标签: 乳糜漏 淋巴管造影 乳糜池 胸导管 栓塞
  • 简介:摘要2014年12月,我院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了全心脏、升主动脉、全弓移植+降主动脉中支架植入,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受者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于术后48 d痊愈出院,并定期来院复查。术后2年半,受者感染胸部带状疱疹,治愈后皮肤结痂瘙痒,反复抓挠后皮肤破溃,因长期抗排异治疗,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并继发败血症,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心脏移植 升主动脉移植 全弓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应用Solitaire4-20支架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3~88岁,平均65.48岁。分析患者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通38例,再通成功率90.48%。术后出血转化6例,血管痉挛17例。术后90 d的mRS评分为:0分13例,1分11例,2分6例,死亡0例。结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采用Solitaire4-20支架进行取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远端分支闭塞 机械取栓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远期生存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3年生存)。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量多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略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术后免疫功能,与常规手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下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2019年3月,共收治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均行游离SCIP进行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组织缺损部位:手部10例,前臂4例,小腿4例,足部2例。创面面积7.3 cm×5.6 cm~16.3 cm×7.7 cm。患者术前常规行CTA及高频CDU检查,辅助定位穿支血管位置及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及深支走行情况。中结合透光试验判断优势支,其中18例以SCIA浅支为优势支,在Scarpa筋膜浅层切取皮瓣,2例以SCIA深支为优势支,在深筋膜浅层切取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0例皮瓣术后均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顺利成活。术后均定期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受区皮瓣外形及质地均良好,与患肢周围健康组织大致相似,同时患肢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结论基于"泳裤供区"理念切取的SCIP皮瓣质地柔软,厚度适中,且供区隐匿,患者穿着泳裤可直接覆盖供区术后瘢痕,符合现阶段供区损伤最小化的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四肢 泳裤供区 皮瓣切取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Heller)及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收治的10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4例;年龄1.3~12岁,平均年龄4.5±2.3岁。收集并记录患儿的病史、手术方式、并发症、随访结果。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0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Heller治疗7例,POEM治疗3例,治疗过程顺利。腹腔镜Heller中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病史患儿中黏膜层破裂,术后发生食道胸腔瘘,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瘘管闭合。腹腔镜Helle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4.2±15.2 min;POEM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4.8 min。术后随访9个月~4年,所有患儿均无食管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结论腹腔镜Heller及POEM均可用于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其中POEM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腹腔镜Heller术 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作者: 董红志 丛洪良 王菁 姜亦瑶 刘超 张迎怡 朱延波 王庆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300070;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300051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300051 ,天津市胸科医院病理科 300051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安徽省蚌埠市 233004;南开大学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天津 300192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300051 ,天津市胸科医院超声科 300051 ,天津市胸科医院检验科 30005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CAVD)、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CAVD或CHD住院患者248例,根据心脏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分为两组:CAVD组101例、CHD组147例;同时选取2018年3—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体检中心排除CAVD或CHD的171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Lp(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Lp(a)基因rs7770628、rs6415084、rs10455872三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及Lp(a)水平对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及冠心病发病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及ApoB水平对Lp(a)水平的影响。结果三组间比较,患者BMI和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p(a)检测值在对照组、CAVD组、CHD组分别为23.6(9.4,48.6)、37.2(16.5,79.6)、46.7(21.5,104.6)nmol/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337,P<0.01);LDL值各组分别为(2.74±0.80)、(3.07±0.81)、(3.14±1.18)mmol/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2,P<0.05);HDL值各组分别为(1.24±0.93)、(1.18±0.30)、(1.09±0.33 )mmol/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1,P<0.05);ApoA值各组分别为(1.42±0.25)、(1.30±0.26)、(1.26±0.26) g/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39,P<0.01);ApoB检测值各组分别为0.97(0.82, 1.10)、1.04(0.87, 1.26)、1.12(0.88, 1.31)g/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48,P<0.05)。Lp(a)基因rs7770628位点对照组、CAVD组、CHD组TT基因型分别为130(76.0%)、75(74.3%)、103(70.1%),CT基因型分别为36(21.1%)、23(22.8%)、40(27.2%),CC基因型分别为5(2.9%)、3(2.9%)、4(2.7%),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18,P>0.05);Lp(a)基因rs6415084位点对照组、CAVD组、CHD组TT基因型分别为5(2.9%)、2(2.0%)、4(2.7%),CT基因型分别为33(19.3%)、20(19.8%)、32(21.8%),CC基因型分别为133(77.8%)、79(78.2%)、111(75.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1,P>0.05);Lp(a)基因rs10455872位点对照组、CAVD组、CHD组AA基因型分别为171(100%)、99(98.0%)、147(100%),AG基因型分别为0(0.0%)、2(2.0%)、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对照组相比,CAVD组及CHD组的Lp(a)水平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现Lp(a)基因rs7770628及rs6415084两个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rs7770628以及rs6415084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分布均与Lp(a)水平升高有关。rs10455872位点只有2例SNP基因型为AG,且皆出现于CAVD组。结论Lp(a)基因rs7770628、rs6415084位点的基因分布均与Lp(a)的升高有关,Lp(a)高表达与CAVD以及CHD患病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冠心病 脂蛋白(a) 脂蛋白(a)基因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用药物及内镜下射频消融(ERFA)联合药物治疗藏区巴雷特食管患者的疗效,为藏区巴雷特食管患者探寻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160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巴雷特食管。其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0.6±12.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ERFA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1个月;ERFA联合治疗组给予ERFA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改变,并记录病变类型、大小、ERFA操作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学信息、症状、形态分型及长度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胃镜下表现及病理活检有效性显示,药物治疗组均显著高于ERFA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FA操作便捷、快速,中出血量少,中、术后仅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不良反应,无近期及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藏区巴雷特食管患者,采用ERFA联合药物与单用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前者在内镜、病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本研究说明RFA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是一种治疗巴雷特食管的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藏区 巴雷特食管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NSM)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84例早期原发性乳腺癌并接受NAC的NS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M生存曲线评估术后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NSM术后患者DFS和OPS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DFS为83.3%,OS为91.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乳晕距离(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状态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情况同时影响患者术后DFS和OS,术前系统、精准地评估并妥善处理特殊腋窝淋巴结可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预后 乳头乳晕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围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进行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胸腰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FTS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引流量、出院前1 d术后关节的屈曲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FTS组胸腰椎结核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S组患者术后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1.7±5.0)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8±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胸腰椎结核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围期的护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增强关节灵活度,降低手术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胸腰椎结核 围术期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