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历史剧”的概念在内涵上是指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戏剧,而对于其外延的理解古今存在着差异。在今人看来,历史剧应取材于源于正

  • 标签: 中国 古代 历史剧 创作题材 本事 溯源
  • 简介:明清之际杂剧创作中“一本四套”北曲模式的打破,缘于南曲传奇的影响;传奇创作对北曲的广泛利用和南曲使用的套曲化,又是缘于北曲杂剧的影响。传奇与杂剧之间的相互通融,使传奇与杂剧的创作越来越失去其艺术体制的独立性。

  • 标签: 曲体 明朝 清朝 戏曲创作 通融性 杂剧
  • 简介:"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释文》解释为:"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寓言非真,为了见信于人而寄托或比喻他人他事,作为寄托的媒介或比喻的喻体的他人他事更多还原

  • 标签: 历史剧创作 戏剧创作 昭君 棠棣之花 《桃花扇》 杜甫游春
  • 简介:典型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原非针对中国的戏曲艺术而提出。由于受苏联文艺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领导者周扬将典型理论吸收到戏曲理论中,形成了其政治化的戏曲观。周扬的戏曲典型理论不仅导致了中国戏曲理论民族性的迷失,而且致使戏曲创作越来越失去其本质要素,戏曲呈现话剧化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周扬 戏曲观 典型理论 政治化
  • 简介:中国古典史剧作为古代戏剧艺术的内容之一,有其自身的元性艺术形态。这种戏剧艺术的元性形态,不仅表现在其发生、发展、创作、批评等诸多方面,而且在不同创作主体如文人、艺人的身上也有着不同的展示,它有别于今之现代话剧历史剧和现代新编戏曲历史剧。对中国古典史剧的元性艺术的准确认识,将有利于人们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中国古典史剧的现代化方向和对传统戏剧的改编原则。

  • 标签: 中国史剧 元性形态 史剧元性
  • 简介:吴伟业,字骏公,晚年号梅村,别题灌隐主人,明清之际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顺治九年(1652)四五月间,两江总督马柱国疏荐,以病力辞;顺治十年九月,应召人都,授秘书院侍讲;顺治十三年,迁国子监祭酒,寻丁母忧归。吴伟业撰有《秣陵

  • 标签: 吴伟业 明清之际 传奇作品 顺治 兴亡之感 创作时间
  • 简介:明李日华《南西厢记》传奇是当今昆曲舞台上《西厢记》演出的主要剧本来源。在李日华《南西厢记》的现存诸版本中,南京图书馆所藏梁辰鱼批订《仇池洞天李西厢藏本》(简称"梁批本《李西厢》")具有独特的戏

  • 标签: 西厢记 理论价值 闵刻本 老夫人 汲古阁 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