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调整和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控制支出成本,提高盈利。BIM技术作为现代电力行业的新型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决策的精确性。

  • 标签: BIM技术 电力工程造价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其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力工程的智能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为了深入研究此种高新技术,需要对其在应用中的特点及优势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相关技术实际中所具备的价值。

  • 标签: 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花粉过敏所致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花粉季前接受预防性治疗可减轻花粉季期间症状。本研究拟评价预防性使用甲磺司特对于AR患者花粉季中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转录组学方法探讨其预防作用机制。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于2020年1至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招募对杂草花粉过敏的AR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预防组在花粉播散前2周开始服用甲磺司特预防治疗[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4±6)岁],对照组则不使用预防用药[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33±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t=0.381,P=0.706)与性别(χ²=0.595,P=0.715)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花粉季症状发作时所有患者填写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在花粉季前1个月和花粉季中分别抽外周血送检转录组学分析。组间差异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χ²检验与t检验。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上一年花粉季期间鼻炎症状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 (6.4,9.3) vs 7.3 (6.1,8.0),Z=1.180,P=0.254]。在花粉季期间,预防组的RQLQ评分优于对照组(2.9±0.9 vs 3.7±0.9,t=-2.438,P=0.026)。预防组和对照组相比表达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210个,其中上调基因147个,下调基因63个。基因本体注释结果显示预防组中IL-12及IL-23相关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06 48)。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提示,预防组HLA-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9 vs 1.00±0.49,t=4.016,P=0.006)。结论甲磺司特的预防治疗对于提高季节性AR患者花粉季期间的生活质量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12及IL-23相关通路的下调、HLA-G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有关。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暴露前预防 生活质量 甲磺司特 转录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适宜的调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方法2020年1至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门诊招募124例柏树花粉过敏性AR患者,其中男43例,女81例,年龄(41±9)岁,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第1组患者每隔2日,根据前2日的平均鼻结膜炎日症状评分调整用药级别(短期症状评分组);第2组患者每隔1周,根据既往1周的AR控制测试(ARCT)评分调整用药(长期ARCT组)。在柏树花粉浓度上升及高峰持平期两组均上调药物,为加药期;在花粉浓度下降期两组均下调药物,为减药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日症状、用药及ARCT评分。结果整个花粉季期间,短期症状评分组日均鼻结膜炎症状评分低于长期ARCT组[(2.4±1.0)分比(2.7±1.0)分,P<0.01];而两组每日用药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花粉浓度上升期,短期症状评分组的ARCT评分优于长期ARCT组[21(19, 22)分比20(17, 21)分,P=0.049];而在花粉浓度高峰期和下降期,两组的AR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ARCT组违背调药医嘱次数的比例高于短期症状评分组(30.1%比6.7%,P<0.001)。结论花粉过敏的季节性AR患者应当根据花粉暴露量的变化规律灵活选择调药方案,以体现个体化医疗的理念。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 药物治疗 个体化医疗 变应性鼻炎控制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mph 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cN0 PTMC CLNM概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92例cN0 PTM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151例,50例存在CLNM,142例无CLNM。依据是否病理证实存在CLNM将患者分为2组,转移组及未转移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瘤体直径、多灶性、是否伴桥本氏病、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是否近后背膜、纵横比是否>1、是否存在瘤外浸润、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假设检验的计数资料进行分析,使用R语言软件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入组条件从而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瘤外浸润(P=0.032)、存在淋巴结肿大(P=0.010)、TG>68 μg/L(P=0.007)为CLNM的危险因素。逐步回归建立最优模型入组因素包括瘤体直径≥0.5 cm、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外浸润、存在淋巴结肿大、TG>68 μg/L(AIC: 212.27),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Harrell’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711。校准图绘制结果及内外部验证,结果证明其一致性及适用性良好。结论瘤外浸润、淋巴结肿大、TG>68 μg/L是cN0 PTMC CLNM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建立的列线图可有效对cN0 PTMC患者CLNM率进行预测,有助于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结节性甲状腺肿 瘤外浸润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