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6例(16足)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8~67(33.4±11.1)岁;右侧7例,左侧9例。患者均采用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比较术前及其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术后2年采用软骨修复MR观察(MOCART)评分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随访36~72(46.6±12.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6.9±1.6)分改善为(0.8±0.8)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7±10.8)分提升为(90.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7、13.92,P值均<0.001),依据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6/16。术后2年MRI示截面均愈合良好,原病灶缺损区均被移植物充填,MOCART评分为(65.0±10.2)分。结论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症状减轻明显,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踝损伤 距骨软骨损伤 前踝截骨 骨软骨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节镜下切除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描述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距跟撞击综合征 距下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脱位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伴脱位的颈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29.4±10.2)岁;改良Hawkins分型Ⅱ型17例、Ⅲ型6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9(4.1±2.6)d。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关节炎等并发症。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足部外观满意度、行走步态;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并采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00(73.21±18.32)min、术中出血量5~10(7.10±1.31)mL、住院时间6~14(8.41±2.03)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15.71±4.63)个月。术后X线显示所有患者得到解剖复位,未发现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关节炎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0~14(11.63±2.10)周愈合。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背伸约5°、跖屈约30°),其余患者踝关节活动良好、外观满意、行走步态无异常、切口局部皮肤无感觉过敏及瘢痕触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2(0.65±0.71)分、低于术前的3~9(6.08±1.47)分,AOFAS评分为88~99(94.34±2.53)分、高于术前的59~81(71.30±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6.72,P值均<0.05)。依据AOFAS评分,本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脱位的颈骨折效果较好,具有直视下精准复位、创伤小、对血供破坏小等优点,且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折 距骨颈骨折 关节镜检查 复位 内固定 空心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跟前韧带损伤16足、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颈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关节疾病 关节融合术 距下关节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撞击综合征 腓骨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非止点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30例(30足)急性闭合非止点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8.3±8.5)岁(范围:19~66岁)。右侧22例,左侧8例,均为单侧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2.1±1.4)d(范围:1~7 d)。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技术行镜下缝合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估踝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6±2.2)个月(范围:12~2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诉长时间运动后跟部紧张不适感,经拉伸和理疗后完全缓解,1例患者诉单足提踵无力,经反复提踵功能练习后恢复。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M(IQR)]由术前的6(5)分降至0(1)分(Z=6.512,P<0.0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0.6±8.3)分升至(96.3±4.8)分(t=-29.774,P<0.01);ATRS由术前的(61.7±7.8)分升至(97.1±2.3)分(t=-53.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7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30/30)。结论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非止点跟腱断裂,既保证了跟腱断端缝合的质量,又可避免腓肠神经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关节镜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止点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岁;右侧10例,左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2周,平均12周。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跟腱功能。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6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跟腱连续均得到重建,VAS、AOFAS踝-后足及ATRS评分分别为0分(0,1)、(92.6±4.3)分(范围86~100)分、(93.1±3.2)分(范围88~100分),与术前[4分(1,7)、(60.3±9.7)分(范围40~83分)、(55.7±10.6)分(范围42~8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34、t=34.541、t=64.773,均P< 0.05)。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18/18)。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不能完成单足提踵运动,因可忍受,未进一步治疗;1例诉长时间运动后有跟部轻微疼痛感,经持续拉伸跟腱锻炼后得到缓解。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老年人 跟腱 移植 自体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方法回顾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 (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拍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外观及步态等;通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1例中,7例采用加压钉固定块,14例采用带线锚钉重建腓骨侧止点。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21例患者随访8~16 (12.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无感觉过敏现象以及瘢痕触痛,患者对切口外观恢复满意,踝关节正常活动恢复,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未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的(5.71±1.19)分改善为(0.71±0.14)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9.43±6.38)分提升到(88.52±0.79)分,FAAM由术前的(64.31±9.70)分提高为(86.37± 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6、19.923、8.310,P值均<0.01)。结论全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陈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踝损伤 关节镜检查 外踝撕脱骨折 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腓肠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非痉挛腓肠肌挛缩患者22例(26足),其中男12例(14足)、女10例(12足),年龄15~68(42.0±15.5)岁。患者均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患肢运动及步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测量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评价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32(23.1±5.7)min,术中出血量2~10(6.1±2.2)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2~9(5.7±1.9)d,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17.4±4.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跖屈肌力明显下降、痛瘢痕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欠佳,1例患者术后诉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均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5,8)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1±10.5)分、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为11.2°±4.3°,均明显高于术前的(70.5±12.3)分、-6.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6、t=23.63、t=19.89,P值均<0.001)。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腓肠肌挛缩,既实现了腓肠肌腱膜的彻底松解,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治疗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挛缩 肌,骨骼 腓肠肌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的32例(32足)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5岁(范围:22~69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周(范围:5~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使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优良率。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个月(范围:15~7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长时间坐、走或慢跑后有轻微跟部疼痛,经过简单理疗或者持续拉伸跟腱得到完全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由术前的3(5)分[M(QR)]降至0(3)分(Z=1.357,P<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8.6±13.5)分升至(95.5±4.0)分(t=27.933,P<0.01),ATRS由术前的(47.5±9.3)分升至(96.6±3.3)分(t=25.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0例,良1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自体肌腱移植 关节镜 陈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