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微型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7年3月—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1例接受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双钢板组),25例接受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单钢板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最终活动度、返回工作时间、软组织刺激取出内固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9.17±2.79)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活动度、患者满意度、MEPS和DASH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8.47±2.13)周,单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9.78±1.98)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软组织刺激需取出内固定9例,双钢板组1例,单钢板组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型锁定钢板相比,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以有效减轻软组织刺激,促进患者早期返回工作岗位,且手术时间并没有显著延长,生物力学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折 回顾性研究 治疗结果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治疗失败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植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祸伤、坠落伤、摔伤等高强度能量是导致骨折的直接原因。骨折的愈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伤口感染等。胫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机制造成的,也可由踝关节旋转的低能量机制引起。随着骨科医师对骨不连认识的逐渐深入,目前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治疗是治疗骨不连患者的首选,其中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骨不连中发挥着独有的优势。本文通过回顾就近已发表的文献,就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胫骨 骨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内侧支撑钢板及排钉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6例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19~51岁,平均36.1岁;所有患者骨折线均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采用内外侧双切口内侧支撑钢板及排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复位质量、膝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200 min,平均140.3 min。26例患者术后获8~18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3.7周;随访过程中未见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为11~18分,平均16.1分。膝关节活动度0~140°,平均120.8°。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14~28分,平均24.4分。结论对于累及后外侧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内侧支撑钢板及排钉固定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63岁,年龄范围30~58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更换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骨不连愈合情况、手术疗效;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5.24±4.7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术后6个月时评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独立样本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 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01.6±38.4) mL、(138.7±22.7) min、(25.8±6.9) 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78.5±40.6) mL、(171.4±20.1) min、(43.2±8.5)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不连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5.15±0.4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6.31±0.58)个月,观察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率(9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97.50%)及髋关节优良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78.79%)及髋关节优良率(81.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64±0.14)°、屈曲角度(138.72±6.37)°]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35.13±9.44)°、外展角度(74.38±5.22)°]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48±0.21)°、屈曲角度(113.57±5.43)°]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21.57±8.63)°、外展角度(69.57±6.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VAS、ODI的疗效评分[(3.24±0.43)分、(23.45±4.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4.64±0.71)分、(27.25±4.3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在治疗股骨干术后无菌性骨不连中疗效较为理想及显著,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明显好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骨移植
  • 简介:摘要股骨骨不连是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目前,股骨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金标准是更换髓内钉,但对于非峡部的股骨骨不连,即使更换大直径的髓内钉,仍然不能解决骨不连断端旋转和成角移位的问题;对于营养不良型骨不连、萎缩型骨不连以及有大块骨缺损的骨不连仅通过更换髓内钉并借助自体骨植骨不足以消除断端间隙、增加断端间接触面积,无法为骨不连断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另外,更换髓内钉时并不显露骨不连断端,故无法取相应的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对判断骨不连断端是否合并感染有一定难度。双钢板技术是切开直视下找到骨不连部位,并在骨不连断端放置不同角度的两块钢板进行固定。查阅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的与双钢板技术治疗股骨骨不连相关的文献,经分析总结得出双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为骨不连的愈合提供了一个三维立体固定模型,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在改善骨折端的生物学行为和机械稳定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术后有利于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超体表定位上臂神经结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单纯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5例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B超体表定位上臂神经将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52例(采用B超体表定位上臂神经结合MIPPO技术治疗),单纯组53例(采用单纯MIPPO技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联合组与单纯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联合组与单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2.8±8.6)、(96.8±7.5) 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07.4±5.6)、(215.4±7.2) mL,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联合组优良率[94.2%(49/52)]显著高于单纯组[81.1%(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干中上段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进行上臂神经B超定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改善预后功能。

  • 标签: 肱骨骨折 超声检查 骨折固定术,内 上臂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7例;年龄26~60岁,平均43.6岁;左18例,右1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空心钉组16例(采用髓内钉联合空心钉治疗),钢板组18例(采用髓内钉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耗材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Rasmussen放射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得12~28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胫骨平台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89.4±14.5) mL]、耗材费用[(2.0±0.2)万元]均少于钢板组[(120.8±22.1) mL、(2.6±0.4)万元],皮肤切口长度[(4.1±0.8) cm]短于钢板组[(7.1±0.9) cm],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4.5)分]低于钢板组[(93.0±4.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程度[0.5(0,2) mm]小于空心钉组的[1.0(0,2)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1例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组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膝部不适,内固定物取出后缓解。结论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钢板联合髓内钉治疗虽然创伤大、费用高,但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的复位质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骨板 胫骨干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