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9,微创穿刺引流术)和B组(n=59,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P物质(SP)]、炎症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相关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B组手术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后7 d,两组NSE、SP、IL-6、TNF-α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术后7 d,两组NGF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降低,mBI升高(P<0.05),且B组NIHSS低于A组,而mBI则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微创穿刺引流术相比,HIC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机体炎症刺激,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作为首选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ⅢC~Ⅳ期卵巢癌、以CRS+HIPEC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主要终点为中位总生存(mOS)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次要终点为围术期安全性。结果10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入组,中位随访时间18.4个月,生存75例(75.0%),死亡25例(25.0%),mOS时间为87.6个月(95% CI 72.1~103.1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7.2%、68.2%、64.2%和6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8岁(P=0.023)、Karnofsky评分≥80分(P=0.026)、腹腔积液量≤1 000 ml(P=0.041)、腹膜癌指数(PCI)评分<19分(P=0.044)和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C)评分0~1分(P=0.001)者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CC评分0~1分为独立预后因素,CC评分2~3分者死亡风险为CC评分0~1分者的3.2倍(HR=3.2,95% CI 1.4~7.6,P=0.008);CC评分0~1分者mPFS时间为23.3个月(95% CI 0~50.7个月)。围术期Ⅲ~Ⅳ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0%(4/100)和2.0%(2/100)。结论CRS+HIPEC可有效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卵巢肿瘤 腹膜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PMP患者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54例PMP患者共接受272例次CRS+HIPEC,共发生围手术期SAEs 93例次(34.2%),其中感染26例次,消化系统22例次,呼吸系统17例次,心血管系统15例次,血液系统8例次,泌尿系统4例次;Ⅲ级76例次,Ⅳ级13例次,Ⅴ级4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HIPEC药物方案(P=0.02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P=0.004)、术中出血量(P=0.002)与SAE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是围手术期SA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0, P=0.001)。结论CRS+HIPEC治疗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应注意减少术中出血、红细胞输注量,预防SAEs的发生。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严重不良事件
  • 作者: 申玉翠 罗禹 任嘉玮 张珏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 20008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20008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 20008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 20008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200081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鉴别诊断所列病症项目中尚无真菌感染性肺炎。鉴于此,现将2020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1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重症肺炎患者的情况进行报道,该案例有助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炎 肺囊虫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M/DM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补体C1q、肌酸激酶(CK),同时检测PM/DM患者抗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比较不同临床症状和抗体表达的PM/DM患者血清中补体C1q和CK水平,绘制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补体C1q和CK诊断PM/DM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1q[(241.26±26.10)mg/L vs(125.04±11.87)mg/L]和CK[(561.03±29.48)mU/ml vs(161.74±15.86)mU/ml]水平增高(t=22.201,P=0.026;t=65.331,P=0.012),但PM患者和DM患者血清中补体C1q[(254.63±29.24)mg/L vs(240.18±25.72)mg/L]及CK[(557.19±50.10)mU/ml vs(585.42±63.64)mU/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7,P=0.165;t=1.358,P=0.185);有肌痛、四肢肌无力、雷诺现象、关节痛、向阳疹、肺间质病变、Gottron征、V字征、吞咽困难和其他脏器受累患者血清中补体C1q和CK水平高于无相应症状患者(P<0.05);Jo-1和ANCA阳性患者血清中补体C1q[(189.25±24.20)mg/L vs(352.19±30.22)mg/L;(207.31±16.29)mg/L vs(298.16±34.29)mg/L]和CK[(524.56±51.32)mU/ml vs(752.56±49.61)mU/ml;(497.36±54.28)mU/ml vs(651.22±58.26)mU/ml]水平低于阴性患者(χ2=8.536,P=0.019;χ2=7.694,P=0.037和χ2=12.696,P=0.027;χ2=10.763,P=0.046);抗RN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补体C1q[(316.00±34.82)mg/L vs(225.46±41.38)mg/L]和CK[(624.18±26.10)mU/ml vs (468.25±24.27)mU/m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χ2=6.712,P=0.041;χ2=11.751,P=0.038);补体C1q和CK诊断PM/DM的ROC曲线分别为0.842和0.783,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和0.534,二者对诊断PM/DM都有一定的价值,但补体C1q的诊断价值高于CK,以231.820 mg/L作为临界值,补体C1q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5%和92.10%,均较高于CK(68.42%与85.00%)(约登指数0.811 vs 0.534,P<0.05)。结论补体C1q在PM/DM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与PM/DM患者临床症状及抗体水平有关,可能参与了PM/DM疾病进展过程。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补体C1q 肌酸激酶
  • 作者: 杨智冉 林育林 张珏 马茹 李曌 蒋茜 赵洪禹 杜雪梅 李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北京市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北京市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1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原位人源动物模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特征,为研究MPM病理机制及探索诊治新技术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MPM标本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皮下,进行3次传代,稳定后取第4代皮下瘤制成瘤细胞匀浆,以100、200 μL剂量接种于裸小鼠腹腔,建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成功建立MPM裸小鼠皮下瘤及腹腔瘤模型,皮下瘤模型接种第20天成瘤,第20~29天为缓慢生长期,第30~57天为快速生长期。根据接种瘤细胞剂量(100、200 μL)及解剖时机(接种第14、69天)不同,腹腔瘤模型成功模拟了MPM临床早、晚期。MPM模型肿瘤组织HE染色为上皮样间皮瘤,肿瘤侵袭肝、脾、胰腺、肠系膜等脏器。免疫组织化学示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WT1、Ki-67阳性。全外显子测序PDX模型及患者肿瘤组织分别发现26、36个较高频率基因突变,模型和患者共有基因突变21个。结论建立MPM的PDX模型,具备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的生物学特征,可为后续的MPM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 标签: 间皮瘤 模型 动物 外显子 全外显子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