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本论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明确研究其目的和重要性。通过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使用表格、图表和文字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引用相关文献,最终得出结论。

  • 标签: 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借鉴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尽早发现和处理问题。本研究以信息技术为工具,通过构建合理的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模型,针对施工全过程的项目进度管理,资源配置,安全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施工全过程的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进而提升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希望此研究可以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 全过程控制 工程质量 施工效率
  • 作者: 张纯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8
  • 机构:身份证号码:45222719871229002X
  • 简介:摘要: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工程施工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土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众多因素相互制约和影响下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很难开展,其中存在很多隐患问题。本文针对土建房屋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改善造价管理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够提升土建房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土建房屋质量,减少支出成本。

  • 标签: 土建工程造价 管理控制 监督机制
  • 简介:摘要:电力配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压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主要媒介,在能源分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压电缆故障的发生频率依然相对较高,这不仅对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也对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配网中压电缆故障的原因分析以及提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分析配网中压电缆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措施来减少故障的发生和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 标签: 配网 压电缆 故障原因分析 提升措施
  • 简介:摘要:借助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提供真实生活情景相关内容,充分引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跨越学科界限,围绕以“知春节 寻春味”——春节•见闻为例开展项目化学习,整合了语文、美术、思政等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传统文化 项目化学习 春节见闻
  • 简介:摘要:近几年,伴随着中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施工工艺也出现了新的技术进步,灌浆技术已被大量运用于民房的建造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灌浆技术在国内众多的工程中,已是一种主要的施工技术,并被大量的国外学者所深入地研究,并已在民间建筑中被成功地使用。尽管灌浆技术被大量地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但是关于灌浆的原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索,必须与真实的土木工程项目相联系来进行有关技术的探索,从而更好地讨论灌浆技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民用建筑品质的目的。

  • 标签: 注浆技术 建筑工程 施工 应用
  • 简介:摘要:在新时期的建筑发展背景下,测量作为重点工作要务,所呈现的实践地位尤为显著。通过有效测量能获得更全面的工程数据参数,进而为接下来的工程方案设计、作业施工、规范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并指出了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策略,以期能够为测绘工作者提供支持。

  • 标签: 测绘新技术 测绘工程 问题策略
  • 简介:摘要:近年来,建设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较大程度的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需求。通过详细调查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中需要注重人员素质提升、加强设备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根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科学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

  • 标签: 建筑电气工程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乐为导优化教学下初中美术课堂的愉悦教学探讨 进行阐述说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外兴趣也是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动力,提升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热情。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从课堂出发,精心备课,创建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构建更为积极向上的知识学习氛围,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 标签: 初中美术 以乐为导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的完善,促使我国生产制造行业不断创新改革,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备受人们关注。当前自动化技术全面发展,将其应用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还可优化产品的质量,不断降低成本,逐步推动机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应用作出分析,从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入手,针对当前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现状,提出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策略。

  • 标签: 自动化技术 机械设计 制造领域
  • 简介:摘要:我国各产业领域机械设计水平显著提升,依附于不同产业技术类型,形成了更具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机械设计领域如果单一应用传统类型设计方法,则难以进一步满足各行业领域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因此推进机械制造方法和机械设计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成为了机械设计的新出路和未来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机械设计中模块设计方法,以期通过多元化模块设计举措,提升机械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应用性,为我国机械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机械设计 模块化 设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后对置入血管的内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早期发现患者留置血管损伤的无临床症状的超声影像表现,同时观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经上臂置入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根据采集数据时机不同,分为置管前组和拔管后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出口处静脉内膜的影像形态、血流速度、血流量,并监测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05例患者中脱落5例,有效样本为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血管内膜均无毛糙、增厚等损伤改变。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共发生5例(4.76%,5/105)。结论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高渗性肠外营养液未对置入血管内膜形态和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未损伤置入血管,无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相对安全的临床获益。

  • 标签: 肠外营养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血管内膜 血流速度 血流量
  • 简介:摘要:桩基础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具备较高的强度特征,其在结构荷载中的优势,也受到高度重视。桩基础施工作为隐蔽工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降低。所以本行业需积极探究有效检测技术,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加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广泛运用。本文基于桩基检测分析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旨在为提供积极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低应变反射波法 桩基检测及应用
  • 简介: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都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筑的高要求和新需求。而建筑工程的规模通常比较大,其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和复杂的流程,甚至需要多个分包商共同施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整体上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其中对各种要素进行协调与规划,这可以使它们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而信息技术则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它使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表现出了智能化、高效化与便捷化的特点,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提供了支撑。近年来,管理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选择使用的技术手段。

  • 标签: 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解决传统伦理审查管理模式与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快速发展的矛盾,有效地总结和提升伦理审查效率的实践经验。方法回顾和总结医院基于科研伦理管理系统,研究医院在伦理审查管理中所采取的改组伦理委员会,调整办公室运行机制,优化会审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所取得的效果,系统性地分享了相关措施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结果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医院近两年高速发展的临床试验与研究。结论笔者希望通过分享医院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加强与业内专业人士的探讨交流,为国内伦理管理水平提升进步贡献力量。

  • 标签: 伦理审查效率 工作管理模式 实践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咽喉嗓音外科就诊的具有LPRD症状的141例患者资料,男性118例,女性23例,年龄28~75(56.72±10.04)岁。被纳入的患者同时进行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24 h-HEMII-pH)监测、多时点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估。24 h-HEMII-pH监测结果中有一次咽喉部反流事件作为LPRD的诊断标准,24 h记录食管下段pH<4.0的时间大于4.0%或DeMeester评分>14.7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其中,LPRD和GERD均为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L&G组,LPRD阳性而GERD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L组,LPRD阴性而GERD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G组,LPRD和GERD均为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N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反流的临床特征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的差异。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24 h-HEMII-pH结果,116例(82.3%)患者被诊断为LPRD,45例(31.9%)患者被诊断为GERD,其中IL组有82例(58.2%),L&G组有34例(24.1%),IG组有11例(7.8%),N组有14例(9.9%)。基于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共有106例患者结果为阳性,L&G组的总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94.1%)、晨起检测的阳性率(70.6%)均显著高于IL组(75.6%,26.8%)、IG组(63.6%,27.3%)和N组(35.7%,28.6%),χ2值分别为19.01和20.81,P值均<0.001。L&G组患者的RSI评分(14.0)显著高于IL组(7.0)、IG组(1.0)和N组(0),H=52.26,P<0.001。L&G组和IL组在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P>0.05)。结论合并GERD使LPRD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更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 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监测 酸反流 唾液胃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闭角期患者房水内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32例(32只眼)NVG闭角期患者(NVG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包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在内的三联序贯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NVG组患者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小梁切除术前及NVG复发时收集房水标本,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VEGF、白细胞介素(IL)、趋化因子等45种细胞因子的浓度。选取25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PDR组)和2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作为疾病对照组。细胞因子浓度以M(Q1,Q3)表示,NVG组与疾病对照组间细胞因子浓度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NVG复发与未复发患者间细胞因子浓度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NVG组年龄(60±11)岁,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和性别分布与两个疾病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VG组在抗VEGF治疗前、小梁切除术前、复发时房水中VEGF浓度分别为2 151.3(1 433.1,4 280.0)、655.4(287.3,836.3)、2 003.4(1 603.1,2 468.9)ng/L,抗VEGF治疗前和复发时均高于PDR组[453.8(189.9,595.8)ng/L]和白内障组[143.5(112.7,269.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VG组在抗VEGF治疗前房水中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浓度[38.9(22.4,50.6)ng/L]高于PDR组[12.0(6.3,20.1)ng/L]和白内障组[14.6(11.4,19.3)ng/L];CX3C型趋化因子配体1(fractalkine)浓度[242.7(189.0,306.7)ng/L]高于PDR组[131.1(119.1,157.6)ng/L]和白内障组[116.7(10.2,135.9)ng/L];IL-7浓度[18.0(12.0,32.7)ng/L]高于PDR组[7.7(2.0,10.8)ng/L]和白内障组[3.3(1.9,6.8)ng/L];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浓度[84.0(52.4,122.7)ng/L]高于PDR组[26.6(17.1,72.3)ng/L]和白内障组[7.1(5.6,14.8)ng/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浓度[3.6(2.8,6.4)ng/L]高于白内障组[1.1(0.3,2.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VG组上述细胞因子其他阶段以及其他细胞因子不同阶段与两个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NVG患者在随访期复发,复发患者在抗VEGF治疗前房水中IL-7浓度为10.5(8.4,16.0)ng/L低于未复发患者治疗前的22.7(15.7,3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P<0.01)。结论NVG闭角期患者房水中VEGF、PD-L1、fractalkine、IL-7、eotaxin和TRAIL在发病时都表现为明显增高。治疗前房水IL-7浓度低的患者更容易复发。

  • 标签: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因子类 生物标记 眼房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6q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6q缺失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2017年新诊断的38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较6q缺失患者与非6q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并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6q缺失患者与非6q缺失患者比较,中位年龄较高(63岁对58岁,P=0.039),t(4;14)发生率较高(30.4%对16.4%,P=0.020),并伴有更高比例的复杂核型(22.2%对5.3%,P=0.001)。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6q缺失与较短的PFS期相关。但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6q缺失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其对生存期的影响受到年龄、t(4;14)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中6q缺失多见于高龄患者,常伴随t(4;14)及复杂核型,但6q缺失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6q缺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瓣膜PICC且全程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230例,分为对照组106例与观察组12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方式,同时,在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操作前、中、后,对照组均以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所在位置的到位率97.58%高于对照组86.79%,且穿刺置管后发生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导管破裂、移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1.29%低于对照组33.02%;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护理质量以及置管完成日至拔管日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其导管尖端到位率更高,置管相关的并发症更低,且护理满意度评分与生活质量更高,集束化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腔内心电图 留置三向瓣膜P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