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戈谢病患者胸部C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肺部浸润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搜集2003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戈谢病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胸部CT检查,分析和描述其肺部间质和实质等影像表现。结果43例戈谢病患者中,有20例胸部CT表现异常。肺部呈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10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肺部呈单叶段或多叶段的磨玻璃征象5例;细小结节影2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肺纤维化者1例,以左肺上叶更为显著。其他表现包括肺囊泡3例、局限性胸膜增厚2例、气胸1例、肺动脉高压1例、胸腺增大12例。戈谢病患者出现肺部病变者以10~14岁居多,其中,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腺增大等征象多见,在该年龄区间内分别各有5例。结论戈谢病患者半数累及肺部,肺部表现多样,多表现为弥漫间质病变,主要征象为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玻璃样透光度减低,与戈谢细胞浸润病理一致,但不具备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并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浸润相鉴别。

  • 标签: 戈谢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儿童CT辐射剂量的调查,了解儿童CT辐射剂量的现状,探讨儿童CT辐射剂量的诊断参考水平(DRL)。方法以2021年11月30日为起点,按时间倒叙回顾性收集全国儿科CT检查的辐射剂量报告。将所有CT扫描分为0~1个月、>1个月~4岁、>4~10岁、>10~14岁、>14~18岁5个年龄段;头颅平扫、鼻窦平扫、颞部平扫、颈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头颅增强、胸部增强、腹部增强9个检查项目。记录每次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其75%位数为DRL。将本次调查中头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的DRL与我国专家共识和欧洲DRL指南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到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医院,包括20家儿童专科医院、11家妇女儿童医院、2家综合医院的儿童CT检查19 135次,获得了5个年龄段、9个检查项目的45个亚组的CT辐射剂量DRL。本调查DRL结果显示,5个年龄组头颅平扫的CTDIvol为26.9~42.8 mGy,DLP为347~694 mGy·cm;胸部平扫的CTDIvol为3.5~8.0 mGy,DLP为54~293 mGy·cm;腹部平扫的CTDIvol为6.3~13.2 mGy,DLP为155~564 mGy·cm。我国专家共识的DRL基本相当于此次调查>4~10岁年龄组的DRL。与欧洲指南相比,头颅平扫辐射剂量差异不大,胸部平扫及腹部平扫低年龄组本次调查结果辐射剂量增高明显。结论本次调查显示了我国儿童CT常用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部分项目辐射剂量水平与我国既往及国际相关组织发布的DRL不符,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自己的DRL,以指导儿童低剂量CT工作。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儿童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CT、磁共振成像(MRI)和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病理确诊的6例儿童PEComa的CT、MRI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儿年龄1.7~11.9岁(平均7.6岁)。男女比例为1∶2。6例单发肿瘤发病部位分别见于肾脏(2例)、腹腔(2例)、盆腔(1例)和腹股沟(1例)。肿瘤边界清晰,呈类椭圆形(5例)或多结节样(1例),边缘见花边样或结节样改变(3例)。肿瘤长径4.8~15.9 cm(平均9.3 cm)。5例肿瘤表现出周围侵犯,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2例患儿合并结节性硬化症。1例肿瘤为术后复发。CT平扫(6例)示肿瘤呈等/低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多数(5例)肿瘤见瘤内迂曲增粗血管影,少数(2例)见沙砾样钙化。肿瘤中心在MRI(3例)T1WI及T2WI上呈斑片样或结节样高信号,周边呈等肌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b=800 s/mm2)上病灶周边部分弥散受限且增强后强化明显,中心部分呈等信号,增强后不强化或仅轻微强化。1例组织学分类为良性PEComa,5例为恶性PEComa。Melan-A和SMA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83.3%。结论儿童PEComa的CT、MRI和病理表现存在一些特异性,常表现为腹盆腔内边界清楚的类椭圆形肿块,伴结节样边缘,可见瘤内迂曲增粗血管,增强后以周边强化为主,可有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病理上以恶性病变居多,免疫组织化学上呈黑色素-肌肉双源性表达。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儿童 CT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优化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增强CT(CECT)图像质量和提升血管壁测量精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2例进行低辐射剂量体部CECT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扫描管电压100 kVp,将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100%ASIR-V、DLIR重建为0.625 mm的薄层图像。主观评价由两名医师采用5分法评估整体图像噪声、血管壁的显示能力以及诊断信心指数。客观评价测量各组图像血管壁厚度,计算测量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同时计算对比噪声比。使用Friedman检验比较4组图像间主观评分的差异,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比较客观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整体噪声方面100%ASIR-V、DLIR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图像评分均高于FBP、50%ASIR-V(P均<0.05),血管壁显示能力与诊断信心指数DLIR优于其他图像(P均<0.05)。客观测量结果显示,DLIR图像管壁厚度标准差和CV小于其他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0%ASIR-V与DLIR间血管噪声值、肌肉噪声值、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低于FBP和50%ASIR-V图像(P均<0.05)。与50%ASIR-V图像相比,DLIR图像的CV降低了22.9%,对比噪声比提升了46.8%。结论DLIR可改善大动脉炎患儿的CECT图像质量,提升血管壁的测量精度,使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可能。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Takayasu动脉炎 儿童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