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现状及其治疗进展,为临床上此类损伤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和"digital artery defect""soft tissue defect"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2月关于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632篇,排除无法获得全文、内容不符、重复性及低质量文献,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穿支皮瓣的广泛应用、医患对修复的结果要求提高及修复理念的不断改进,伴有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方式逐渐由创伤较大的血管移植联合皮瓣转移覆盖、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等方式,向创伤小、疗效好的flow-through皮瓣方式发展,达到了在较小医源性损伤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的目的。结论flow-through穿支皮瓣兼具穿支皮瓣和桥接固有动脉的优点,通过一次手术即可有效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符合当前修复重建的理念,具有最大的经济性,是修复伴有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创面的最佳方式。

  • 标签: 指损伤 动脉损伤 软组织损伤 flow-through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所产生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1 月诊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 88 例作为治疗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44 例和对照组 44 例,研究组应用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治疗相关指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9.54% ,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研究组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疾病好转,治疗价值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对比
  • 作者: 方杰 李军 高俊杰 张文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开封济康手外科医院手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伴有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伴有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40例40,其中采用静脉皮瓣(A组)修复18例、SPBRA皮瓣(B组)修复22例,均进行门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手术时间、皮瓣2-PD、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供区并发症、皮瓣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A组手术时间为(78.89±7.36)min,较B组[(97.27±9.26)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平均随访11.6、12.1个月,末次随访皮瓣2-PD测量值分别为(7.94±1.55)mm、(6.5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功能活动度:A组,优13例,良5例;B组,优17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患者满意度:A组,非常满意4例,满意13例,一般1例;B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5例;皮瓣外观:A组,良16例,差2例;B组,良21例,差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静脉皮瓣和SPBRA皮瓣桥接修复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依据感觉恢复首选SPBRA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静脉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游离皮瓣修复腹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我们共收治44例(44)腹缺损患者,其中22例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A组),22例采用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B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创面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皮瓣的两点分辨觉、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及晚期功能恢复效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0~13.5个月,平均8.0个月,所有皮瓣术后均存活,临床治疗效果满意。A组手术时间为(168.06±66.18) min较B组(234.72±79.26)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的两点分辨觉比较,A组(6.87±1.26) mm大于B组(5.90±1.03) mm;皮瓣感觉恢复至正常情况的例数比较,B组为14例(63.64%)优于A组7例(31.8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晚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比较,A组为90.91%(20/22例),B组为95.45%(21/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手术时间较游离趾腓侧皮瓣短,但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腹缺损的疗效优于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指腹缺损 组织移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2020年9月24日,对1例因机器挤压致左示自近节和中节两平面撕脱性完全离断、深屈肌腱自肌腹抽出、双侧掌侧固有神经自近侧长段抽出的28岁青年女性,进行断指再植;术中指屈伸肌腱、双侧掌侧固有神经、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予旷置。术后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再植体顺利成活。术后10 d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片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再植术后1个月切取自体同侧掌长肌腱及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移植修复左示屈、伸肌腱及双侧掌侧固有神经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愈合一期良好,无红肿、流脓等感染现象,无局部及全身过敏症状。术后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7个月随访,再植体无旋转,无成角畸形,外形良好,无明显萎缩,无感染、过敏症状;掌指关节活动度约85°,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约40°,远侧指骨间关节活动范围约15°;近侧离断平面再植体TPD为6~8 mm,远侧离断平面再植体TPD为10~12 mm;复查左手正侧位片:左示指骨骼愈合良好;患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良。

  • 标签: 断指再植 撕脱离断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0月—2020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41例应用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42.4岁),机器绞伤26例、重物砸伤7例、车祸伤5例、电锯切割伤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3.5 cm~10.0 cm×8.0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4.5 cm~12.0 cm×10.0 cm。术中发现穿支血管变异3例(7.3%)。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依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皮瓣感觉、皮瓣温度、皮瓣形态及供区瘢痕,进行疗效满意度评价。结果本组41例患者中,除3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外,余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等并发症。3例皮支血管变异者,经向后外侧寻找穿支,重新调整皮瓣位置,成功完成修复。患者均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其中1例二期行肌腱松解术时做了皮瓣修薄。本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为5~10分,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MSAPF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针对穿支血管变异者,经恰当处理,也可成功切取小腿后区皮瓣。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2021年11月,收治1例左手挤压伤患者,行左侧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修复创面中遇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MSAP)和隐动脉穿支两组血管供养,但MSAP细小,夹闭试验发现以此血管供血,皮瓣颜色苍白,皮缘无渗血,保留隐动脉穿支,皮瓣顺利成活,术后1个月随访,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隐动脉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