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崔旭雅 李茂岚 刘颖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 200127 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127 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中心 200127 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127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200092
  • 简介:摘要胆囊(gallbladder cancer,GBC)是高度恶性的胆道系统肿瘤,易复发转移,预后差。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可能治愈胆囊的唯一方法,但患者远期预后改善甚微,无法满足治疗的全部需要。随着胆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癌症综合治疗理念的普及,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手术及辅助治疗方案可改善胆囊患者预后。本文现就胆囊的辅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囊的恶性程度极高,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手段,亟需高质量研究突破诊疗瓶颈。本文回顾了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胆囊研究相关文献,对临床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胆囊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及危险因素、新兴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学类型新分类、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及系统性综合治疗动态。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更有效的胆囊诊治方法,为改善胆囊患者的预后带来希望。

  • 标签: 胆囊肿瘤 临床试验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Fermitin家族同源蛋白1(FERMT1)在胆囊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FERMT1对胆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共30例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门诊及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0年12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0例胆囊患者及其旁组织中FERMT1蛋白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小干扰RNA敲减胆囊细胞NOZ、GBC-SD中的FERMT1蛋白表达,分别将胆囊细胞分为FERMT1敲减组(si-FERMT1)和阴性对照组(si-NC),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胆囊组织中FERMT1蛋白表达阳性率(33.00%,9/30)高于旁组织(3.33%,1/30,P<0.05),组织样本中FERMT1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ERMT1蛋白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表达组(14个月比18个月,Log-rank=3.875,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96 h后,NOZ细胞中si-FERMT1组吸光度值为低于si-NC组(0.773±0.046比1.124±0.043,t=12.395,P<0.01);GBC-SD细胞中si-FERMT1组吸光度值为低于si-NC组(0.538±0.022比0.778±0.033,t=13.457,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NOZ细胞中si-FERMT1组侵袭细胞数低于si-NC组[(178.00±15.72)个比(430.33±20.60)个,t=16.874,P<0.01];GBC-SD细胞中si-FERMT1组侵袭细胞数低于si-NC组[(130.33±11.72)个比(414.67±20.53)个,t=20.84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RMT1在胆囊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胆囊发展及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在胆囊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促作用。

  • 标签: 胆囊癌 Fermitin家族同源蛋白1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胆囊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中国10个省市15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 528例胆囊患者资料。男性1 345例(38.12%),女性2 183例(61.88%);初诊年龄(63.7±10.8)岁(范围:26~99岁)。其中0~Ⅰ期213例(6.04%),Ⅱ~Ⅲ期1 059例(30.02%),Ⅳ期1 874例(53.12%),382例(10.83%)无法判断分期;行手术治疗2 255例(63.92%),行放疗或化疗336例(9.52%,其中172例为姑息性治疗),仅支持治疗1 101例(31.21%)。总结和分析3 528例胆囊患者的地区分布、治疗方式、手术情况、病理学检查结果、合并胆囊结石情况、预后情况。结果在3 528例诊断为胆囊的患者中,959例(27.18%)来自东部地区,603例(17.09%)来自东北地区,1 533例(43.45%)来自中部地区,433例(12.27%)来自西部地区。在1 578例可切除的患者中,759例(48.10%)合并胆囊结石。在1 578例可切除的患者中,665例(42.14%)行根治性切除,913例手术未达根治标准(57.86%);891例(56.46%)患者在术前得到恶性肿瘤诊断,254例(16.10%)为术中诊断,381例(24.14%)为术后诊断,52例无法判断(3.30%)。在665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中,切缘阳性69例(10.4%),切缘阴性510例(76.7%),86例(12.9%)切缘情况不详。3 528例胆囊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23.0%,其中可切除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9.6%,晚期未手术患者为5.4%,姑息性手术患者为4.7%。结论我国胆囊患者初诊超过半数为Ⅳ期;手术切除是提高可切除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式。胆囊的治疗尚不规范,亟需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 标签: 胆囊肿瘤 疾病特征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多中心回顾性临床资料数据库中42家医院收治的6 159例胆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病例来源情况。(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诊断情况。(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随访数据由CRGGC对各协作中心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之日或未手术患者确诊之日起,至结局事件发生或随访截至时间的总体生存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强迫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P<0.1的因素引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后退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病例来源情况:42家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35家,三级乙等医院7家;胆囊收治高流量医院16家,非高流量医院26家。42家医院地域分布: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东部地区22家,西部地区6家。6 159例患者地域分布:2 154例(34.973%)来自中部地区,705例(11.447%)来自东北地区,1 969例(31.969%)来自东部地区,1 331例(21.611%)来自西部地区。6 159例患者总体院均诊断与治疗数为(18.3±4.5)例/年;其中4 974例(80.760%)来源于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38.8±8.9)例/年;1 185例(19.240%)来源于非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5.7±1.9)例/年。(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6 159例患者确诊年龄为64(56,71)岁;其中男性2 247例(36.483%),确诊年龄为64(58,71)岁;女性3 912例(63.517%),确诊年龄为63(55,71)岁。性别比例为女性:男性=1.74∶1。3 886例(63.095%)患者确诊年龄为56~75岁。不同性别患者确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P<0.001)。(3)诊断情况: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为胆囊2 503例(40.640%),初步诊断非胆囊3 656例(59.360%)。未手术患者2 110例(34.259%),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200例(9.479%),初步诊断为非胆囊1 910例(90.521%)。手术患者4 049例(65.741%),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2 303例(56.878%),初步诊断为非胆囊1 746例(43.122%)[术中诊断为胆囊774例(19.116%)、术后诊断为胆囊972例(24.006%)]。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前行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别为2 521例(40.932%)、2 335例(37.912%)、1 114例(18.087%),行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检测分别为3 259例(52.914%)、3 172例(51.502%)、4 016例(65.205%)。同一例患者可行多种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MRI检查,初步诊断前CEA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25检测均是影响胆囊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45、1.98,0.69,0.68,2.43,0.41,1.63,0.41,0.39,0.42,95%可信区间为1.21~1.74、1.64~2.40,0.59~0.80,0.60~0.78,2.19~2.70,0.37~0.45,1.43~1.86,0.37~0.45,0.35~0.43,0.38~0.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性别,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是影响胆囊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6、1.42,0.89,0.67,1.85,1.56,1.57,0.39,95%可信区间为1.13~1.64、1.16~1.73,0.79~0.99,0.57~0.78,1.60~2.14,1.38~1.77,1.38~1.79,0.35~0.43,P<0.05)。(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 447例(60.435%)分期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分别为85例(3.474%)、201例(8.214%)、71例(2.902%)、890例(36.371%)、382例(15.611%)、33例(1.348%)、785例(32.080%)。2 4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5.7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2.78~58.35),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46个月(95%可信区间为21.23~25.71)。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2.47,P<0.001)。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可切除性肿瘤2 988例(73.796%),不可切除性肿瘤177例(4.371%),可切除性无法评估884例(21.833%)。2 988例可切除性肿瘤患者中,根治性切除2 036例(68.139%),非根治性切除504例(16.867%),手术根治性无法评估448例(14.994%)。2 447例分期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患者中,不可切除性肿瘤53例(2.166%),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300例(12.260%),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1 441例(58.888%),无法评估653例(26.686%)。733例未手术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未手术、不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1.04,P<0.001)。(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6 159例患者中,541例(8.784%)行术后辅助化疗和晚期化疗,76例(1.234%)行放疗。1 170例进展期(Ⅲa期及以上)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26例(10.76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 044例(89.23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3,P=0.629)。658例Ⅲa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6例(10.030%),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92例(89.970%),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5,P=0.817)。512例≥Ⅲb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0例(11.71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452例(88.28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50,P=0.220)。结论我国胆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超过半数确诊年龄为56~75岁。初步诊断前行超声和CT检查、血清CA19-9检测是初步诊断胆囊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可改进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我国胆囊辅助化疗尚不规范且比例较低。

  • 标签: 胆道肿瘤 术前诊断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