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EK)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0、25、50、100、150和2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原代角质形成细胞12 h,分别采用CCK-8、BrdU和LDH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活性和死亡的影响。分别采用50 mJ/cm2 UVB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EK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藜芦醇组、UVB组和UVB+白藜芦醇组,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B1和cyclin E1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0、25、50、100、150和200 μmol/L白藜芦醇组HEK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2,P < 0.001),不同浓度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01);10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DNA合成活力(0.761 ± 0.141)低于对照组(2.226 ± 0.141,t=17.92,P < 0.001);25、50、100和20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8,P > 0.05)。UVB和白藜芦醇处理后,4组细胞凋亡率和G1期、G2期、S期的细胞比例以及PARP、caspase-3、cyclin B1、cyclin E1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UVB组细胞凋亡率(24.69% ± 3.54%)及PARP、caspase-3的剪切水平(2.190 ± 0.349、0.090 ± 0.016)均高于对照组和UVB+白藜芦醇组(4.00% ± 0.81%、0.926 ± 0.040、0.024 ± 0.019,均P < 0.05);UVB组cyclin E1、cyclin B1蛋白水平(0.116 ± 0.017、0.775 ± 0.08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UVB+白藜芦醇组cyclin E1表达水平(0.287 ± 0.047)高于UVB组、cyclin B1表达水平(0.504 ± 0.009)低于UVB组(均P < 0.05);UVB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和UVB+白藜芦醇组,G1期、G2期细胞比例均高于UVB+白藜芦醇组(P < 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HEK增殖活力,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 标签: 角蛋白细胞 紫外线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白藜芦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改变的影响因素以及NLR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5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依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低NLR组(NLR<2.3,46例)、中NLR组(NLR≥2.3~≤4.3,45例)、高NLR组(NLR>4.3,44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无创心脏血流动力指标。结果(1)通过对不同NLR组患者资料的比较,发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fide,NT-proBNP)(F=4.485,P=0.013)、总胆红素(F=6.085,P=0.003)、白蛋白(F=3.695,P=0.027)在不同NL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NLR与NT-proBNP、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67、0.256、-0.243,P值分别为0.002、0.003、0.005);(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HF患者NLR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T-proBNP、总胆红素、白蛋白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39、0.223、0.247、-0.213,P均<0.05);(4)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NLR与心输出量(r=-0.173,P=0.045)、心指数(r=-0.175,P=0.042)、LVEF(r=-0.278,P=0.001)、最大射血速率(maximum ejection velocity,AMPC)(r=-0.207,P=0.016)、收缩指数(r=-0.214,P=0.013)、收缩功能指数(hearther index,HI)(r=-0.179,P=0.038)、左心室每分作功(cardiac work,CW)(r=-0.235,P=0.006)、心功能指数(cardiac work index,CWI)(r=-0.244,P=0.004)呈负相关。结论NT-proBNP、总胆红素、白蛋白、LVEF是影响CHF患者NLR的因素,NLR对CHF的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预测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心脏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血栓脱落易形成肺栓塞(PE),可导致猝死。但DVT可以预防,因此早期评估和预防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ICU患者DVT的预防现状。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医学科 血栓预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术中获取脑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组织中Tregs、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IL-17表达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Tregs、Th17细胞、IL-10、IL-17与脑胶质瘤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Tregs和IL-10 mRNA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加,Th17细胞和IL-17 mRNA较癌旁组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5±3.28) ×106个比(5.73±2.26)×106个,(0.73±0.23)比(0.53±0.26),(8.47±3.08)×106个比(10.75±2.91)×106个,(0.78±0.12)比(0.91±0.17),t值分别为9.34,5.38,5.76和6.25,P值均<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s、Th17细胞、IL-10、IL-17 mRNA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男性与女性脑胶质瘤患者中Tregs、Th17细胞、IL-10、IL-17 mRNA表达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Ⅰ-Ⅱ级的脑胶质瘤患者比较,WHO Ⅲ-Ⅳ级的脑胶质瘤患者Tregs和IL-10 mRNA显著增高,而Th17细胞和IL-17 mRNA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9±1.87)×106个比(9.86±1.76) ×106个,(0.63±0.21)比(0.84±0.19),(8.98±1.80)×106个比(8.02±1.78)×106个,(0.87±0.18)比(0.70±0.22),t值分别为2.11,5.22,2.68和4.20,P值均<0.05)]。脑胶质瘤组织中Tregs、IL-10mRNA与原发癌灶直径明显正相关,Th17细胞、IL-17 mRNA与原发癌灶直径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34、0.32、-0.27、-0.43,P值均<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Tregs及IL-10高表达,Th17细胞及IL-17低表达,且Tregs、IL-10 、Th17和IL-17表达量与脑胶质瘤WHO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

  • 标签: 脑胶质瘤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细胞因子 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该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来该院进行治疗患有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12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3组,即常规护理组、压力梯度弹力袜组与联合气囊加压组,每组4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产妇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压力梯度弹力袜组产妇则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来进行预防护理,而联合气囊加压组产妇除了要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来进行预防护理外,还需要联合使用间歇性气囊加压法进行预防护理。结果3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D-dimer、凝血酶原时间等情况(110.5±12.4)g/L,(106.7±13.2)g/L,(106.6±11.9)g/L,(0.6±0.4)mg/L,(0.6±0.4)mg/L,(0.5±0.3)mg/L,(12.3±1.9)s,(11.0±1.6)s,(11.5±1.7s)较手术前均出现显著变化(116.3±13.4)g/L,(113.5±13.6)g/L,(113.5±13.5)g/L,(0.4±0.2)mg/L,(0.4±0.3)mg/L,(0.4±0.2)mg/L,(12.9±1.9)s,(11.4±1.5)s,(12.3±1.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2,2.6521,3.5112,P<0.05)。且联合气囊加压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8%)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以及压力梯度弹力袜组(14.3%,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2,2.7205,P<0.05)。但是常规护理组与压力梯度弹力袜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3,P>0.05)。结论对于产妇采取压力梯度弹力袜联合间歇性气囊加压法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孕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效果
  • 作者: 李勋 李静 李莉 李为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外一科,南宁 53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心内科,桂林 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桂林 54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桂林 541002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通过分析循环肿瘤成分,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来检测肿瘤情况,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工具。液体活检样本获取方便,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应用效果及对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在奇偶数字法指导下,对抽取患者行分组处理,具体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病例数总计62,入院起止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12月,全部患者疾病分类为:股骨骨折,在手术治疗后,为其提供临床护理,即:常规护理(对照组),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各组中收纳股骨骨折手术患者31例,比较最终成效。结果:常规护理、快速康复护理后,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各项指标予以评测,有统计意义,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数据低,P<0.05;满意度评分中,观察组VS对照组,数据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既可对其住院时间进行缩短,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又能促进股骨骨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股骨骨折患者 住院时间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满意度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体检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进行检验,观察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在室温与低温状态下不同时间段的指标结果,观察使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影响患者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室温条件下以及低温条件下所检测血液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的指标在2h和5h时都明显低于0.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 方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肛周感染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患者19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式。对常规方式和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两组的肛周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肛周感染率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肛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肛周脓肿 对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电子胃镜异物取出术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异物的相关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共计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成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人上消化道异物 经电子胃镜取出术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实体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AP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及骨髓穿刺结果诊断为APL,经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后获得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R)。2013年后出现复发,再次予全反式维甲酸和阿糖胞苷诱导治疗获得第2次CR,并进行了2个疗程的巩固治疗。随后患者先后继发乳腺癌、子宫颈癌。随访至2020年11月,该患者APL处于CR。结论APL患者治疗达到CR后可以长期生存,预后好,但可能继发第二肿瘤,其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乳腺肿瘤 宫颈肿瘤 亚砷酸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使用油酸(OA)制备NAFLD细胞模型。将Flag-CKIP-1表达载体以及shRNA-CKIP-1转染肝细胞,实现CKIP-1的异常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构建CKIP-1敲除NAFLD小鼠模型,肝脏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信号蛋白表达。结果CKIP-1转染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明显减轻。与OA组相比,OA+sh-CKIP-1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OA+CKIP-1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CKIP-1抑制NAFLD细胞模型中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P<0.05、P<0.01),同时增加Bcl-2/Bax的表达水平(P<0.05)。CKIP-1敲除增加NAFLD小鼠肝细胞凋亡相关信号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P<0.01,P<0.05),同时降低Bcl-2/Bax的表达(P<0.05)。结论CKIP-1通过上调Bcl-2/Bax凋亡开关,产生对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影响,从而抑制肝细胞的凋亡,改善NAFLD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

  • 标签: 脂肪肝 细胞凋亡 酪蛋白激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运用美罗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救治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运用美罗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美罗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黏膜损伤发生情况,及其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危险度分层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95例ALL患儿资料,患儿共接受539例次HD-MTX化疗。分析患儿黏膜损伤情况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疾病危险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95例患儿539例次HD-MTX化疗中,总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8.4%(45/539);低危组黏膜损伤发生率为4.6%(11/239),中危组为7.6%(8/105),高危组为13.3%(26/195)。随着疾病危险程度的提升,黏膜损伤发生率增高(χ2=10.787,P<0.05)。黏膜损伤程度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疾病危险程度均无关(均P>0.05),黏膜损伤发生与否与疾病临床疗效无关(P>0.05)。结论ALL患儿应用HD-MTX后通过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来调整解救药物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 黏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9月—2019年5月6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流式细胞术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细胞表面PD-1表达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脓毒症患者64例,生存者32例,死亡者32例。第1、2、3、5、7天死亡者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生存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与降钙素原呈正相关(r=0.313, P=0.015;r=0.375, P =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3天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1+/CD3+T细胞百分比为3.63%,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 96.43%,特异度 59.38%。PD-1+/CD4+T细胞百分比为4.65%,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 96.43%,特异度 62.50%。PD-1+/CD8+T细胞百分比为3.91%,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 64.29%,特异度81.25%。结论脓毒症死亡者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更高,T细胞表面PD-1表达增加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使用PD-1+/CD3+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进一步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脓毒症 共抑制分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34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特点及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8周内的临床资料,按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关系。比较BPD患儿与无BPD患儿在不同胎龄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构成比及不同程度BPD患儿生后8周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C)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生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EC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4例早产儿,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2例,发生率为65.0%,轻度、中度及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别占23.7%(36/152)、50.7%(77/152)、25.7%(39/152),生后第4周EC达高峰(1.47×109/L)。EC水平与胎龄、胎膜早破、败血症、BPD、红细胞输注、气管插管及生后类固醇使用等临床特征相关,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因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4, 95%CI 2.474~52.742, P=0.002)。生后第3周EC预测BPD发生的敏感度最高(78.1%),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31, 95%CI 0.663~0.799,P<0.001)。结论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EC在生后第4周达高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可能相关,生后第3周EC对预测BPD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宫颈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有研究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伴随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宫颈癌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年轻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性行为活跃,是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高危人群。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癌前病变并发展为宫颈癌的关键因素。故本研究就年轻女性HP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宫颈癌前病变诊疗策略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癌前状态 宫颈疾病 女性 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