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信迪利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顺铂加紫杉醇或顺铂加5-氟尿嘧啶)作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效果。设计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背景2018年12月14日至2021年4月9日,国内66家研究中心,国外13家研究中心。受试者659例未曾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成年(≥18岁)晚期或转移食管鳞癌患者。干预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每3周接受1次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体重<60 kg者3 mg/kg,体重>60 kg者200 mg)与顺铂75 mg/m2和紫杉醇175 mg/m2的联合治疗。本研究经修订,允许研究者选择顺铂联合紫杉醇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800 mg/m2,第1~5天连续输注给药)化疗方案。主要结局指标所有患者和程序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联合阳性评分≥10的患者总生存期。结果659例患者随机分配至信迪利单抗(n=327)或安慰剂(n=332)联合化疗组。659例患者中有616例(93%)接受了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与顺铂和紫杉醇联合治疗,有43例(7%)接受了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与顺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期中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6.7 vs 12.5个月,风险比0.63,95%可信区间0.51~0.78;P<0.001)和联合阳性评分≥10的患者(17.2 vs 13.6个月,0.64,0.48~0.85;P=0.002)中,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总生存期均优于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所有患者(7.2 vs 5.7个月,0.56,0.46~0.68;P<0.001)和联合阳性评分≥10患者(8.3 vs 6.4个月,0.58,0.45~0.75;P<0.001)的无进展生存期。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为321/327例(98%),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为326/332例(98%)。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中,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0%(196/327)和55%(181/332)。结论与安慰剂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顺铂加紫杉醇作为一线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或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信迪利单抗联合顺铂加5-氟尿嘧啶也显示出类似的获益。临床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 NCT03748134。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关于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种子土壤"学说是较被认可的腹膜转移理论。腹腔内多种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以及腹腔积液共同构成腹腔微环境,可为胃癌细胞种植、浸润、生长以及转移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充分认识腹腔微环境,有利于早期判别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复发,并能够为未来寻找靶向腹腔微环境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参与构成腹腔微环境的主要细胞成分、腹腔积液以及免疫微环境进行综述,探讨腹腔微环境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微环境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分析脉络膜转移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与脉络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21例(21只眼)作为脉络膜转移癌组,纳入同时期确诊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46例(46只眼)作为脉络膜血管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瘤及其相邻正常眶内组织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比较脉络膜转移癌与其相邻眶内正常组织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血管瘤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鉴别脉络膜转移癌和脉络膜血管瘤的效能。结果脉络膜转移癌的IMAX大于眶内正常组织,RT、TTP、mTT小于眶内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脉络膜转移癌组IMAX小于脉络膜血管瘤组,RT、TTP、mTT小于脉络膜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TTP及mTT鉴别两种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95%CI=0.666~0.884)、0.970(95%CI=0.896~0.996)、0.729(95%CI=0.607~0.831)、0.992(95%CI=0.931~1.000),敏感性分别为71.7%、95.7%、76.1%、95.7%,特异性分别为85.7%、90.5%、66.7%、95.2%。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及mTT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血管瘤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病人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流程。

  •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患者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少见的异质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级和分期的NEN治疗和转归差异较大。晚期NEN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少,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是近几年肿瘤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实体瘤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免疫治疗在NEN中的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单药治疗NEN的疗效有限,对于部分选择人群可以考虑应用。与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包括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高(TMB-H)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等。抗CTLA-4联合PD-1/PD-L1抑制剂、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或细胞毒药物在NEN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其获益人群。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生物标志物
  • 作者: 王丹 薛冬 唐洪磊 申占龙 叶颖江 沈琳 陆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务处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广东省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广州 51018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北京市结直肠癌诊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试点项目进展和推广效果,为推进肿瘤MDT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获取231家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医院2018年度(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2019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和2020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MDT项目评估表的数据。分析试点医院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情况、门诊和住院MDT开展情况、病例分布,以及MDT管理、收费和区域辐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描述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排除数据缺失的试点医院,2018—2020年度纳入分析的试点医院数量分别为227家、224家和224家。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的试点医院从2018年度的174家提升至2020年度的222家;门诊和住院MDT病例分别从48 332例和61 823例增长至72 493例和106 899例;实施MDT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从159家提升至214家。2020年度,门诊和住院MDT均次费用均以200~500元为主;135家(60.3%)试点医院是区域内MDT主导医院。结论我国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MDT的试点医院数量逐年增长,且试点医院在区域内起到一定引领作用。为加快推广肿瘤MDT模式,笔者建议医院应针对MDT进一步提高患者可及、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医保报销、加强区域辐射作用。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多学科协作诊疗 试点医院 诊疗模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DARA)用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20年收治的2例复发难治MM患者诊治过程,分析其使用DARA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在使用DARA后均迅速发生高钾、高磷、高尿酸、低钙、肾损害等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表现,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结论DARA治疗肿瘤负荷高的患者易出现TLS,常可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应警惕此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达雷妥尤单抗 复发 难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探查老年白内障患者黄斑区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描述研究。2017年12月1~ 30日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老年白内障患者720例138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0例629只眼,女性390例751只眼;平均年龄(70.35±19.05)岁;右眼716只眼。视力0.05~ 0.8。眼底均可观察。所有患眼均行频域OCT、CDFI检查。采用德国Carl Zeiss Meditec公司Cirrus HD-Model 5000 OCT仪对患眼黄斑区进行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和平均厚度(AT)。采用意大利百胜医疗集团MyLab 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CDFI检查。两种方法对黄斑区病变的检出率比较行χ2检验;采用评价诊断试验的统计方法,制作交叉表比较频域OCT与CDFI对黄斑区病变诊断的一致。CFT、AT以及黄斑区有无前膜、视网膜皱褶、视网膜囊样水肿、硬性渗出、黄斑裂孔或板层黄斑裂孔、神经上皮层浅脱离、RPE脱离、玻璃体黄斑牵拉与CDFI黄斑区病变检出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80只眼中,频域OCT检查发现黄斑区病变239只眼(17.3%);CDFI探查发现黄斑区异常回声161只眼(11.7%)。频域OCT、CDFI对黄斑区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661,P<0.001 ),但检出结果一致较好(κ=0.766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FI黄斑区病变检出与视网膜皱褶、视网膜层间囊肿及CFT相关(r=1.396、1.041、0.120,P<0.01 )。结论CDFI可以有效发现影响老年白内障患者视力预后的黄斑区病变。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黄斑变性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IOLMaster 700与Pentacam AXL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参数的一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2日—11日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单纯白内障患者76例146眼,其中男36例69眼,女40例77眼;受检者年龄35~88岁,平均(64.52±11.36)岁。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IOLMaster 700及Pentacam AXL测量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直径(WTW)。比较2种检查仪器各测量值的差异,评估两种测量结果的相关和一致。结果IOLMaster 700与Pentacam AXL测量的AL分别为(24.03±1.72)mm和(23.98±1.73)mm,Km分别为(44.04±1.71)D和(43.88±1.72)D,ACD分别为(3.24±0.47)mm和(3.28±0.47)mm,WTW分别为(11.82±0.51)mm和(11.49±0.49)mm,IOLMaster 700测得的AL、Km、WTW值较大,ACD值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6、8.94、23.83、-15.36,均P<0.01),IOLMaster 700与Pentacam AXL测量的CCT分别为(534.18±30.12)μm和(533.42±28.71)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30)。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种仪器测量的AL、Km、ACD、CCT及WTW值均呈明显正相关(r=0.999、0.992、0.998、0.956、0.942,均P<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2种仪器测量的AL、Km、ACD、CCT及WTW值的95%一致界限分别为-0.02~0.11 mm、-0.27~0.59 D、-0.10~0.02 mm、-16.5~18.1 μm及0.00~0.67 mm。结论IOLMaster 700与Pentacam AXL测量AL、ACD、CCT具有较好的一致及较窄的95%一致界限,临床上可以互换使用。两种仪器测量WTW和Km的95%一致界限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均不建议互换使用。

  • 标签: 生物测量 扫描光相干断层扫描 Scheimpflug成像 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 前房深度 角膜厚度 角膜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2000与IOLMaster 700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的一致。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2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19例(119眼)。分别应用OA-2000和IOLMaster 700进行生物测量,获得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f和Ks)、散光及轴向、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横径(WTW)等数据,并通过矢量计算公式计算散光矢量J0和J45,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2种仪器测量参数及IOL度数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结果: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AL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CCT、ACD、LT及WT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5、5.00、12.25、-5.56,均P<0.001)。2种仪器各测量参数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ICC为0.88~1.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CCT、ACD、LT、AL、WTW及IOL度数95%一致界限(LoA)最大绝对值分别为:0.37 D、0.41 D、0.32 D、0.27 D、0.25 D、32.6 μm、0.08 mm、0.18 mm、0.13 mm、0.73 mm及0.53 D。结论: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OA-2000和IOLMaster 700测量Kf、Ks、Km、J0、J45、ACD、LT、AL的一致好。2种仪器测量参数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的IOL度数同样具有较好的一致,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 标签: 生物测量 IOLMaster 700 OA-2000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治疗后复发并向富含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THRLBCL)样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NLPHL和THRLBC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NLPHL治疗后复发并向THRLBCL样转化患者的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ABVD方案治疗后复发,再次经病理活组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THRLBCL样转化,经R-CHOP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NLPHL化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是否存在向THRLBCL样转化的可能,需及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富含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转化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