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穿刺胆管引流(PTBD)对Bismuth-Corlette I/II型门部胆管癌(HCCA)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78例I/II型HCCA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TBD治疗,设为PTBD组;36例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设为ENBD组。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独立t检验;引流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进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BD组引流操作成功率85.7%(36/42)显著高于ENBD组63.9%(23/3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A、TB、ALP和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TBD组术后并发症率9.5%显著低于ENBD组27.8%(P=0.036);PTBD组5年生存率21.4%、平均生存时间(3.5±1.7)年;显著高于ENBD组5.6%(2.4±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TBD治疗I/II期型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管肿瘤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预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恒牙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活髓切断时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龋源性露髓恒牙共计80例,其中包含80颗牙,为了分析活髓切断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有40例患者,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有40例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但方法不同,分别是对照组使用根管治疗、观察组使用活髓切断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对其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92.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相对于对照组(25.0%)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对相对于观察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活髓切断进行恒牙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活髓切断术 恒牙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与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 年 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 IPSS、 RUV, 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Qmax 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22%( p<0.05)。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确切,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前列腺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术 双极等离子 电切术 良性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与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 年 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 IPSS、 RUV, 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Qmax 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22%( p<0.05)。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确切,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前列腺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术 双极等离子 电切术 良性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 ~ 2019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55例, 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 ~ 2019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55例, 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术前听力下降情况,是否存在面部麻木,听神经鞘瘤后组相关症状,面神经功能等级等表现。监测组在实施听神经鞘瘤切除时进行面神经监测,非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中实际情况决定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3 d再次评估其听力情况,面部麻木,后组相关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等级,同时于术后1个月评估其预后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评估均未见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面部麻木发生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未检测组86.7%(39/45)(P<0.001);面神经功能分级监测组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较未检测组[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显著降低(P<0.001);预后GOS(4.60±0.55)较未检测组(3.78±0.67)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手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避免面听神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面神经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器械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抽取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常规器械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者81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者8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效果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见出血、胆漏、腹腔感染及切口疝等并发症。两组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0.3±11.2)min、VAS评分为(2.3±1.4)分、腹壁满意度为(4.8±0.5)分,与对照组[(31.2±8.4)min,(5.0±1.5)分、(3.9±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器械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术后脐部切口瘢痕隐蔽,患者疼痛感觉轻且对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单孔 经脐入路 常规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6月 -2019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肾癌患者 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4例,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8.33%明显低于对照组 29.17%( p<0.05)。结论: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 、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肾癌 腹腔镜 后腹腔镜 根治性切除术 开放性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孔法与五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ELR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行ELRP的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行三孔法ELRP 48例,对照组行五孔法ELRP 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并发症、尿控恢复情况和肿瘤结局指标。结果全部9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Gleason评分、术前PSA、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前列腺体积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漏尿、尿道狭窄、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缘阳性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生化复发分别为1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五孔法ELRP相比,三孔法ELRP治疗前列腺癌创伤小、具有相似疗效,且未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孔法 五孔法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膜外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每组41例。研究A组于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研究B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3、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前、中、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后舒芬太尼、24 h静脉自控镇痛(PCA)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A组术后3、12、24 h VAS评分低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研究B组MAP、HR水平低于麻醉前,且研究B组上述指标低于研究A组(P<0.05);术后,两组MAP、HR水平与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V),且研究B组MAP、HR水平低于研究A组(P<0.05)。研究A组术后舒芬太尼、24 h PCA用量低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处理,能够提高麻醉阻滞效果,保持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镇痛水平,减轻疼痛感受,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减少并发症影响,相较于全身麻醉更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甲舌肌支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以下简称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对双侧声带麻痹患者气道和嗓音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的39例资料完整的双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例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频闪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声学参数、喉肌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并进行至少2年随访,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声音总嘶哑度评分及VHI-10评分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声时间(MPT)值和肺功能参数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及出血各1例。术后4~8个月,所有患者发音时声带均可内收,35例患者吸气时声带达到中、重度的外展运动,2例始终仅轻度外展,2例无外展运动,中度以上运动幅度的恢复率达89.7%(35/39),并顺利拔管,随访2年无变化。术后12个月时嗓音总嘶哑度G及VHI-10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及MPT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大部分参数恢复到正常参考值水平,术后12个月最大吸气压力(PImax)值仍略低于正常水平,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肌电图资料显示,37例患者吸气时双侧环杓后肌均呈干扰相电位,发音时双侧甲杓肌亦为干扰相电位,其中2例还存在明显错向电位。2例外展功能恢复不佳者环杓后肌电位明显较弱。长期随访仅1例外展运动幅度减弱,但不影响呼吸功能。结论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恢复生理性声带外展内收运动的成功率高、疗效稳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支配 膈神经 舌下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