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兰州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病例常见呼吸病毒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兰州市SARI病例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SARI病例的咽拭子、痰液及少量肺泡灌洗液样本2 571份,同时收集病例资料和临床信息,将监测人群分为5个年龄组(0岁~、1岁~、5岁~、15岁~、60岁~),采用多重Real-time PCR法对常见呼吸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2 571份样本中共检出9种病毒,总阳性率24.66%。其中排在前4位的病毒呼吸合胞病毒(8.71%)、鼻病毒(4.60%)、流感病毒(4.40%)、副流感病毒(3.85%)。0岁~组婴儿占比最高(36.37%),阳性检出率最高(26.95%),呼吸合胞病毒检出最多(13.05%),5岁~组鼻病毒检出率最高(6.13%),15岁~组和60岁~组检出率最高的是流感病毒,分别为9.75%和6.35%,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P=0.038),每年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结论兰州市SARI病例感染率最高的病毒呼吸合胞病毒,不同年龄组优势病毒不同,冬春季为流行季。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住院病例 呼吸道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UP98-DDX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于2020年4月和2021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2例NUP98-DDX10融合基因阳性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转录组基因测序检测融合基因,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融合基因片段行Sanger测序明确序列,分析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经临床诊断,例1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AML-M5),例2急性混合表型白血病无法分类型(ALAL-NOS);例1以严重出凝血异常起病,初诊时达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诊断标准。2例患者转录组测序发现NUP98-DDX10融合基因阳性,并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测序识别出两种不同剪接融合模式:一种是NUP98的第14号外显子与DDX10的第7号外显子融合,既往称为Ⅱ;另一种是未见报道的剪接融合模式,NUP98的第14号外显子与DDX10的第13号外显子融合,将其命名为Ⅳ。1997至2018年文献共报道16例NUP98-DDX10相关血液肿瘤,与本次报道的2例汇总分析,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31.5岁(0.08~61岁),中位生存期12个月(1~46个月)。结论在ALAL-NOS患者中识别一种NUP98-DDX10新的融合转录本。伴有NUP98-DDX10融合基因的血液肿瘤十分罕见,常规治疗反应差,需要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转录组测序 NUP98-DDX10融合基因
  • 简介:简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最初模型及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到现在,计算机病毒随着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而进化的过程。并对网络病毒的各种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计算机病毒 操作系统 网络病毒
  • 简介:【 摘要】 病毒感染如今对人群感染极大。本文作者以乙型肝炎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入手,就 NLR家族在机体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NLR家族 抗病毒 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聚集性疫情的特点及传播过程,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杭州市2022年1月26日至2月3日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绘制疫情传播链。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1.1引起,感染来源为H公司进口生产物料,早期以"物传人"的形式传播,随后因工作接触等造成公司内传播,进而通过生活接触、公共场所暴露等方式在家庭、公司/单位、婚宴、母婴馆等地导致共计30起聚集性疫情。此次疫情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1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62例;中位年龄33岁,年龄范围5月龄~85岁;主要分布在滨江区(49例,42.98%)、富阳区(45例,39.47%)和萧山区(15例,13.16%);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28—31日,临床表现以咽部不适(45例,39.47%)、咳嗽(43例,37.72%)和发热(27例,23.68%)为主。基本再生数R0为2.18,实时再生数Rt于2月1日降至0.77;中位潜伏期4.0 d,中位代间距2.5 d。结论此次聚集性疫情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1.1引起,并通过"物传人"的方式引发聚集性疫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奥密克戎变异株 流行病学 物传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CV病毒载量及HVC抗体水平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VC抗体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研究中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HCV-RNA阳性37例,阳性率54.41%;②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越高,HCV-RNA的阳性率越高,分别为11.76%、45.45%、86.2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阳性检出率与其HVC抗体水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的升高患者的HCV-RNA阳性率升高。

  • 标签: 慢性丙肝 HCV病毒载量 HCV抗体 相关性
  • 作者: 黄先琪 蔺亚妮 刘恩彬 邢飞 王哲 陈雪晶 陈龙 马婧婷 秘营昌 汝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 天津市血液病理智能化诊断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5,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 天津市血液病理智能化诊断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

  • 标签: 白血病 癌基因蛋白质类,融合 突变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企业挂职锻炼是高校专业教师将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专业教师挂职的必要性和挂职现状,探讨了促进挂职锻炼的有效途径,以便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转化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标签: 企业挂职,课堂教学,评价体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 (FLI1)、NKX2.2在儿童骨外尤文肉瘤病理诊断及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儿童骨外尤文肉瘤及其他小圆细胞肿瘤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FLI1、NKX2.2的表达情况。结果1.骨外尤文肉瘤27例;其他小圆细胞肿瘤145例,包括分化差及未分化神经母细胞瘤40例,横纹肌肉瘤34例,胚芽为主肾母细胞瘤30例,淋巴瘤25例,恶性横纹肌样瘤10例,髓系肉瘤2例,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BCOR重排肉瘤1例,CIC重排肉瘤1例,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1例。2.FLI1在骨外尤文肉瘤中的敏感性为88.9%(24/27例),特异性为5.5%(8/145例),阳性预测值为14.9%(24/161例),阴性预测值为72.8%(8/11例);NKX2.2在骨外尤文肉瘤中的敏感性为92.6%(25/27例),特异性为97.9%(142/145例),阳性预测值为89.3%(25/28例),阴性预测值为98.6%(142/144例);FLI1和NKX2.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7.9%,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97.3%。结论NKX2.2在儿童骨外尤文肉瘤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线抗体用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FLI1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可作为一线抗体用于诊断,但在鉴别诊断时应联合其他抗体以及分子检测,以免误诊。

  • 标签: 尤文肉瘤,骨外 免疫组织化学 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 NKX2.2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新的临床分并验证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8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8~87岁[(52.9±14.8)岁]。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分(Cheng氏分):无退变性椎管狭窄为A,单纯椎间盘突出为B,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赘增生为C,椎管内韧带骨化为D。根据脊髓信号改变和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情况各型又分为3个亚型:无脊髓信号改变或DLC损伤为A1、B1、C1、D1,伴脊髓信号改变但无DLC损伤为A2、B2、C2、D2,伴脊髓信号改变及DLC损伤为A3、B3、C3、D3。分析不同分的基本特征及脊髓信号改变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A1、A2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2例),A3与B、C、D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是否有颈椎椎管退变,将患者分为无退变类(A)和退变类(B、C、D),比较两类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本组A24例,B22例,C34例,D8例,其中退变性患者占73%(64/88),以B、C、D为主。B、C占退变患者的88%(56/64),并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退变状态有关,而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为40%。所有患者随访1~9.1年[4(1,6)年]。非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90(88,96)分、100(100,100)分,感觉评分为216(212,221)分、224(224,224)分;AIS治疗前22例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2,14)分、17(17,17)分。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76(62,86)分、98(94,100)分,感觉评分为204(191,212)分、220(212,224)分;AIS治疗前A级4例、B级3例、C级18例、D级41例,末次随访时C级3例、D级51例、E级12例;治疗前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0(7,11)分、16(14,17)分。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I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非手术组JOA改善率为100%,手术组改善率为95%(63/66) (P>0.05)。退变类患者年龄[(58.4±11.7)岁]显著高于无退变类患者[(38.1±11.9)岁](P<0.01)。无退变类患者治疗前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显著高于退变类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无退变类及退变类患者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变类患者末次随访时CJOA评分优于D(P<0.05),其余各型间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DLC损伤、脊髓信号改变建立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中老年患者颈椎退变程度越重,DLC损伤发生率越高,脊髓损伤程度也越重,更容易残留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该分选择治疗方法,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该分可有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 简介:本文对DF4B内燃机车常见的辅控回路接地故障危害、查找原理与查找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能够快速判断和排除机车辅控回路接地故障的方法,提高机车检修效率。

  • 标签: DF4B 辅控回路 接地故障 查找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646/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轴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108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iR-646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646 mimic和对照mimic至肝癌细胞MHCC97H,转染48 h后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646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中CXCL10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1.10±0.19)比较,肝癌组织中miR-646表达水平(0.44±0.17)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108.55±12.35)个]比较,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45.36±8.99)个]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XCL10是miR-646的靶基因。与癌旁组织(0.68±0.10)比较,肝癌组织中CXCL10表达水平(1.33±0.21)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0.54±0.11)比较,实验组细胞表CXCL10表达水平(0.21±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5±0.19和0.58±0.18)比较,肝癌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1.75±0.25和1.49±0.1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1.24±0.14、1.16±0.18)比较,实验组细胞MMP-9和MMP-2表达水平(0.37±0.12、0.18±0.0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5.091,P<0.05)。结论miR-646通过靶向CXCL10调节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微小RNA-646 肝癌 侵袭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