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肾活检病理诊断为T2DM合并IMN的患者6例,DN患者24例,分析DN及T2DM合并IM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DN组男性患者比例为87.5%,平均年龄为(55.17±8.50)岁;T2DM合并IMN患者中男性患者的比例为83.3%,平均年龄为(48.67±9.65)岁。(2)T2DM合并IMN组患者2型糖尿病病史较短,较少超过5年;而DN组患者糖尿病病史较长,多超过5年,合并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贫血患者比例较低,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比例较高。(3) T2DM合并IMN组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更高,白蛋白、肌酐水平较低。(4)T2DM合并IMN患者病理类型多为I~II期膜性肾病。(5)T2DM合并IMN患者的预后较DN患者好。结论(1)DN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糖尿病病史多超过5年,多合并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贫血等。(2)DM合并IMN患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分期II期最为多见。(3)T2DM合并IMN患者的预后优于DN患者。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膜性肾病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特点,探讨IgAN患者肠道微生物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IgAN患者15例作为IgAN组,健康家属8例和健康体检者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DNA-V4区进行DNA测序,使用QIIME2分析流程对原始序列进行处理、分析,与Greengenes(v138)数据库进行对比,调用DADA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去噪,相当于以100%的相似度聚类(OTU是以97%的相似度聚类)。采用PCoA主坐标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以Spearman相关分析法或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差异性菌群与肾脏病理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健康对照组和IgAN组肠道微生物Beta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gAN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数目在1个门、3个科和22个属水平显著增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门到科水平内,IgAN患者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物种数目减少,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及盖勒菌科(Gaiellaceae)、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和Family-XⅢ科物种数目增加(均P<0.05);在属水平,IgAN患者舌下肌菌属(Subdoligranulum)物种数目显著减少(P=0.020),而活泼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gnavus-group)物种数目显著增加(P=0.004)。(3)在门水平,IgAN患者厚壁菌门物种数目与血白蛋白(r=0.637,P=0.003)、IgG(r=0.452,P=0.046)呈正相关,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物种数目与血肌酐呈负相关(r=-0.453,P=0.045),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物种数目与IgM呈负相关(r=-0.450,P=0.046),杆菌门(Patescibacteria)物种数目与IgA呈正相关(r=0.469,P=0.037)。在属水平,IgAN患者活泼瘤胃球菌属(r=-0.614,P=0.004)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r=-0.451,P=0.042)物种数目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舌下肌菌属物种数目与血白蛋白呈正相关(r=0.563,P=0.009);戴阿利斯特杆菌属(Dialister)物种数目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27,P=0.041),与IgA呈正相关(r=0.434,P=0.035);韦荣菌属(Veillonella)物种数目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452,P=0.043)。艾森伯格菌属(r=-0.850,P=0.007)、霍尔德曼菌属(r=-0.845,P=0.008)、Flavonifractor(r=-0.845,P=0.008)、葡萄梭状芽孢杆菌属9(r=-0.845,P=0.008)物种数目与牛津病理分型中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呈负相关,Fusicatenibacter物种数目与系膜细胞增多呈负相关(r=-0.845,P=0.008),而粪球菌属2物种数目与S(r=0.738,P=0.037)和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r=0.756,P=0.030)呈正相关。(4)以活泼瘤胃球菌属和舌下肌菌属建立随机森林模型,拟合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7。结论IgAN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具有差异性,IgAN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其临床指标和肾脏病理相关,尤其活泼瘤胃球菌属和舌下肌菌属可能在IgA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胃肠道微生物组 粪便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作用通路,探讨MC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芯片数据来源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平台下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选取含MCD信息的数据芯片GSE104948和GSE104954,数据集包含19例MCD肾活检组织和36例正常对照肾组织的基因表达阵列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芯片数据,使用在线工具GEO2R分析数据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以及参与代谢通路基因之间的网络分析。用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MCD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基因之间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Cyto Hubba插件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关联度,筛选关键表达基因。结果用在线工具GEO2R共筛选出MCD患者302个高表达的差异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产物多定位在细胞外基质、细胞外泌体、细胞核周等区域,发挥细胞黏附分子结合、脱氧胞苷脱氨酶活性、蛋白质二聚化活性、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等功能,以及参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细胞溶解、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局部黏附、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中富集。结合GO分析和Cyto Hubba分析结果,筛选出PYCARD基因为诱导MCD肾脏炎性反应发生的关键基因。结论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MCD的发生发展,PYCARD基因可能为诱发MCD炎性反应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肾病,脂性 计算生物学 基因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