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62岁男性患者,发现右心室肿物1天。既往有骨肉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心腔内及右心室壁占位性病变。2019年2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肿物切除术+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缝置术。术后病理检查示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考虑心脏转移骨肉。术后随访1年,患者心功能良好,心腔内未见肿瘤复发,右心室壁占位无明显变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以上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型转移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6例MSI-H型mCR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试验组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ORR为60.71%(17/28),DCR为75.00%(21/28),高于对照组的28.57%(8/28)、46.63%(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6;χ2=4.79,P=0.029)。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5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03);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1个月和1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07)。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液学反应(17.86% vs. 14.29%,χ2=0.13,P=0.716)、心血管损伤(10.71% vs. 14.29%,χ2=0.16,P=0.686)、肝肾功能损伤(25.00% vs. 21.43%,χ2=0.10,P=0.752)、胃肠道反应(28.57% vs. 35.71%,χ2=0.33,P=0.567)、皮肤黏膜损伤(7.14% vs. 10.71%,χ2=0.35,P=0.553)、神经系统疾病(3.57% vs. 14.29%,χ2=2.25,P=0.134)、内分泌反应(3.57% vs. 10.71%,χ2=1.29,P=0.256)、脱发(14.29% vs. 17.86%,χ2=0.13,P=0.716)、疲劳(25.00% vs. 28.57%,χ2=0.27,P=0.6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提高MSI-H型mCRC患者近期和中远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治疗效果 特瑞普利单抗 贝伐珠单抗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作者: 边莉 徐兵河 邸立军 王涛 王晓稼 焦顺昌 杨俊兰 佟仲生 刘健 冯继锋 刘冬耕 于起涛 刘云鹏 马英 于浩 江泽飞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0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内科,北京 10007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 10002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 100038,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 3100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福州 350011,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 210009,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 51008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 53002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 110001,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90,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赛普汀)联合长春瑞滨用于HER2阳性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受试者按2∶1比例随机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赛普汀(首剂4 mg/kg,维持剂量每周2 mg/kg,静脉滴注)联合长春瑞滨(25 mg/m2,第1,8,15天/28天,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接受长春瑞滨(25 mg/m2,第1,8,15天/28天,静脉滴注)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共纳入受试者315例(试验组212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较对照组中位PFS显著延长,为39.1周比14.0周(HR=0.24;95%CI,0.16~0.36;P<0.000 1)。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ORR为46.7%比18.45%(P<0.000 1),DCR为79.72%比45.63%(P<0.000 1)。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红细胞减少在两组发生率均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赛普汀相关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输注反应。共5例受试者治疗中心脏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至低于50%,均可恢复,未出现严重心脏毒性。结论赛普汀联合长春瑞滨具有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是用于紫杉类治疗后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优选方案,为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靶向治疗机会。

  • 标签: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乳腺肿瘤 赛普汀 长春瑞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7例。中位年龄53(26~78)岁。我院首次手术治疗6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24例。初诊临床表现: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41例,腹胀12例,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纳差8例,尿频、排尿困难6例,双下肢水肿1例。术前CT检查肿瘤主体位于腹膜后肾区58例,位于腹膜后间隙、盆腔腹膜外间隙31例;肿瘤单发55例,多发34例。肿瘤长径中位值20(3~52)cm。首诊65例中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47例(72.3%)。89例手术中,腔镜手术7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1例,后腹腔镜手术3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9例;开放手术11例。87例行根治切除术,2例行姑息切除术;42例术中行邻近脏器切除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本组8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中位值200(10~2 000)ml。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23例,去分化型40例,黏液样/圆形细胞型20例,多形性型5例,混合型1例。组织学分级低级别42例,高级别47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3~108)个月。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6.7%、16.1%和52.6%。57例局部复发,1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中位无病生存时间24个月;42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6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P<0.01)、肿瘤是否多发(P<0.01)、病理类型(P<0.01)、组织学分级(P<0.01)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P<0.01)、肿瘤是否多发(P<0.05)、病理类型(P<0.05)、是否复发(P<0.01)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否初次手术、是否根治切除、是否联合邻近脏器切除对患者的预后生存无影响(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RR=2.360,95%CI 1.313~4.241,P=0.004)、肿瘤是否多发(RR=1.899,95%CI 1.068~3.375,P=0.029)、病理类型(RR=4.976,95%CI 1.622~15.264,P=0.005)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31.495,95%CI 1.062~933.684,P=0.046)。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少见,复发率高。手术出血量、肿瘤是否多发、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腹膜后 脂肪肉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约50%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有远处转移,但胃肠道转移较罕见,大多数胃转移的患者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现对近期确诊的1例以间断呕血为症状入院的原发性肺腺癌胃转移患者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准确认识。

  • 标签: 肺肿瘤 胃转移
  • 简介:摘要:城市消防工作的落实到位是保障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消防工作必须要按照相关要求,不能有一丝的疏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建筑规模的扩大,所以许多城市的建筑正朝着复杂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无形之中给城市建筑增添了消防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城市建筑消防管理极为重视,从不同的方面对城市建筑消防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以确保消防工作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当代城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行了概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消防检查与管理对策。

  • 标签: 城市建筑 消防检查 消防管理
  • 简介:摘要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是一类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OVs优先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调节肿瘤的微环境,肿瘤细胞的裂解会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触发先天和适应免疫,介导局部和全身肿瘤免疫根除。此外,OVs可以被工程化以优化肿瘤选择和增强免疫刺激,并且易与其他药物组合。OVs的有效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FDA批准了美国首个OV(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尽管目前OVs用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OVs的功能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了OVs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总结了OV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并对OV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药物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做了展望。

  • 标签: 溶瘤病毒 抗肿瘤免疫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35例卵巢蒂扭转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理检查结果35例中,其中21例为卵巢成熟囊畸胎瘤,10例为卵巢浆液囊腺瘤,3例为卵巢粘液囊腺瘤,1例为卵巢无性细胞瘤。结论对于急性腹痛患者,如妇科及B超检查发现盆腔肿块者,需高度怀疑卵巢肿瘤蒂扭转的可能。妇检时发现附件区包块,应进一步检查,排除了卵巢非赘生性肿瘤后,不论包块大小,均应适时手术,以降低卵巢肿瘤蒂扭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年轻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应尽量行保守手术,不能仅根据卵巢颜色就轻易切除卵巢,至少扭转时间在12h内行保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扭转时间超过12h者,需临床实验才可证实能否保留卵巢。

  • 标签: 卵巢肿瘤蒂扭转 临床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角度讨论增强CT检查技术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以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我院接诊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79例,分别以CT检查及超声进行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①增强CT检出阳性71例,阴性5例,超声检出阳性65例,阴性4例;②增强CT与超声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有对比差异(P<0.05),但特异度对比无差异(P>0.05),增强CT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超声。结论:增强CT检查技术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较好的准确度与灵敏度,可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增强CT 急性胰腺炎 检查结果 诊断效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子宫PEComa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年龄分别为30、33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例子宫PEComa患者的初始病灶均局限于子宫,在外院行子宫病灶切除术,因复发就诊于本院再次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子宫全切除+盆腔病灶切除术。镜下观,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均由上皮样细胞构成,并不同程度地表达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其中,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核分裂数为9个/50高倍视野,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内含大量透明胞质,可见明显核异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录因子E3(TFE3)呈弥漫强阳性表达。1例患者术后予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西罗莫司13个月后停药。随诊至今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子宫PEComa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最终确诊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目前除手术治疗外,mTOR通路抑制剂可能是部分子宫PEComa患者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了患者最大利益,与开腹手术相比,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然而,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需要在腹壁建立辅助切口来取出标本,这不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对患者术后镇痛和腹壁美容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传统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这一理念,在优化微创技术的同时避免了腹壁切口。本文现就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辅助切口
  • 简介:摘要:消防监督检查是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检查的不足,还要重视监督检查工作的提升与制度建设。文章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标签: 消防监督 监督问题 监督检查 消防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市政雨污管道的通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工程雨污水管线项目中,检查井作为道路附属构筑物之一,是很重要的一项分项工程。传统做法是采用粘土砖砌筑。但是,生产实心粘土砖所需的粘土资源属可耕地中较优质的粘土,因此,粘土砖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是不可逆转的破坏,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从长久来看,也是对地球的掠夺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要求。因此,小孔洞混凝土模块砖检查井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运用,为进一步保障小孔洞混凝土模块砖检查井的迅速发展,本文对小孔洞混凝土模块砖检查井快速灌芯施工工法进行了浅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小空洞砼模块砖 检查井 快速灌芯 施工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79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PTC组(564例)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22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组术前末梢血中TAP升高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TAP诊断PTC的价值。结果PTC患者TAP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TAP[(122.36 ± 49.37)μm2 vs(105.04±40.61)μm2, P<0.001],TAP诊断PT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0%和40.3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1.0 cm(OR:1.555;95% CI:1.031~2.344,P=0.035)和多灶癌(OR:1.789;95% CI:1.098~2.916,P=0.019)是TAP升高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突破包膜、肿瘤浸润、合并桥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区淋巴结转移和BrafV600E基因突变均与TAP升高无关(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1.0 cm和多灶癌是PTC患者TAP升高的危险因素,TAP在鉴别PTC与甲状腺良性肿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种辅助指标。

  • 标签: 肿瘤异常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以手术结果为依据,讨论3.0T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在肛瘘检查中的价值。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我院肛瘘患者73例,以3.0T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对3.0T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结果:①3.0T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检出患者内/外口69个、瘘管54条及脓腔24个,与手术结果相比无意义(P>0.05);②3.0T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检出类型分别为27例、18例、14例与11例,各分型及合计与手术结果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3.0T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对肛瘘的诊断与手术结果高度接近,可为临床手术及治疗依据。

  • 标签: 3.0TMR高分辨率 增强扫描 肛瘘 诊断结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 163例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06例,女557例;年龄为59(20~94)岁。1 163例患者中,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129例,设为合并组;未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1 034例,设为无合并组。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治疗至末次随访或结局事件(如死亡、失访等)发生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29例合并组患者中,合并胃癌81例、食管癌39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1例。合并组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术前发生临床症状(无、有),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 cm、2~5 cm、5~10 cm、>10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5~10个/50高倍视野、>10个/50高倍视野),细胞增殖指数Ki-67(≤5%、>5%),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无、有),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无、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DOG-1(阳性、阴性),CD34(阳性、阴性)分别为92、37例,30、99例,9、120例,114、10、3、2例,126、1、2例,122、2例,112、8、5、4例,129、0例,121、8例,118、3例,117、12例;无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14、520例,585、449例,194、840例,383、360、201、90例,799、155、80例,851、143例,337、308、192、197例,960、74例,769、265例,850、80例,990、4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46、51.11、11.06,Z=-10.27、-5.34,χ²=15.94,Z=-10.61,χ²=9.86、24.10、5.52、6.37,P<0.05)。1 163例患者中,12例术前拟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例术前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 150例均为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合并组129例患者中,行开放手术72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57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无合并组1 034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治疗207例,行开放手术371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456例(中转开放手术8例)。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8%(13/129)和2.321%(24/1 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2.40,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1 163例患者中,1 0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220)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87.2%;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2%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69.07,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5 cm、5~10 cm、>10 cm),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10个/50高倍视野),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是影响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16,2.27,0.46,0.57,1.75,7.58,2.70,1.80,95%可信区间为1.52~3.07,1.60~3.22,0.29~0.71,0.34~0.94,1.11~2.77,5.29~10.85,1.67~4.38,1.08~2.9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91,1.82,2.10,7.11、2.75,95%可信区间为1.33~2.75,1.27~2.62,1.14~3.87,4.58~11.04,1.50~5.03,P<0.05)。结论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小,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更低;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间质瘤 食管癌 结肠癌 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