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硅烷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方法于2020年3月,用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氯乙酸,样品干燥后,室温下经乙腈: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2:1,V/V)解吸及硅烷化反应后,由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硅烷化产物。结果此方法在0~162.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0.011 8x,相关系数r=0.999 7,方法的检出限为0.8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m3(以采集15 L空气计),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1.3%,空白加标回收率在98.6%~101.2%。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测定。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氯乙酸 工作场所 空气 硅烷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四联症(TOF)外科矫治术后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临床及三维基质标测特征,并分析射频消融术对其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阜外医院住院的TOF术后室速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行右心室电压基质标测,其后根据低电压区域进行线性或片状射频消融。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特点、三维电生理基质标测特点、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等。射频消融即刻成功定义为完成线性或均质化消融或术中诱发室速为消融终止且不可再次诱发。术后3、6个月及之后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终点为心脏性猝死(SCD)及室速复发。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0例TOF外科术后的室速患者,其中男性14例,年龄(35.8±11.8)岁。心电图发现23种形态的室速,其中19种为右心室流入道出口形态,临床表现以心脏杂音(19例,95%)及晕厥(4例,25%)最常见。20例患者基质标测表现为右心室流出道局域性或弥漫的瘢痕或低电压区。术中诱发室速6例(30%),其中5例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术中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95%(19/20)。随访时间为(31.1±17.7)个月,术后6例(30%)复发室速,其中5例接受再次射频消融,随访期间未再复发室速。结论窦性心律下电压基质标测是TOF术后室速可行的标测方法。线性或片状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对较高。首次射频术后复发率仍偏高,再次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法洛四联症 大折返 右心室流出道 解剖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