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耳鸣掩蔽以及习服治疗用于主观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依照摸球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耳鸣掩蔽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习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析耳鸣掩蔽以及习服治疗用于主观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耳鸣掩蔽 习服治疗 主观性耳鸣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史锁方老师根据哮喘病临床表现,将哮喘分为六型,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特别对于夜间哮喘,在发病前用乌梅丸治疗。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根据哮喘夜间发作的特点,紧扣厥阴病之病机“阴尽阳生寒热错杂”,以乌梅为君、寒热药相杂陈,据病情选用药物,同时注重顾护肺肾之气的调固,而达到阴阳和,气机畅、哮喘平。

  • 标签: 哮喘分型 乌梅丸 夜间哮喘 典型病案 治疗方法 名医史锁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脑中频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集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主体展开调查,从中选出88例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

  • 标签: 电脑中频治疗仪 腰椎间盘突出 有效性 安全性
  • 作者: 张雷 欧鹏 舒畅 李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 中南大学血管病研究所,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 中南大学血管病研究所,长沙 41001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北京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缺血导致的剧烈疼痛是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其镇痛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下肢缺血的疼痛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方式,积极寻找新的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目前较常见的及一些较新的用于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非药物镇痛方法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缺血性疼痛 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杂交和冷冻象鼻(FET)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诊治的937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815例(86.9%)患者行常规全弓替换+ FET植入术(FET组);122例(13.1%)患者行头臂血管去分支+同期全弓腔内介入支架修复术(杂交组)。通过匹配分析方法确定了109对患者进行均衡比较。结果(1)全组患者分析结果:全组平均年龄48.6岁,杂交组高于FET组(61.3岁比46.7岁, P<0.001)。全组早期死亡98例(10.5%,98/937),杂交组11例(9%,11/122),FET组87例(10.7%,87/815)(P=0.577);全组复合并发症率19.6%(184/937),杂交组[15.6%(19/122)]和FET组[20.2%(165/8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杂交组术后无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FET组有72例(8.8%)(P=0.010)。(2)匹配组分析结果:杂交组死亡率及复合并发症率均低于FET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0/109)比17.4%(19/109), P=0.073;15.6%(17/109)比25.7%(28/109), P=0.066]。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以及截瘫发生率,杂交组均低于FET组(P=0.013,P=0.022及P=0.014)。胸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杂交组均高于FET组[支架段:87.8%(79/90)比75.3%(58/77),P=0.044;下胸段:43.3%(39/90)比27.3%(21/77),P=0.038]。杂交组3、5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95.7%、91.7%及91.7%,FET组分别为95.6%、93.7%及82%(P=0.320)。结论杂交全弓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有改善术后早期死亡和复合并发症的趋势;相比FET技术,杂交技术显著降低术后脊髓损伤和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能促进中远期胸段夹层假腔的完全血栓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全弓修复 杂交技术 深低温停循环 象鼻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61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60.2±11.4)岁(范围:43~87岁)。47例患者采用分叉型支架,14例患者采用直筒型支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采用分叉型支架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2.4±47.9)min(范围:70~310 min),直筒型支架为(95.7±23.7)min(范围:70~150 min)。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3例患者发生Ⅰa型内漏。随访(37.1±22.1)个月(范围:3~91个月),3例患者发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加重为Stanford A型并破裂死亡,1例接受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57个月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良好,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P=0.584、0.309)。结论分叉型支架和直筒型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可以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预后和主动脉重塑。

  • 标签: 主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腹 血管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且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年龄(51.2±11.0)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于杂交手术室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2例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3例患者行TVEAR联合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行TEVAR联合预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行TEVAR联合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手术时间(90.1±27.4) min,术后住院时间(8.9±3.7)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接受主动脉CTA复查,1例联合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患者术后发生内漏,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内漏消失。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及脑卒中发生,无主动脉再次干预,所有假性动脉瘤瘤腔均实现血栓化。结论TEVAR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早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创伤 主动脉,胸 腔内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在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依照硬币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阀值,分析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治疗后纯音听阀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鼓室注射 地塞米松 突发性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6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325例PC-BBPV及HC-BBPV管石症患者为睡眠障碍组,124例为无睡眠障碍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随访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睡眠障碍组在初次复位治疗治愈297例,治愈率91.378%,无睡眠障碍组初次复位治疗治愈116例,治愈率93.55%,两组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睡眠障碍组治愈301例,治愈率92.62%,无睡眠障碍组治愈121例,治愈率97.58%,无睡眠障碍组治愈率高于障碍睡眠组,对比(P<0.05)有差异。仍有眩晕症患者再次进行治疗,三个月随访后,睡眠障碍组复发56例,复发率17.23%,无障碍睡眠组复发6例,复发率4.84%,障碍睡眠组复发率高于无障碍睡眠组,对比(P<0.05)有差异。结论:BBPV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大部分患者会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加重了睡眠障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 标签: 睡眠障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 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 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垂体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蝶窦入路切除治疗,比较分析100例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并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的临床病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45例泌乳素瘤患者在手术后的泌乳素水平有明显的的降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内镜 鼻蝶窦 垂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鼻息肉摘除术以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鼻息肉摘除治疗,观察组实施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愈率为74.4%,对照组为5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随访一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概率为2.6%,对照组为2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治疗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用于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效果中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2例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近视 准分子激光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