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李贺 左婷婷 曾红梅 郑荣寿 杨雷 李慧超 刘硕 袁延楠 王宁 陈万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 100021,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沈阳 11000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 10002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以及发病年龄与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2010年北京市4所医院北京户籍的乳腺癌患者首诊病例资料。共纳入浸润性、原发性女性乳腺癌患者3 470例,随访截至2018年12月31日,获取全部患者的生存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各年龄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患者发生乳腺癌死亡的风险,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发病年龄与乳腺癌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3 47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2岁,其中45~5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1 289例),占37.15%;<3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少(126例),仅占3.63%。随访期间,死于乳腺癌的患者528例(15.22%),乳腺癌5年净生存率为90.72%(95% CI为89.74%~91.70%);<35岁和≥65岁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较低,分别为88.68%(95% CI为83.09%~94.27%)和87.05%(95% CI为84.27%~89.82%)。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乳腺癌发病年龄为45~54岁为参照,<35岁和≥65岁年龄组发生死亡的HR分别为1.72(95% CI为1.06~2.81)和1.89(95% CI为1.43~2.49),且在Luminal A和Luminal B分子分型中,≥65岁患者具有更高的乳腺癌死亡风险(Luminal A型:HR=1.70, 95% CI为1.17~2.46;Luminal B型:HR=3.84, 95% CI为1.74~8.49)。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发病年龄与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关联呈现非线性的J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结论年龄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年轻和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均较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女性 年龄 分子分型 净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质量管理发现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基于风险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方法运用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理论,对2020年北京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化,按照问题严重程度(轻、中、重)和10种类别进行划分,应用半定量法进行风险矩阵分级。根据信息化质量分析平台可视化分析对不同等级风险进行针对性质控策略。对2020年和2021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质控项目的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卡方检验,各类别的人均问题数进行非参数检验,评价该管理模式效果。结果根据2020年质控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建立风险矩阵,识别出存在高危风险的问题分类为方案依从及严重不良事件,存在中危风险的类别包括知情同意、生物样本相关、原始记录及研究者文件夹。利用可视化分析、采取基于风险的质控策略后,2021年医院质控发现的重度问题占比为0.92%,较2020年1.3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1年各项目的各类别人均问题检出数较2020年质控项目的人均问题检出数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该管理模式有效。结论利用信息化技术采取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临床试验质量。

  • 标签: 临床试验 风险 质量管理
  • 作者: 李贺 左婷婷 曾红梅 郑荣寿 杨雷 李慧超 刘硕 袁延楠 王宁 陈万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 100021,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沈阳 11000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 10002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以及发病年龄与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2010年北京市4所医院北京户籍的乳腺癌患者首诊病例资料。共纳入浸润性、原发性女性乳腺癌患者3 470例,随访截至2018年12月31日,获取全部患者的生存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各年龄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患者发生乳腺癌死亡的风险,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发病年龄与乳腺癌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3 47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2岁,其中45~5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1 289例),占37.15%;<3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少(126例),仅占3.63%。随访期间,死于乳腺癌的患者528例(15.22%),乳腺癌5年净生存率为90.72%(95% CI为89.74%~91.70%);<35岁和≥65岁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较低,分别为88.68%(95% CI为83.09%~94.27%)和87.05%(95% CI为84.27%~89.82%)。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乳腺癌发病年龄为45~54岁为参照,<35岁和≥65岁年龄组发生死亡的HR分别为1.72(95% CI为1.06~2.81)和1.89(95% CI为1.43~2.49),且在Luminal A和Luminal B分子分型中,≥65岁患者具有更高的乳腺癌死亡风险(Luminal A型:HR=1.70, 95% CI为1.17~2.46;Luminal B型:HR=3.84, 95% CI为1.74~8.49)。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发病年龄与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关联呈现非线性的J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结论年龄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年轻和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均较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女性 年龄 分子分型 净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及其人口学、社会学等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调查问卷收集个人信息、肿瘤早治疗态度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信息。比较不同组别早治疗态度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早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假设本人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选择积极治疗者分别占89.97%、91.84%、93.00%和91.52%(P<0.001);假设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4组人群选择鼓励亲属早期治疗者分别占91.96%、91.94%、92.44%、91.55%(P<0.001)。公司职员、家庭年收入4万元及以上者、其他3个亚组人群选择积极治疗意愿相对较高(P<0.05);男性、丧偶、无业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受访者积极治疗的意愿较低(P<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较高;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区域是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肿瘤 意识 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