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ANK)功能康复治疗对ANK骨折术后的影响和疗效。方法:试验抽取手术病例数共80例,疾病名称均为ANK骨折,均在20210.10~2022.10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单双号)将例病例均分为2组(40例/组),分别命名为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乙组方案为ANK功能康复治疗,甲组方案为常规术后康复治疗。对比指标包括疼痛程度(VAS)、ANK功能(AOFAS)等评分及疗效结局。结果:试验后对VAS、AOFAS等评分做出分析和统计,结论中乙组治疗各分值均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总有效率做出分析和统计,结论中乙组具体为90.0%高于甲组70.0%(P<0.05)。结论:ANK功能康复治疗对ANK骨折术后的疗效优良,可缓解疼痛,促进ANK功能和骨折处恢复,可积极推广于临床。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 康复治疗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内外侧手术入路改良后在后踝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方法: 对 31 例后踝患者 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入 路治疗。结果:对于 本组患者进行 随访 9 到 15 个 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的 骨折部位 平均在 12个月 内 愈合。根据Baid-Jackson评定,优良率 达到 89 .5 %。结论 : 改良的踝关节后内外侧手术入 路不仅能充分暴露踝关节骨折部位 ,而且能够 减少手术切口,手术效果明显。

  • 标签: 踩关节 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改良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法与手术治疗法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3 年 1 月~ 2016 年 9 月收治的 120 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Ⅱ型骨折患者 Mazur 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观察组Ⅳ型、Ⅲ型骨折患者的 Mazur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 Ⅱ型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保守疗法的效果显著, Ⅳ型、Ⅲ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断裂修复重建和非修复重建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 50例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患者, 25例进行了三角韧带修复重建, 25例没有进行三角韧带修复重建,总结两组病例的疗效差异;结果:根据 AOFAS踝关节 -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其中三角韧带修复重建组平均评分为 87.5分( 77-98分),优良率为 100%,三角韧带非修复重建组平均评分为 79.0分( 67-96分),优良率为 76%。 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断裂修复重建和非修复重建在短期临床疗效上具有差异性。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修复重建 非修复重建 短期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时选择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方式,探析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纳入4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运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是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实验组骨性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后AOFAS分值、治疗后VAS分值、并发症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AOFAS分值、VAS分值、骨性愈合率,P>0.05。结论: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时选择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踝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术后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20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为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分成2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术后患者中,可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评分,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术后护理 康复护理 效果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抽取实验对象62例,确诊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实验组治疗方式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治疗方式是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分值、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均明显改善,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分值,P>0.05。结论: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1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将 2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 2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 p值> 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后 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 p值<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3.7%显著低于对照组 30.8%( p值< 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对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入选的60例受试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随机打乱分组,每组30例,分成康复组、对照组,组间区别为护理方式不同,比对患者凝血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后凝血指标相比较,康复组指标均高于另一组,数据检验后得P<0.05。结论: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疾病使用康复护理,病人术后凝血检查指标更趋近于正常值,该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术后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效果影响。 方法: 选 取 本院于 2016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活动,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主要类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愈合有效率高达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0% ,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比关节恢复情况,观察组关节恢复优良率高达 96.7%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57.5% ,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骨折患者开展优质服务护理模式之后,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切实加快了骨折康复,临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骨折病人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关节镜辅助下复位骨折块,结合盲法穿针固定治疗儿童 Meyers-Mckeever 口、皿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 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2 年年 11 月至 2018 年 1 月间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患儿 19 例(男 11 例,女 8 例,年龄 8 - 15 岁), 采用经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自胫骨胫骨结节内外侧向关节内盲法钻入两枚直径 1.25mm 克氏针固定骨折块,然后用持针器从关节镜工作通道中进入折弯克氏针顶部,向下收紧克氏针尾部使克氏针牢固固定骨折块,皮外折弯克氏针尾部,无菌辅料覆盖,术 后伸直位长腿管型石膏固定 4 周更换长腿支具,6 周去除克氏针,膝关节支具保护下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定期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通过Lachman 试验、前抽屉试验以及轴移试验来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通过Lysholm 评分来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评估。 结果:本组例患儿随访 12 ~ 2 4 个月, 术后复查乂线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均实现骨性愈合。随访中,16 例患膝关节活动范围恢 复满意,无关节僵硬、关节松弛、功能障碍等表现;3 例患儿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均经康复锻炼后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均无骨 骺损伤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患儿出现发育畸形。Lysholm 评分由术前(22.3 ?.7)分提高到术后(97.6 士 5.7)分,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 标签: 髁间棘撕脱骨折 盲法穿针 膝关节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讨全程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意义。 方法 : 选取我院收治的 70 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 观察组患者并发 症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全程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程预见性护理 股骨骨折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蒙医整骨术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需求,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10月 1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析蒙医传统整骨术的护理需求,做结果对比。结果:干预组有效率 95.23%,对照组 79.36%,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蒙医传统整骨术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预后功能锻炼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个性化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抽取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基础性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6.00%小于对照组22.00%(P<0.05)。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评分显著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治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疼痛症状、睡眠质量,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基础性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运用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医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达法划分为参考组(n=24)和实验组(n=24)。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后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疼痛时间,加快其骨折愈合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肋骨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骨折患者体位安全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6 年 1 月到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00 例骨折患者,抽签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化的体位安全护理,主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0% ,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骨折患者开展精细化的体位安全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 体位安全护理 安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抽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 骨折患者 66 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骨科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0.91% ( 30/33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63.64% ( 21/33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小于 0.05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 6.06% ( 2/33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 24.24% ( 8/33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小于 0.05 。 结论 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老年骨折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 64例本院于 2019 年 1 月 -2019年 12 月收治的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32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32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28.1%;同时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96.9%,高于常规组的 75.0%,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在骨折患者的常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使患者对护理结果更为满意。

  • 标签: 骨折患者 体位护理 安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方法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自 2016.9~2019.6接受的桡骨远端骨折 90例病人纳入为实验对象。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 45例。之中,保守治疗组使用保守措施,手术治疗组使用手术干预,且两组均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使用我院中药制剂“消肿止痛方”、“接骨活络方”、“强筋壮骨方”。对比两组医治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 95.33%,优于保守治疗组 的 85%;在掌倾角、桡骨短缩分别是( 5.98+0.45)( 2.78+0.12)都优于保守治疗组, 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病人使用手术结合口服中药制剂的办法进行医治,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安全性高,前景较好。

  • 标签: 保守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