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对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142例SLN阳性临床早期乳腺癌,Logistic回归分析NSLN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各临床病理指标与NSLN转移的关系,使用MSKCC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142例患者中,NSLN转移患者仅54例(38%)。单因素Logistic分析NSLN转移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60岁组NSLN转移低于≤40岁组[比值比(OR) 0.242,95%可信区间(CI) 0.082~1.7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2 cm组NSLN转移高于肿块≤2 cm组(OR 2.062,95%CI 1.036~1.1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管浸润组NSLN转移高于无脉管浸润组(OR 2.242,95%CI 1.126~1.4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N转移2个组NSLN转移高于SLN阴性组(OR 0.332,95%CI 0.120~1.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N转移≥3个组NSLN转移高于SLN阴性组(OR 0.342,95%CI 0.132~1.9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41~60岁组NSLN转移低于≤40岁组(OR 0.324,95%CI 0.127~0.8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组NSLN转移低于≤40岁组(OR 0.178,95%CI 0.055~0.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管浸润组NSLN转移高于无脉管浸润组(OR 2.713,95%CI 1.254~5.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及SLN转移组NSLN转移高于SLN转移组(OR 1.022,95%CI 1.009~1.0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均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对137例SLN阳性的中国乳腺癌患者验证MSKCC模型的可行性(AUC=0.695,95%CI 0.599~0.791)。结论年龄、脉管浸润以及SLN转移率可作为预测早期乳腺癌NSLN转移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SLNB)在早期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SLNB的经肿物切除活组织检查确诊且临床分期为Tis/T1~2N0M0的93例乳腺癌患者,将成功检出前哨淋巴(SLN)的患者分为SLN阳性组(转移)和SLN阴性组(无转移),通过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乳腺肿物切除活组织检查后SLN转移及SLN检出数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患者中87例成功检出SLN,检出率为93.5%(87/93),共检出SLN 255枚,每例患者平均检出2.93枚。均进行了术中快速冷冻,共检出11例SLN阳性患者。17例患者行腋窝淋巴清扫(包括11例SLN阳性和6例SLN未检出患者),14例SLN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阳性,其中13例为宏转移,1例为微转移;SLN术中冷冻病理诊断的假阴性率为2.1%(3/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是否有脉管内癌栓与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SLN转移有关;SLN检出数受体质量指数及染色方法的影响;美兰法联合核素法可提高SLN的检出率(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患者SLN未检出是正常患者的2.651倍(95% CI 1.592~8.194,P=0.010)。结论对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适当示踪方法,行SLNB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