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讨论。方法:参与本次实验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非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各 40例,均为与我中心合作医疗机构在 2015年 2月 -2016年 2月期间的收治,由我中心收集数据,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不同时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各时期阶段的 TT3和 TT4水平指标和妊娠后期三分之一阶段 FT3和 FT4水平指标均更高,同时其妊娠前三分之一阶段 TRAb阳性率指标更低( P<0.05)。结论:妊娠期甲亢患者血清 TT4、 TT3以高水平表达为主要表现,在妊娠前期 TRAb的阳性率相对较高,而在妊娠后期 FT4、 FT3逐渐降低,有利于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保护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期 甲状腺功能 结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挑选 50例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被本院所收治患有尿毒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分别有患者 25例,对照组运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与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改善其肾功能,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尿毒症 肾功能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IMPDH基因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关联研究。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8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198例,作为实验组。另外,调取健康体检者 198例,作为正常体检组。所调取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年龄在 18-75岁,平均年龄为( 54.12±2.34岁),男性 90例,女性 108;正常体检组年龄在 18-74岁,平均年龄( 53.98±0.83岁),男性 91例,女性 107。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 IMPDH基因检测。结果:实验组基因突变类型错义突变( 190例, 95.95%)、无义突变( 4例, 2.02%)、缺失突变( 4例, 2.02%)与对照组基因突变类型 0例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基因突变的病因情况来看,职业、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P<0.05),性别变量无明显差异。基因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 r值结果显示,职业与基因突变存在极强相关性( r=0.952、 r=969), P< 0.01,统计学有意义。基因突变与文化程度存在强相关( r=0.804), P< 0.01,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IMPDH基因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诊断中,应尽可能的考虑 IMPDH基因多态性,从而更好的为该类疾病的卫生防疫提供依据。

  • 标签: IMPDH基因多态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关联
  • 简介:【摘要】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 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 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 2200 kb,由 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 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 Sanger测序、多重 -PCR、 Southern杂交到多重连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单个扩增 /内部引物测序技术( 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 / 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 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新一代测序技术(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 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 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 2015年 10月 -2018年 1月,选取在我院进行检查并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8例 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 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 48.52%( 33/68),其中 18、 19、 20及 21等外显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 12.23%( 9/68)、 17.64%( 12/68)、 8.82%( 6/68)、 7.35%( 5/68)。同时在 EGFR基因突变因子中,腺癌与鳞癌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31/50)、 11.11%( 2/18)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 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基因突变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学龄期儿童的肺功能发育。方法 生活在海拔 3km的合作市和海拔 1.5km的兰州市,至我院健康体检的 6-12岁健康儿童,按生活地区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儿童肺功能指标 FEF25、 FEF75、 FEV1/VCmax、 VCmax、 MVV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FEF25无统计学差异, P>0.05; FEF75、 FEV1/VCmax降低, VCmax、 MVV升高,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原对学龄期儿童大气道通气功能发育可能无显著影响,对肺通气量和肺通气贮备功能发育可能有正性影响,对小气道通气功能发育可能有负性影响。

  • 标签: 高原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茶多酚 (TP)对反式脂肪酸致大鼠肾功能损害保护作用。方法 将四十只 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5组,用 TFA处理大鼠形成肾损伤模型,然后使用茶多酚对大鼠进行保护,实验时长为八周,隔天灌胃一次,最后一次灌胃后,动物禁食 12 h,测定各组动物的体重麻醉处死后取肾脏称重,并测量各项指标活性。结论 经 TFA染毒组的小鼠实验后脏器系数增加,肾损伤严重,氧化应激指标相应升高或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受 TP保护的各组相较于 TFA组,各项血清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茶多酚对反式脂肪酸致肾脏损伤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修复损伤肾脏。

  • 标签: 茶多酚 反式脂肪酸 修复作用 肾损伤
  • 简介:  摘要:目的 : 观察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方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治疗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 140 例,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 70 例。对比组患儿实施吗丁琳混悬液治疗,研究组进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情况改善程度观察,明确分析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 94.3% ,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明显( p>0.05 ),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 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更加显著,中医治疗的方式能够对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加以缓解,在这一基础上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且中医治疗的方式能够在之后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好的推动应用。   关键词:中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儿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这一疾病的表现为恶心和腹痛等,对小儿发育及成长都存在着不利影响,当前在对这一疾病治疗的时候,其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和喂养方式及肠胃运动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儿童自身自觉性比较差和药物治疗副作用等方面影响,幼儿也容易出现不按时服药或不用药现象,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消化不良属于“胃脘痛”等范畴,患者治疗病机是由于气机阻滞造成的,在治疗的时候的时候主要是以行气和消积等为主。近些年中医推拿和中药口服液等治疗方式在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化不良患儿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治疗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 140 例,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 7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断标准要求,其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我国《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符合。研究组男性 38 例,女性 32 例,患儿年龄显示为 4-13 岁,平均 (6.7 士 2.2) 岁,患儿病程显示为 6-12 个月,平均 (6.7 士 1.3) 个月。对比组男性 24 例,女性 46 例,患者年龄为 4-12 岁,平均 (6.9 士 2.5) 岁,患儿的病程为 6-14 个月,平均 (6.6 士 1.1) 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1.2 治疗方式   对比组患儿使用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吗丁琳混悬液 ( 国药准字 H1091084) 治疗,每天用药三次,每次 0.3ml/kg ,饭前用药。一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研究组患儿实施重要治疗,其治疗方案中有龙胆草和干姜及三棱个 3g ,姜半夏和陈皮各 5g ,柴胡和黄等及积壳各 6g ,获菩 12g ,生白芍、延胡索、鸡内金各 15g ,最后生姜 3 片。每天用药一剂,早晚煎服。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作为一个治疗疗程。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情况改善程度观察,明确分析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 94.3% ,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明显( p>0.05 ),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差异明显 (p<0.05) 。       3. 讨论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儿科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这一疾病研究的时候能够得出其发病率相对比较高,而当前医学领域对这一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不够深入,其发病原因也并不十分明确,其和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具有直接联系,对于患者治疗,西医治疗临床中所属利用吗丁琳治疗的方式,其多数情况下具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其本身在腹痛等症状控制的时候效果还不显著,在中医治疗中,这一疾病属于胃肮痛和疽积范畴。疾病出现的病因是由于人体存在脾胃虚弱和湿热内生等。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儿童饮食不当造成的,儿童因此出现肝旺脾虚和肝胃不和等情况,因此能够得出这一疾病和儿童的肝部和胃部及脾等方面相关,在中医治疗的时候,需要注重清肝养胃。中医治疗药物药方中龙胆草不仅有泻肝火的作用也具有养胃健脾功效。姜半夏和干姜及黄连有促进胃部排空的效果。生姜能够产生抗炎止吐的功效,能够推动十二指肠运动能力有效提升。当前药理学研究的时候明显得出陈皮本身有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在兴奋或抑制平滑肌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促使失调的胃肠运动重新恢复正常,有利胆的效果,在这一基础上加强人体胆汁分泌,有效增强儿童的消化能力。延胡索具备镇痛的效果,在应用的时候其本身能够起到清肝和胃和改善症状的功效。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 94.3% ,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明显( p>0.05 ),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差异明显 (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效果更加突出,能够对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加以缓解,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其安全程度,这一治疗方式值得今后临床推广应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存在着不利影响,在单纯实施西医治疗的时候,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复发率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加强中医治疗的关注和重视,明确其中潜在的优势,掌握其所具有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在这一基础上使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提升儿童治疗有效率,较为规范认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在对这一疾病深入认识到额基础上有效规范其病因病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尼尼 , 姜巍 , 王垂杰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及疗效评价现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27(06):480-482.     [2] 潘炜 , 于玲 , 甘淳 . 近 10 年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J]. 江西中医药 ,2019,50(06):77-80.     [3] 冯雪阳 , 陈颖颖 . 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及对复发情况的分析 [J]. 智慧健康 ,2018,4(33):50-51.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难度大,恢复速度缓慢,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深远。针刺对于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改善治疗有较好效果,但由于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针刺在操作上具有局限性,因此一些医者考虑采用更易操作的灸法治疗或联合灸法治疗。临床报道显示灸法以其温通作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对近 5年灸法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报道进行综述。

  • 标签: 灸法 中风 上肢功能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青少年作为抑郁症的易患人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计算等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治疗为索引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男性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早期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 在 201 8 年 2 月 -201 9 年 2 月 收治的 男性酒精依赖患者 40 例(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 40 例(对照组),对两组实施词语流畅性测试、数字广度测试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测试。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 各项测评结果均较低( P<0.05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观察组的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分和酒精成瘾时间成负相关性,而和戒酒次数呈正相关性 ( P<0.05 ) 。 结论:男性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早期的认知功能损害比较明显,酒精成瘾时间越长,则其认知功能存在越严重的损害程度 。

  • 标签: 男性酒精依赖 戒断早期 认知功能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将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联合化疗使用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治疗的 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辩证为:肺胃阴虚证。收治时间为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随机数表将其分均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化疗方式为主,观察组以常规化疗联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恶心、腹泻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降低至11.11%,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 结论:在对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化疗联合加减沙参麦冬汤使用,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化疗 免疫功能 减毒增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08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抽取 54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其余 54例患者编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为法莫替丁,观察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多潘立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比为为 96.30%与 74.07%,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6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别为( 2.9±1.4)分与( 7.8±2.3)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373, P<0.05)。 结论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当中,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 标签:    [ ]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对女性生理周期中激素分泌的高位相的黄体期与激素分泌低位相的卵泡期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的研究,探讨女性生理周期的不同时段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 以月经周期正常,每月行经 5-7天,经量正常的健康女性志愿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在月经前 3-5天的黄体期和月经期第 3天的卵泡期 ,采用可穿戴式心电记录仪经体表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进行 HRV的时域、频域分析,观察 HRV所反映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自身对照与组间对照均显示:时域分析的 SDNN、 SDANN、 RMSD及频域分析的 TP、 LF、 HF各项指标,卵泡期组均高于黄体期组,但见统计学显著差异。 结论 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在激素分泌水平低位相的卵泡期,HRV所反映的自主神经能量高于激素分泌水平高位相的黄体期。

  • 标签: [ ] 女性生理周期 激素 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心率变异性( HRV)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索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我院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 81例老年骨科患者。病例分组方法:麻醉方式。 81例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组 2组。比较指标:( 1)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 2)麻醉诱导前、麻醉后 6小时、 12小时和 24小时 MMSE评分的差异。结果:跟全麻组比较,( 1)硬膜外麻组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更低, χ2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麻醉诱导前两组 MMSE评分接近, t检验 P> 0.05,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 6小时、 12小时两组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诱导前, t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 t检验 P> 0.05,无统计学意义;而麻醉后 24小时,全麻组 MMSE评分明显低于诱导前,硬膜外麻组跟诱导前差异不显著,组间 t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全身麻醉在麻醉后 24小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大。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    术前认知功能障碍一般发生于手术后五天内,为急性、波动性发病,且晨起较轻,夜间加重,多为一过性,少数可长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 [1-2]。本研究探讨了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 81例老年骨科患者。病例分组方法:麻醉方式。 81例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组 2组。    41例硬膜外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 29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最小 65岁,最高 80岁,年龄均值( 71.34±2.52)岁。    40例全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 28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最小 65岁,最高 79岁,年龄均值( 71.37±2.2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行性良好,上述各项指标经 χ2检验、 t检验均显示 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药。   全麻组用 0.04mg/kg咪达唑仑、 5μg/kg芬太尼、 1.5mg/kg丙泊酚、 0.1mg/k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 3分钟后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3];硬膜外麻组 L1-2间硬膜外穿刺置管,平卧位,给予 3mL2%利多卡因,后追加 0.375%罗哌卡因,每次追加 2mL,直到到达麻醉平面。术中锐心率低于每分钟 50次,需静注 0.5mg阿托品;若血压低于 11.97/7.98kPa,需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麻黄碱 6mg静脉注射 [4]。    1.3 观察指标   比较指标:( 1)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 2)麻醉诱导前后患者 MMSE评分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 SPSS 21.0软件;表示和处理方式: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属于计数资料(统一以 %表示),行 χ2检验。 MMSE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统一以 x-±s表示),行 t检验。评价老年骨科患者麻醉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P值< 0.05。    2.结果    2.1 麻醉诱导前后 MMSE评分比较   麻醉诱导前两组 MMSE评分接近, t检验 P> 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硬膜外麻组 MMSE评分更佳, t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 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的变化情况及其预测出血风险的临床意义,以便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收治的 17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者 4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 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 PT、 FIB及 APTT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疾病期间纤溶系统处于亢进状态,具有明显出血倾向,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 PT、 FIB及 APTT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并为临床判断及防治提供早期实验依据。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ICU 脓毒症患者应用丙泊酚镇静后对患者肾功能所产生的保护价值 。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 9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 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例。 2组患者均接受 麻醉诱导与 静脉维持麻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之上以 麻醉诱导前 10分钟给予患者按 1.5-2.5mg/ kg丙泊酚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在全麻维持的过程中按每小时 0.3-4.0mg/ kg的速率静脉滴注。结果:在手术开始后 2h以及术后 24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肿瘤坏死因子 α以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所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药量分别为( 10.10±2.3 ) ug/kg 、( 5.4±0.4 ) mg/kg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15.2±2.9) ug/kg、( 7.9±0.8) mg/kg,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 ICU脓毒血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药物辅助镇静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同时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药物用量。

  • 标签: 脓毒血症,肾功能,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通络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效果。 方法: 择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6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33 例患者行以氯吡格雷 + 喜辽妥软膏辅助治疗,研究组 33 例患者行以活血化瘀通络剂 + 舒筋通脉膏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内瘘动脉瘤、栓塞、硬化、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活血化瘀通络法可以改善其内瘘血流量,避免栓塞现象出现,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活血化瘀通络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疾病鉴别中眼震视图联合前庭功能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取87例(皆为2020.01-2021.01来院检查的眩晕症患者),单独给予眼震视图、前庭功能检查后,进行联合诊断,金标准为临床诊断结果,对比不同类型眩晕检出率及鉴别结果。结果:87例观察样本中,有81.61%(71/87)外周性眩晕,其余18.39%(16/87)为中枢性眩晕,眼震视图、前庭功能检查在不同眩晕类型鉴别中的检出率依次为82.76%,80.46%,皆比联合检查时87.36%的检出率低,P<0.05。结论:眩晕疾病鉴别中联合应用眼震视图、前庭功能检查进行诊断有助于提升不同类型眩晕检出率和鉴别准确性,可为治疗方案的拟定,疗效与预后的评估工作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检查资料。

  • 标签: 诊断价值 眩晕疾病鉴别 眼震视图检查 前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