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4份老芒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AA)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一致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完整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老芒麦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变化
  • 简介:目的:测定耐氟康唑念珠菌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分离株泊沙康唑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M27-A3M38-A2方案,测定从临床获得11株耐氟康唑念珠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泊沙康唑MIC值。结果对于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泊沙康唑MIC范围是0.125-1μg/mL。对于伊曲康唑耐药烟曲霉,泊沙康唑MIC范围是0.06-0.5μg/mL。结论11株耐氟康唑念珠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均泊沙康唑有效。

  • 标签: 耐药性 念珠菌 烟曲霉 泊沙康唑
  • 简介:细胞壁作为真菌中特殊必须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破壁效果是白念珠菌研究中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白念珠菌RNA、DNA蛋白质等细胞组分过程中,为获得足量稳定实验样品。该文多种白念珠菌破壁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白念珠菌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破壁方案。

  • 标签: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破碎
  • 简介:白念珠菌宿主黏附是白念珠菌感染过程关键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菌宿主黏附机制探索新方法预防治疗白念珠菌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白念珠菌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菌与宿主黏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就白念珠菌宿主黏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黏附机制 黏附素 黏附基因
  • 简介:大白菜是重要蔬菜作物,准确鉴定大白菜品种对于大白菜种质资源管理、新品种测试、种子质量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已定位到大白菜10个连锁群205个SSR标记中,筛选出30个在连锁群上分布均匀、PCR扩增稳定、带型简单标记,用于大白菜品种DNA指纹鉴定。入选引物用4种荧光染料进行了标记,利用基于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DNA分析仪SS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分析2种不同型号3台DNA分析仪扩增片段检测数据,明确了不同DNA分析仪检测数据间一般存在明显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大小取决于引物,一般在1~4bp之间。使用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各SSR位点不同等位变异进行命名。通过使用一组参照品种,消除了不同批次、不同DNA分析仪型号间系统误差,保证了检测数据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在此基础上,184份大白菜品种进行了DNA分子数据采集。

  • 标签: 大白菜 SSR 品种鉴定 DNA指纹
  • 简介: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RACE技术从油菜中克隆获得BnCDPK1基因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为KF740477,其cDNAgDNA全长分别为2115bp2857bp,含有11个内含子12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581bp,编码527个氨基酸,具有CDPKs家族典型特征,含有1个激酶区域4个钙离子手型结构域,与拟南芥AtCDPK28同源性最高,属于第Ⅳ亚家族。BnCDPK1在油菜根、茎、叶、花、种子中均有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差异,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种子,花中表达量最低;在高抗高感油菜品种中,菌核菌胁迫均能够诱导BnCDPK1上调表达,但是高抗品种比高感品种反应更迅速,表达量更高。接种前、接种后12h、接种后24h,高抗品种表达量相比高感品种分别提高1.4倍、4倍3倍,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菜生长发育以及油菜菌核菌侵染应答防御反应。

  • 标签: 油菜 钙依赖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抗病
  • 简介:本研究63份小麦品种(系)风干种子为材料,分别利用0Gy、100Gy、150Gy250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基因表达等方法,探讨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及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根据苗高损伤效应,将63份不同小麦基因型分为敏感型(核优1号、中优206太原703等)、较敏感型(旱选10号、济麦20中麦175等)、较钝感型(德抗961、豫麦68淮麦20等)钝感型(衡观136、邯6172偃展4110等)4类。所选材料γ射线辐照后,敏感型基因型中TaKu70TaKu80基因诱导表达明显,钝感型基因型中TaKu70TaKu80基因诱导表达不明显。本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明显且与TaKu70TaKu80基因表达模式有关。

  • 标签: 小麦 苗高 TA Ku70和Ta Ku80基因表达模式 辐射敏感性
  • 简介:真菌是一种古老生物,显微镜问世后,许兰黄癣菌就是最早发现致病真菌,但由于真菌在自然界位置未定,直到上世纪中叶才明确它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真菌(菌物)界。解放前,我国虽然也有几个兼职医学真菌学元老,但多为临床学家兼任,当从患者分离出并认定为真菌所致病,明确诊断,定下疗法,治疗患者,最后总结报告,极少有菌种保藏研究。我国真菌界元老如杨国亮、曹松年、郭可大、张柏英等教授虽然也从国外带回一些模式菌种,但多用来作观摩对比,谈不上成立保藏中心。当一些模式菌种发生变异,即失去其保藏价值。在食品工业真菌方面尤其如此,损失更大,如众所周知味精产生菌,最早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分离出,但不幸被日本人拿走,生产出所谓“味之素(即今味精)”,反而倾销到我国,还保有专利。另外一种红曲,亦为我国独创,既是食物天然添加剂,还能发酵生产酱腐乳等,品味精美,市场价值不菲。其他如茅台,五粮液等酒曲,更是价值连城,非常宝贵。

  • 标签: 致病真菌 菌种保藏 中国医学 市场价值 发酵生产 天然添加剂
  • 简介:利用表型AFLP标记,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相关性。表型性状聚类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遗传多样性。

  • 标签: 杧果 AFLP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 简介:根据苎麻转录组测序中PCS基因片段,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苎1号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nPCS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956bp,其中开放读码框长1512bp,编码503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等电点分别为56.02kD7.01。与长喙田菁(ACT87974)、百脉根(Q2TSC7)、狼牙刺(AFM38979)、荷花(BAN08523)杜梨(AEY68568)PC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4%、73%、75%、73%77%。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nPCS1在根、茎、茎尖、幼叶、成熟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成熟叶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并且该基因受镉ABA诱导上调表达。BnPCS1基因克隆将为苎麻抗重金属分子育种进一步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 标签: 苎麻 BnPCS1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植物激素
  • 简介: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患者急剧增加,真菌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医学真菌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耐药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研究尤为重要,而所有研究基础都建立在对医学真菌进行有效保藏。医学真菌保藏方法很多,包括传代、蒸馏水、冷冻干燥保藏等,保藏方法选择因实验室条件、菌种研究要求不同而不同。本文目前常用几种医学真菌菌种保藏方法优缺点及其应用等做了综述。

  • 标签: 医学真菌 菌种保藏 冷冻保藏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
  • 简介:NAC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激素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获得了紫花苜蓿NAC转录因子MsNAC1(GenBank登录号为JN099384.1)基因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sNAC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993bp,编码一个由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亲水性蛋白,N-端具有保守NAM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具备NAC转录因子基本特征;MsNAC1蛋白被定位在细胞核中,含有2条核定位信号序列,具有9个糖基化位点23个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为对称同型二聚体。多重比对发现,MsNAC1蛋白与拟南芥ATAF1水稻OsNAC6蛋白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NAC1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ATAF亚族,与ATAF1亲缘关系最近。非生物逆境胁迫表达分析显示,MsNAC1基因在高盐、干旱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趋势,不同处理时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根中表达量上调幅度高于叶片,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非生物逆境胁迫生理响应。

  • 标签: 紫花苜蓿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荧光定量PCR 非生物逆境
  • 简介:目的:评价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致足癣真菌皮肤癣菌白念珠菌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抗真菌后效应。方法采用美国CLSIM27-A3M38-A2方案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足癣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指示菌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同时测定其对白念珠菌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effect,PAFE)。结果美浮特皮肤抗菌液4属6种57株MIC范围为1:40-1:160、MIC50为1:80、MIC90为1:40;对白念珠菌MIC范围为1:40-1:80、皮肤癣菌MIC范围为1:40-1:160。该抗菌液具有很强杀菌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降低,杀菌速度程度随之变化。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0.5MIC、MIC、2MICPAFE分别为0.85h、2.1h、3.59h;且PAFE时间延长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致病真菌皮肤癣菌、白念珠菌具有快速、有效、持续杀菌作用,该抗菌液皮肤癣菌较白念珠菌具有更强抗真菌作用。且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具有较长时间后效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所致感染。

  • 标签: 最小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抗真菌后效应
  • 简介:Fibrillin11(FBN11)是植物质体中FBN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比其他成员多300~500个氨基酸残基,说明其可能存在某些特异性结构功能。本研究在水稻幼苗中扩增获得到了一个受非生物逆境胁迫诱导OsFBN11基因全长cDNA,该基因含有12个内含子13个外显子。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2.36kD,pI值为9.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折叠3种氨基酸二级结构,不含有跨膜结构域,蛋白亲水性强,PSORT软件预测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进一步14种植物FBN11蛋白同源性5个物种该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兼有典型PAP-Fibrillin结构域蛋白激酶PKc结构域。水稻全生育期芯片分析显示该基因主要在愈伤组织、叶片根系中高水平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水稻幼苗中受ABA、NaCl干旱胁迫处理上调表达。上述结果表明,OsFBN11可能在水稻质体发育抗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水稻 Fibrillin基因家族 水稻FBN1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得到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性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

  • 标签: 丝瓜 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普通油茶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子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油茶子油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一类。本研究为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海南省 油茶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 简介:选取黑龙江省小麦品种126份,其春化光周期基因型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化光周期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在黑龙江省小麦中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含有显性基因组合Vrn-A1/Vrn-D1分布频率最高,为26.2%,其次是显性基因Vrn-A1/Vrn-B1Vrn-A1/Vrn-B1/Vrn-D1,分布频率分别为23.8%23.0%,最低是Vrn-B1基因,分布频率为0.8%,Vrn-B3位点在黑龙江小麦中不存在显性等位变异。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检测结果表明,53个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1a基因型,表明光钝型小麦占42%,73个品种携带Ppd-D1b基因型,表明光敏型小麦占58%。结合田间性状调查分析春化光周期基因农艺性状影响,发现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型小麦抽穗期有影响,Ppd-D1a抽穗期比Ppd-D1b抽穗期提前1~5d;春化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苗期习性有影响。

  • 标签: 黑龙江省春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 简介: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粳稻品种8411与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获得了2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国际广致病菌系P6新种质SH5SH76,遗传分析鉴定出新种质含有1个抗P6小种显性基因。本研究高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IR24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16个材料为参照,对分蘖期、孕穗期SH5SH76分别接种11个白叶枯病小种,抗性分析表明SH5SH76抗谱广,与IRBB21(Xa21)抗谱一致,与IRBB5(xa5)、IRBB7(Xa7)Asominori(Xa17)较相近。用Xa21分子标记pTA248XA21检测,确定SH5SH76不携带Xa21基因,前期研究结果证实新种质中不含xa5Xa7;与Asominori杂交试验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7基因不等位。这些结果表明SH5SH76中存在1个抗P6小种新基因。

  • 标签: 疣粒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 简介:隐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因其有嗜中枢特性,常导致隐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所以其穿过血脑屏障机制长期受到关注。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如单核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隐球菌荚膜、尿素酶及CPS1基因等,该文就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研究进展及影响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因素逐一详细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 简介:目的:比较初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4+T细胞中Th9Th17细胞比值,探讨Th9Th17细胞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选取初发未经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12例,抽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3组病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Th9Th17比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Th17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治疗后Th17表达显著上调,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9在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在治疗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上调。结论Th17免疫途径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抵御隐球菌感染重要免疫机制,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及治疗拮抗可能与Th17缺乏有关。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辅助T细胞 TH17 TH9 隐球菌